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个关键术语。他将书写视为语言之根,以此反叛语音中心论,主张一切都是书写;并以无意识中的心灵书写开启语言的自由的生命力;他进而透过有形的语言,进入无形的语言世界,以“总书写”来命名那种无形的宇宙的根本推动力。以其书写理论入手,德里达展示了解构主义冲破一元中心传统的力量。同时,德里达围绕着书写与书既相斥又相依、既悖离又返回的关系,完成其自我解构。这种自我解构策略,正是我们真正理解德里达解构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斯皮瓦克通过对德里达《论文字学》的翻译阐释,把解构主义理论创建性地引入美国学界。在批评实践中,她不但精到地汲取《论文字学》中的解构主义精髓,并且进一步发扬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念。其贡献在于,借力后殖民批评的多元话语态势,立身于现实文化视阈,存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中,关注属下女性等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在事实上突破了德里达“文本外别无他物”的文字窠臼,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策略,将德里达的文字文本自身也进行了解构,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文本政治批评。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文字学”理论 ,是 2 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颠覆了以“逻格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文本的传统意义以及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等级概念 ,德里达实际上为我们解构了亘古如斯的西方传统哲学 ,即“在场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所谓“广义文字学”是以文字学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它不是对“狭义文字学”研究的简单颠覆,而是一种研究视角的转换,标志着文字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广义文字学”之下,从纵向的符号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原始图画和成熟文字之间的关系即是“前文字”;从功能的角度讨论符号、文字、图画以及语言等不同表达手段在人类表情达意中的共同作用,讨论广义的“文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视觉转换问题,讨论现代的符号创意活动,为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提供符号的基础支撑,即是“类文字”。“前文字”和“类文字”具备不同的价值,两者都是“广义文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体系是文字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文字学的学科地位涉及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文字”的定义,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文字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文字,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书面语,也不能扩大为一般符号.文字与语言相比是一种不完全独立系统,但它与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过去文字研究被包含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传统和国外的双重影响,随着文字学的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应属当然.文字学的学科体系分成理论、具体和研究史三大类:理论研究可以分成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具体研究是各种具体文字的特征和应用研究:文字学史研究文字学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书写往往被思考为语言的替代性工具。经由德里达等人的“书写革命”,书写被看作是意义不断生成、延异和播撒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南希赋予书写以意义、共在、外展、触感等更丰富的思考维度,将书写发展为“外铭写”。“外铭写”是意义超出意指或超出自身之后发出的声音和回响,是指向自身之外的无限出离和外展,它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和姿势。作为可被还原为根本觉的感官机制,触感既是身体的外展,又是意义的逻辑起点和发生方式。“外铭写”始终发生于界限之上,在对身体的触及和感触之中构成意义。在德里达之后,南希对书写的意义问题的思考,以及“外铭写”概念所显示出的对意义的外展、书写的触感化思想的诉求,极大地丰富了对书写概念的理解,获得了更为根本的存在论意义。系统地阐发南希的书写思想,既是对德里达之后书写思想余脉的重新体察,也是对书写与意义、书写与身体、书写与传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再思考的思想回应。这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思想中书写概念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摹仿作为西方诗学与美学中的核心范畴,也是德里达解构主义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德里达认为传统摹仿理论建立在形而上学哲学基础之上,它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意义并未完全呈现出来。因此,德里达从书写/文字、文本、主体三个维度对传统摹仿论进行了“清淤”与解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摹仿理论——文本摹仿论,为人们解答“何谓文学”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创始人.20世纪60年代晚期,他以《书写与差异》、《声音与现象》、《论文字学》三部著作,开启了解构主义理论的浩大工程,奠定了其学术地位,同时,亦多有论著和论文发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解构主义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当中通过对“幽灵”的解读来阐述他的解构主义的政治 ,本文把“幽灵学”看作他的“文字学”的社会政治表达 ,首先分析“幽灵学”对本体论或存在问题的思考 ,进而阐述幽灵学所指示的政治意义 :对终结论或目的论的批判以及呼唤“没有弥塞亚的弥塞亚政治” ;最后说明德里达一再呼吁继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以及他的解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字与语言──论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与语言──论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刘鑫当代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对语言的兴趣与日俱增,然而,直接从哲学的立场介入语言学的争论,德里达还是第一人。1967年,德里达发表《论文字学》,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传统提出了挑战。嗣后,他又在《缓别》、《...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由文字学衍生的文本解构策略综合了逻辑思维和空间形象思维的观照因素。在参照鲁迅相关文字学修养的背景下,按照德里达的文字学解构策略,提用鲁迅散文作品《秋夜》标题中"秋"的古文字字形意蕴,可以在整体上生动直观地把握《秋夜》的文本旨意,体会到文学审美的意趣。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在他三度讲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讨论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等一系列文字学问题。细致考察《教程》的内容,索绪尔的文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字与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表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符号具有诸多类似于语言符号方面的特点;世界上的文字只有表音与表意两种体系类型;表音文字应谨慎地对待正字法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外在性与解构──关于德里达的三人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语]上海人民出版社今年一月出版的“当代思想家访谈录”,是一套收录当代西方思想家最新理论成果的丛书,包括“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录”,“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是引人瞩目的一本。德里达无疑是当代西方人文科学中最不容忽视的人物之一。作为在六十年代动荡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德里达和相柯、利奥塔、布尔迪厄等思想大师共享了某种激进…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互文式的解读方法 ,从声音、表达、时间和直观主体四个方面讨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的思路。德里达在胡塞尔符号理论的解读中发生了偏离和错位 ,同时也在误置中得到意外收获 ,正是这一收获成为解构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解构理论"自由游戏"论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是当今世界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哲学家和批评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批评界普遍认为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 ,只消解不建构 ,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本文以德里达的《结构 ,符号和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差异运动》等重要论著为根据集中质疑和反驳了上述评论 ,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 引言1986年,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提出汉字构成的记号理论。他说:“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1]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唐兰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中国文字学》中就提出记号文字的观点,裘先生又把构成汉字的符号分成声符、意符、记号三类,可是,他们的理论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与积极响应。笔者至今没有见到系统论述记号…  相似文献   

17.
宋元文字学的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字学研究的历史上,宋、元时期是一个思想活跃,成绩卓著的时期。一、宋人郑樵发展了“六书”说,并开启了一代文字学理论研究的风气。中国人对汉字的探究是从汉字结构起步,并以汉字结构为主要对象的.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成熟的理性认识。东汉许慎把留传在世的汉字结构理论的雏形“六书”配以界说.并以此为根据分析汉字,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从而构建了传统文字学的理论框架汉字结构学——“六书”说。然而《说文解字》“虽则是明字例之条。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但是仅于叙中关于六书各有八个字之界说,只以供研究文字学者之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提到柏格森,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在《书写与差异》的首篇文章"力量与意义"之中,德里达借助柏格森的绵延概念,指出结构主义关注形式而忽视了力量,忽视了绵延。通过对延异和绵延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德里达和柏格森有着十分接近的理论立场。德里达通过对柏格森哲学的解读和批判,尤其是对虚存概念的发展,体现了延异概念对于绵延概念的批判性推进。  相似文献   

19.
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李恩江一汉字书法艺术是一种符号的艺术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这里的符号,是仅就其对汉语的记录功能而言,并无其他含义,和西方流行的符号学的“符号”完全不同。符号学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酵母酝酿而成的一种认识论体系,其符号是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当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发生重大变化而西方学者高调宣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终结者之际,德里达呼请我们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深思当今世界相较于以往更为惨重的理论和政治的失败,并倡导建立一种旨在解决国际法危机、从根本上对国际法实施变革的“新国际”。针对德里达“新国际”没有“共属的阶级”这个说法以及在阶级的重要性、阶级与性别、种族的关系等问题上的看法,伊格尔顿、斯皮瓦克、阿玛德等人与德里达进行了理论上的较量。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之间的这场互动为我们提供了多维视界融合中的德里达“阶级政治学”的全貌。由此来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像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被“去政治化”,因而也就不存在“被重新政治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德里达设法摆脱东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框架而诉诸于“新国际”这一友谊式的非政治性联盟来应对“国际新秩序”下错综复杂的新国际法问题,但这是力不从心的。德里达的“新国际”肯定不是“共济会”,但其具有的友谊式的非政治的联盟性质并不能有效解决复杂的新国际法问题。可以说,作为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既非马克思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