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行政化隐含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在外部,高校虽名义上享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但实则仍未摆脱对政府的依附性地位:在内部,具体表现为行政和学术不分家、学术权力的行政化、行政权力官僚化.高校行政化对高校教师发展责任期望、激励责任期望、保障责任期望和人际责任期望造成破坏,这种破坏不仅会降低教师们的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导致高校教师个体对学校组织归属感、满意度、忠诚度等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教育创新要很好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产权理论,形成教育产权理论;通过改变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去改革教育体制;逐步使学校成为办学法人实体,与政府脱离,自主办学,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产权结构的异同,以“国有民办”等等多种办学模式,实行办学体制的改革;运用教学产权理论,处理好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学校内部科学管理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贺武华 《浙江社会科学》2015,(3):96-102,159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形态。我国寄宿制学校整体上正从硬件投入建设转向实质性的办学运行阶段。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中的问题总体上属于内涵式发展转型中的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新型家校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体现新的内涵与要求,寄宿制学校的价值与功能需要予以重新发掘与定位。  相似文献   

4.
高校“去行政化”与重塑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行政化表现为三种趋势:一是对外管理政府化;二是对内管理行政化;三是由政府化和行政化滋生的官僚化。随着高校行政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精神被严重扭曲。因此,对外要去政府化,扩大自主办学,重塑独立精神;对内要去行政化,突显学术自由,重塑科学精神;在高校内外管理上去官僚化,彰显以人为本,重塑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赵聚军 《人文杂志》2005,(4):143-147
在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结构中,由于农民没能形成向国家进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团体,无法使国家明确感受到农民集体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国家政权往往只按照自己的意志,想当然的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进而造成了乡村社会周期性的动荡;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村委会的过度行政化,而未成为预想中的村庄利益代言人;逐步减免农业税,为村委会的去行政化开辟了道路,但也同时可能造成乡镇政权唯上是从的官僚化倾向.因而,应扩大自治的空间范围,增加乡政中的民主因素,以制约乡镇政权的官僚化倾向.在此基础上,使村和乡镇组织真正成为农民向国家进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团体,建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民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权力的来源及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权力是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精神权力并列的范畴.社会权力来源于社会契约、公众的委托、认同和接受.教育及其管理中的权力更多意义上应是一种强社会权力,弱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中的权力问题,就会导致教育行政的官僚化和学校的无机化,无法建构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管理.  相似文献   

7.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并存,一直是制约宁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统分合理、分层决策、分工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和单一的政府拨款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和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推进大中专学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等,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解决事关全局的教育结构调整问题、分流冗员问题、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综合治理问题等,创造良好教育氛围和育人环境,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充分条件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理顺社会、政府、市场、大学之间的关系,将各个主体扮演的角色准确定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未来,大学自主、学术自由是教育民主的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依赖与政府、市场的博弈制衡,最终的目标是使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与社会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经济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高等教育必须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面向市场拓宽办学路子、强调办学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处理好政府管教育与学校办教育、依靠什么力量办学、发展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等三种关系,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因教育能带来效益而扩大供给,个人则因教育能提高预期收入和心理满足而追求高学历,势必导致"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并存现象,文章阐述知识失业的特点、分析教育投资的风险,指出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高校、个人三方面必须对教育进行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