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虑网络通信平台作为连接通信网络用户(消费者)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卖方)的双边平台,除了具有组间网络外部性,还具有较强的组内网络外部性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垄断、寡头竞争市场的双边平台定价模型,分析了市场结构和部分消费者的多归属行为对平台定价及其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用户的定价在垄断环境下不受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而寡头市场下会随着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增强而提高;当消费者与平台间的匹配成本高于其组内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正面效用时,平台对消费者多归属时双边用户的定价总是低于其单归属时的定价。平台利润在垄断情形下与消费者(卖方)之间的组内网络外部性呈现单调递增(减)关系,而寡头竞争情况下完全相反,且平台利润会由于消费者的多归属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兼并效应与产品覆盖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行业寡头垄断竞争中, 引入产品覆盖策略竞争的变量, 把企业兼并时的竞争假定为两 个阶段两种变量: 先是产品覆盖策略竞争, 后是产品产量竞争, 并设计了一个描述这种兼并竞 争的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参与和未参与兼并的企业的产品覆盖策略变化对各企业利润和 价格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兼并悖论. 我们赞成适度的兼并控制政策, 但在经济萧条时 期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造商竞争环境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和生产策略:产品第一个生命周期中,只有一个制造商利用原材料生产新制造产品,从第二个周期开始制造商生产新品的同时进行回收再制造、并且出现替代品生产商的竞争。建立两周期双寡头垄断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和生产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策略,然后将其扩展到多周期和无限周期的情况。结果表明:两周期中制造商应根据再制造成本节约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定价和生产策略;多周期中,除第一和最后一个周期外,制造商应采取相同的策略;无限周期中,制造商应在出现竞争后一直采用相同策略。三种情况下,制造商都应在第一周期中低价销售产品来保证第二周期中能回收更多的产品用于再制造以取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再制造产品成本节约的增大,制造商旳利润和销售量增大,并且竞争者的利润和销售量减小。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4.
考虑具有成本学习的垄断企业在两阶段内销售一种新体验品,消费者通过在线评论学习产品质量信息.为研究企业定价与消费者策略互动,以及社会学习和成本学习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生产销售模型,运用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对承诺定价和动态定价两种策略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仅当消费者策略性强且成本学习率较低时,承诺定价占优.更显著的社会学习和成本学习虽加剧了消费者的策略性等待,但仍然导致更高的企业利润.此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两种学习效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评论活跃度、成本学习率和消费者策略性水平:替代关系仅发生在评论活跃度和成本学习率较低且消费者策略性较强时,否则二者表现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习惯性将影响其复购选择,而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研究企业是否存在歧视行为及消费者的产品习惯程度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利用博弈方法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策略。研究表明:(1)消费者对产品的习惯程度不仅能够影响消费者行为,也能影响企业定价策略;(2)转移成本加大了企业对消费者的歧视程度;(3)企业倾向于采取歧视定价策略即给新客户提供价格优惠而给老客户收取高价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4)企业第一阶段的市场份额不能影响第二阶段定价,但能够影响企业两阶段利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垄断企业采用对需求区间分段定价的方法进行二级歧视定价的策略。首先分析了单阶段垄断企业二级价格歧视的静态定价策略,接着给出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垄断企业分两阶段进行二级歧视的动态定价策略。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不影响最优需求区间分段单调递增的性质,但价格随网络外部性的增强而相应提高,且第一阶段的价格高于第二阶段的贴现值。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促进了多产品竞争.基于扩展的两维Hotelling模型,研究了范围经济和转换成本对网络产业中多产品捆绑销售竞争均衡的影响,并分析了捆绑销售和线性定价下公司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差异.研究表明转换成本导致企业不对称的细分市场结构并对新产品设定低价策略,但捆绑定价与转换成本无关.范围经济增加则公司捆绑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下降,一站式用户获益较多;成本随之下降但公司利润减少.与线性定价相比,捆绑销售导致单件产品价格较低,提高了消费者转换率,削弱了转换成本对忠实用户的不利影响;捆绑销售下公司利润较低,消费者剩余增加;不考虑范围经济则捆绑销售的社会福利较低,但当范围经济效应足够大时,捆绑销售不仅提高消费者剩余而且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8.
在改进的Hotelling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双垄断港口企业的定价模型,研究了仅一个港口企业采用差别定价时双垄断港口企业的均衡价格、需求和利润,进而与双垄断港口企业均采用单一定价的均衡价格、需求和利润进行对比,最后用实例说明了港口企业采用差别定价策略的动机.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港口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同时,采用差别定价的港口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而另一个港口企业就有动机采用该定价方法;当两个港口企业的服务水平不同时,港口的位置、服务水平、内陆运费率等因素会影响港口企业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9.
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搭售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搭售是现实中双边平台企业常用的促销策略之一。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将买方分为搭售喜好型和搭售无差异型,从垄断和竞争两种情形研究了双边平台企业采取搭售策略时,具有不同搭售偏好的买方对最优均衡解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变化。研究发现:不论是垄断情形还是竞争情形,搭售对买卖双方均衡进入价格的影响都不确定,而搭售产品的定价则按照传统单边市场的定价方式制定;垄断情形下,搭售能增加买方数量、卖方数量及双边平台企业的利润,而竞争情形下,搭售产品成本较小的双边平台企业将获得较大买方数量、卖方数量及利润。在两种情形下的买方总效用、卖方总效用以及社会总福利均随搭售喜好型买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水平差异产品的内生定价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一个存在定价策略选择下的三阶段Hotelling双头垄断模型,其中厂商可以选择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或者歧视定价策略。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表明厂商或者同时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或者同时采用歧视一价策略。当歧视定价的边际成本相对单一定价的边际成本不太高,或者消费乾注重产品特性差异时,厂商会同时选择歧视定价策略,尽管单一定价下厂商的利润要明显高于歧视定价下的利润;当歧视定价的边际成本相对较高或者消费者不太注重产品特性差异时,单一定价将成为厂商的最优选择。最后本文从社会最优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两种这价策略下的社会净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乘车需求波动下网约车平台间存在乘车需求竞争和乘运供应竞争的最优定价问题,以平台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论方法,构建不同竞争情形下的网约车平台动态定价模型,并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及模型推导,求得最优动态竞争价格解以及乘运供应率与需求率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平台最优动态竞争价格随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动态变化,且最优价格可以有效调控平台供应能力,促使平台供需匹配,优化平台期望收益。此外,乘车需求市场竞争越激烈,平台最优价格越低,而乘运供应市场竞争越激烈,最优价格越高。平台间竞争的加剧将降低平台的期望收益,且平台期望收益随着固定佣金报酬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pricing incentives for competing retailers who distribute two variants of a manufacturer's product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Under a two‐dimensional Hotelling model, we derive decentralized retailers' prices for the products, and distortions in pricing when compared to centrally optimal prices. We show that price distortions decrease as consumers' travel cost between retailers increases, due to less intense competition. However, price distortions do not change monotonically in consumers' switching cost between products within stores. To fix decentralized retailers' price distortions, we construct a two‐part pricing contract that coordinates the supply chain. We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ng contract is Pareto‐improving and analyze increase in the supply chain profit under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3.
假定产品存在发布试销期与正式销售期,在销售商不采取好评返现与采取好评返现两种情形下分别建立考虑消费者差评偏好的两阶段定价决策模型,用KT方法得到相应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给出了销售商实施好评返现的条件。基于导函数分析方法与数值仿真技术,分析了好评返现与差评偏好对产品定价、销售商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证实了好评返现下消费者重视差评信息的合理性,并针对消费者、平台和销售商提出了对策。研究表明:只有产品质量中等的销售商才会采取好评返现策略,其利润随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先递增后递减;好评返现提高了销售商第二阶段的市场份额和售价,导致消费者效用损失;消费者越重视差评信息,实施好评返现的高(低)质量产品销售商越多(少),且销售商利润将下降;好评返现扭曲了评价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消费者对在线评价系统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4.
Should capacitated firms set prices responsively to uncertain market condition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e study a duopoly selling differentiated substitutable products with fixed capacities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 where firms can either commit to a fixed price ex ante, or elect to price contingently ex post, e.g., to charge high prices in booming markets, and low prices in slack markets. Interestingly, we analytically show that even for completely symmetric model primitives, asymmetric equilibria of strategic pricing decisions may arise, in which one firm commits statically and the other firm prices contingently; in this case, there also exists a unique mixed strategy equilibrium. Such equilibrium behavior tends to emerge, when capacity is ampler, and products are less differentiated or demand uncertainty is lower. With asymmetric fixed capacities, if demand uncertainty is low, a unique asymmetric equilibrium emerges, in which the firm with more capacity chooses committed pricing and the firm with less capacity chooses contingent pricing. We identify two countervailing profit effects of contingent pricing under competition: gains from responsively charging high price under high demand, and losses from intensified price competition under low demand. It is the latter detrimental effect that may prevent both firms from choosing a contingent pricing strategy in equilibrium. We show that the insights remain valid when capacity decisions are endogenized. We caution that responsive price changes under aggressive competition of less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can result in profit‐killing discounting.  相似文献   

15.
存在产量和价格竞争外部市场的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存在产量和价格竞争中间产品外部市场的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决策问题。得出当存在产量竞争的中间产品外部市场时,均衡转移定价策略是各集团隐藏自己企业的转移价格信息,且转移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当存在价格竞争的中间产品外部市场时,若对中间产品的内外部市场实行单一定价,则转移价格决策与中间产品的外部销量大小有关:若对中间产品的内外部市场实行差别定价,则均衡定价策略为转移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零售商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策略和制造商的信息获取以及最优定价问题。在模型中,制造商同时为两家零售商提供等价商品,零售商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且进行价格竞争。以Bertrand博弈为研究手段,求解了零售商的均衡销售价格、订货量决策和信息共享策略,制造商的最大利润和最优批发价格,以及供应链利润。分析比较了在制造商不同的信息获取策略下,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研究表明,零售商之间完全信息共享始终为占优策略。但制造商获取下游信息时会使得自身利润增加,零售商利润减少,因此零售商不会主动把信息共享给制造商。考虑到下游的边界均衡解,供应链的利润变化还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产品的替代性有关。当产品替代性较高或产品替代率较低且市场的不确定性处于中间水平时,制造商获取信息后供应链利润增加,此时制造商可以用部分增加的利润成功购买零售商信息。该模型为上游制造商提供了最优定价和信息获取策略,也为下游零售商提供了求解自身最优销售价格、订货量和信息共享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时租赁平台作为电动汽车推广的主要方式,其特征与打车软件类似,在风险资本的推动下极易引发价格战。各租车公司的市场需求量不仅与自己的定价有关,也与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相关,目标都是各自利润的最大化。本文在考虑消费者预期的基础上,研究了需求函数为线性情形下的多人博弈,证明了此博弈是超模博弈以及Nash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进一步揭示了降价幅度、交叉价格和价格敏感消费群体占比对均衡价格、均衡需求量和利润的影响关系,讨论了价格竞争过程中各租车公司的决策过程与利弊关系。结果表明:任意租车公司的降价行为都会引发整个市场的降价反应,且降价幅度随着博弈阶段的推进逐渐减小,最终收敛于均衡价格;动态定价博弈存在最优组合策略,市场竞争时应当把握好降价幅度,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均衡价格是关于消费者预期的单调减函数,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占比越大,租车公司间价格竞争越激烈,降价幅度会越大,均衡价格越低;对于市场份额大的租车公司利润是关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占比的单调增函数,但对中小租车公司而言则是单调减函数,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越多,对大公司有利,对中小公司不利。  相似文献   

18.
多个再制造商在同一回收市场中获取废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他们之间存在回收竞争.每个再制造商回收废旧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自身付出的回收价格,同时和对手们的回收价格相关.目标是最大化各自的期望利润.本文首先利用优化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证明了该博弈作为超模博弈,存在唯一的Nash均衡.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竞争下的Nash均衡价格高于串谋下的合作均衡价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再制造商的数目和再制造成本对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平台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本文分析了垄断环境与差异化竞争环境下,数据对平台企业定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垄断环境下,数据会降低平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差异化竞争环境下,数据的丰富使市场中的平台企业可以自发地形成两种定价方式:对于为主流领域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而言,数据会使其提高价格获取利润,而对于面临长尾需求的企业而言,数据会使其降低价格,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获取利润。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对数据优势作用的进一步思考——数据有助于完全价格歧视的实现与产生新价格歧视场景;数据有助于企业识别自身特征,进一步使平台市场自发形成"主流层次"与"长尾层次"两个层次;数据有弱化市场势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产能约束往往忽视了企业间的横向竞合关系,本文构建了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对下游企业采取的两种不同策略的比较,分析了具有产能约束的网络型寡头垄断产业链中企业的决策问题,并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及价格歧视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对产业链内所有企业的产量决策产生多种影响,但其最终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无论下游企业采取竞争策略还是合谋策略,下游企业的均衡产量均相等且采取竞争策略时获得较大产量,而上游企业在中间产品市场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将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