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固始汗(1582—1655)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自他1642年率军入藏夺得了西藏地方政权,到1717年其孙拉藏汗被杀,他们子孙四代统治西藏地方达75年之久。这一时期,在清朝中央政权统治之下,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基本上是和平发展时期。西藏地区虽然曾发生过藏、蒙统治者间权力之争,第巴桑结嘉措被杀和准噶尔蒙古扰藏事件等,但总的来说,基本上仍然还是和平发展时期。这些都与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的统治不无关系。本文试就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情况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固始汗“南下西进”的起因  相似文献   

2.
固始汗(1582—1654)本名图鲁拜琥,据史书记载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哈萨尔的第19世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叶我国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著名领袖。固始汗年幼时就以勇武出名,当他只有13岁时就曾率军击败过白头回军四万多人的进攻。年25,其生母阿海屯去世,固始汗“为作超荐,广济贫乏”。博得部众拥戴。就在这一年(1606年),他以无比的胆略和智慧,用练达的辞令调解了“民受茶毒,二部行道,几为阻  相似文献   

3.
和硕持汗     
和硕特蒙古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活动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喀台一带,其首领图鲁拜琥,是成吉思汗十九代孙。万历二十四年(1606)他25岁,因调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的战端,深受各部上下和东科尔法王的敬佩,赠号“国师汗”美名。此后,又讹转为“顾实汗”或“固始汗”。 明末西藏政局不稳,教派斗争迭起。万历四十六年噶玛噶举派率霞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与一度统治青海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和康区白利土司结成联盟,共同迫害日渐兴盛的格鲁派,即黄教。黄教首领人物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的强左索南绕登等人决定,派使者赴卫拉特请兵援助。卫拉特召开“丘尔干”会议,议定组成联军前去,固始汗率和硕特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固始汗是通过迎娶其长兄拜巴噶斯汗的孀妃贡吉夫人,获得卫拉特汗王地位的。本文研究认为并不存在这一史实,从而否定以"转婚"方式实现汗位继承的学说,进而阐述卫拉特汗王权力的性质以及不能够以个体意旨实现汗位承袭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明崇祯九年(1636)固汗汗(1582—1654)率部众进入青海,进而统治唐古忒(“或特”)各部,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贵族统治青海八十八载。祟祯十五年(1642)固始汗在拉萨建立汗廷,他以青海地广宜牧,喀木(康)人众粮多,征收喀木赋税,以养青海部众。令其诸子分牧各地,分左右两翼,在游牧封地的基础上建立起封建领主制统治体系。在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中,除固始汗及其十个儿子、若干孙子为首的和硕特部外,尚有土尔扈特、准噶尔即绰罗斯等  相似文献   

6.
公元1642年,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固始汗用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全部藏区,支持黄教势力集团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甘丹颇章政权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呢?其性质究竟如何?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清朝初年,固始汗征服卫藏以后,留驻一部分蒙古兵驻扎杜北腾格里湖畔的达木草原。这支蒙古兵逐渐成为驻藏军队的主力,是护卫西藏政治中心的武装力量,并被清廷编组为达木蒙古八旗。到清末,达木蒙古逐渐藏化。  相似文献   

8.
第巴·桑结嘉措分裂祖国的历史罪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结嘉措 (16 5 3~ 170 5年 ) ,原名贡确顿珠 ,16 79年被五世达赖委为甘丹颇章政权即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第巴。当时甘丹颇章政权建立不久 ,虽然地方行政在第巴掌管之下 ,但军权仍掌握在和硕特蒙古手中。和硕特蒙古受五世达赖之请帮助创建甘丹颇章政权 ,在清朝支持下得到维系和巩固。 16 5 4年 ,和硕特首领固始汗去世 ,由其子孙世袭汗位。和硕特部落历来拥戴清朝 ,其首领事实上成为清朝在西藏的代表。然而桑结嘉措任第巴后对和硕特驻兵西藏日益反感 ,急欲驱逐之 ,便勾结一贯反对清朝的新疆准噶尔蒙古 ,试图借其力量削弱和硕特。准噶尔部落…  相似文献   

9.
在蒙藏关系史上,蒙古汗王曾与黄教领袖两次结成神圣联盟,即:明中期,土默特俺答汗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结盟;明末清初,和硕特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四世班禅结盟。这两次结盟对青藏高原的政局和蒙藏关系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个中原因,是蒙藏关系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以己见,对蒙藏僧俗贵族的两次结盟原因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0.
《太古到固始汗时代的历史》是卫拉特蒙古托忒文历史文献的开篇之作。这一文献中叙述了宇宙、人类的形成及政教发展的历史,是目前所知产生于卫拉特蒙古中的用托忒文撰写的最早一篇蒙古政教发展史籍。  相似文献   

11.
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08,4(1):68-84
明末清初,格鲁派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推翻统治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第悉藏巴政权,取得了对西藏的统治。这一统治地位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尖锐复杂的斗争,而巩固统治也经历了长时期的外部和内部的斗争。本文综合各种资料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并解释了历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苏依拉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主体是IG36-1640年间从新疆等地驻牧于青海的以固始汗为首和硕特部蒙古人(另有部分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部)。1725年清政府将青海蒙古各部划分为5部29旗。其中...  相似文献   

13.
公元 16 42年 ,以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为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上层集团 ,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在消灭了西藏地方的各敌对势力后 ,建立了一种在西藏历史上独一无二、与外族联合统治的政治格局 ,并维持了 75年之久。文章研究、阐述联合统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成因 ,这一阶段的各项施政方针、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才让 《中国藏学》2023,(3):40-52+211-212
明末清初西藏地方的历史错综复杂,尤其是崛起于后藏的藏巴汗政权与哲蚌寺为首的格鲁派之间纷争不断,但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有所阙失,使人不明就里。而《第巴法王传》所涉明末西藏内部政治纷争等方面的记载,为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通过解读《第巴法王传》中关于藏巴汗与甘丹巴家族、蒙古土默特部、格鲁派寺院集团三方联合势力之间斗争的记述,可知甘丹巴家族、蒙古土默特部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传记显示,第巴法王丹增洛桑嘉措虽流落青海,但受到火落赤部的尊崇,其在密切和巩固甘丹巴家族和土默特火落赤部间的联盟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落赤家族与格鲁派之间有多层面的关系,火落赤通过大力支持格鲁派来维护其区域霸主的地位。该传有关火落赤部内讧、却图汗家族之宗教信仰及灭青海土默特部、固始汗率和硕特部攻入青海灭却图汗等事件之记载,亦极具史料价值,可与《西宁卫志》等史书所记互补互证。  相似文献   

15.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系的开端,对两百多年中西藏历史的发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件历史重大事件,现在有许多著作、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一、蒙古军队进入青海人命之王成吉思汗的时代,统治了世界许多地区,蒙古得以全面振兴发展。当时,大汗和萨钦·贡噶宁波在宗教上建立联系,使蒙藏关系揭开序幕。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信主法王八思巴先后被忽必烈奉为上师,并让人思巴创制了蒙文,佛教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此后,忽必烈将西藏的十三万户赐给萨达派,使蒙藏关系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蒙古首领俺答汗尊奉遍知法工襄南嘉措(三世达赖)为上师以后,这种佛教的法缘更为深固,到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合撒尔的后裔固始汗的时期,蒙古地区由却图汗发动了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以往藏学界通常认为康区白利土司顿月杰是一个崇奉苯教、排斥一切佛教的宗教极端者,尤其仇视格鲁派,遂于1640年被与格鲁派联盟的青海蒙古势力固始汗所灭。文章通过对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此看法有相当的片面性,导致对当时复杂政局的概念化、简单化理解。文章指出,顿月杰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期,宗教上均兼容和尊崇佛教各教派,并与噶玛、萨迦、宁玛甚至包括格鲁派等各教派高僧均保持着良好关系。顿月杰与格鲁派交恶也并非出于宗教异见与教派歧视,而是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乃是格鲁派"没有能保证蒙古人不进攻康区"。  相似文献   

18.
千百户制度,就其性质而言,是土司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清朝在罗卜藏丹津事件后直接管理青海牧区藏族的一种政治措施。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这一制度只是青海藏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藏族居住在青海牧区的历史,远比其他民族早,人口也较其它民族多,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法规。明中叶以后,由于蒙古族各部陆续进入青海,特别是和硕特部固始汗于明末徒牧青海后,青海绝大部分地区都归入其统治之下,藏族各部成为和硕特蒙古的臣民。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虽然和  相似文献   

19.
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之一,深得清圣祖康熙器重。康熙帝在1721年记述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事的《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中,把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字排在达赖喇嘛、固始汗之前,表明了清朝对班禅系统的重视。 清朝与班禅系统的良好关系,其渊源可追溯到清初。至于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693—1702)间对五世班禅的屡次延请事件,据笔者所知,学术界对此专题研究成果尚甚少。随着有关西藏历史的藏文档案陆续公布,为研究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重要史料。本文即主要依据清代的有关藏汉文文献,就这一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历史背景等作一次新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正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王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族学院)研究部,我同年毕业,也服从分配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因工作需要,想知道清初西藏第五辈达赖喇嘛与蒙古固始汗的关系等问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