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并对所引用的重要经论《大般涅槃经》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思想特点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其与藏传佛教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在《山法了义海论》中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引用佛教经、论很多,最多的是《大云经》《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央掘魔罗经》《大法鼓经》《宝性论》等。槃笃补巴通过这些印度佛教经、论中的核心话语来论证心性本净与客尘烦恼所覆之关系。另外,通过比较可知,藏汉二译深浅各得,醇疵互见,得失两存,优势互补,彻其底蕴。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在《山法了义海论》中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引用佛教经、论很多,笃补巴通过这些印度佛教经、论中的核心话语来论证心性本净与客尘烦恼所覆之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紧承对《山法了义海论》上编:(体)的研究,开始对该论中编:(道)中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笃补巴引用佛教经、论很多,且极具特色.具体讲,笃补巴通过引用印度佛教的《央掘魔罗经》《大般涅檠经》中的相关话语,直接论述了“他空见”的思想内容.通过引用《般若经》中“十八空”之“他性空”直面点出了“他空见”的概念.这说明,觉囊派的“他空见”从思想内涵到明相概念均有印度佛教的经典根据.  相似文献   

5.
牛宏 《西藏研究》2006,(3):33-39
《入菩萨行论》是印度著名中观学者寂天有关菩提心修学的著作,对印度大乘佛教后期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喀巴大师撰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引用《入菩萨行论》中的偈文达145处,共194颂,引用的内容和次数属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引引文之首。文章通过统计分析《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引用《入菩萨行论》中偈文的数目及内容,逐一对正出所引偈文的各个品节,并就两部论著在思想、结构等方面所体现的内容特色,进一步探讨《入菩萨行论》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华经》是世界范围的佛教经典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流失境外的和国外收藏的残缺不全的《法华经》已出版不少版本,而中国西藏收藏的4种《法华经》梵文手写本较之其它写本最为完整,虽然成书年代并不早,但其学术意义和资料价值是其他写本所不能及的。文章对国内《法华经》不同的梵文写本及《法华经》的汉藏译本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治理西藏法典性文书.然而,这样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性文献,目前社会上却出现和流行着内容差异很大的两种不同版本,即原藏于拉萨大昭寺的《水牛年文书》中辑录的《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文书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历史档案荟粹》中公布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下简名《荟粹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本文拟通过对《章程》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系统研究,以及对两种版本的藏文本及其汉译本逐条进行对勘,并查核制定该章程所依据的有关档案文件后,认为,《文书本》系《章程》之正本.并提醒学界,《荟粹本》非《章程》之正本,希谨慎引用,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8.
在《山法了义海论》的这部分内容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大乘庄严经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入楞伽经》《大般若经》和《大涅槃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阐释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的内在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以此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合理性和经典性。文章对笃补巴所引用的藏译佛教经论的话语与相应的汉译经论进行了比照和校勘,在此基础上分析藏汉佛教经论译文的特点,并从这些译文的思想与笃补巴对其诠释的内在互动中探究笃补巴对"他空见"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读,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引用佛教经、论很多,笃补巴通过这些印度佛教的经、论来进一步论证觉囊派他空见教义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0.
《西藏研究》是藏学研究的核心期刊之一,每年发表几十个作者的研究成果,我们欲通过91~94年的统计对该刊的论文(作者)及引文进行研究,并就作者对文献的使用状况及该刊的作者队伍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一、概况四年中《西藏研究》(以下简称《研》)共登载论文345篇,年平均发文85.25篇,四年引用文献3473篇,文献后附引文的论文有217篇,无引文的论文有13O篇,占总发文量的35.78%。见表(一)。(表一)二、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是对科学论文的引用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用该方法不仅能了解某学科科技工作者掌握和利用科技文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山法了义海论》的这部分内容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藏译《慈氏五论》及《瑜伽师地论》《中论》《大般若经》《大涅檠经》和《大宝积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阐释、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合理性和经典性。文章通过对笃补巴所引用的藏译佛教经论的话语与相应的汉译经论进行比照和校勘的基础上,不但勾勒出藏汉佛教经论译文的各自特点,而且在这些译文的思想与笃补巴对其诠释的内在互动中探究笃补巴对"他空大中观见"的语言分析与义理申畅。通过这个个案,即可看到,藏传佛教智者对印度佛教经、论的诠释已经从方法论诠释学转移到了本体论诠释学的阶段,这是印度佛教西藏化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2.
大乘佛教经典《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在佛教北传的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其藏译题跋和文献记载,历史上该经典有6种藏译本且屡经校勘、修订和厘定。文章结合相关藏文文法典籍和著作,对藏译本《八千颂》4个不同版本中一些特定词语进行比较研究,对几个不同题跋进行汉译和分析,进而探讨藏译本《八千颂》几个版本在翻译、校勘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通过载于《历史研究》的一篇《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考察》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论夏族的起源》《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以鲁西南考古为中心》等文章的对比,来对史料的运用与分析进行了讨论.上述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些史料内容相近,然而文章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些引用史料不同,而结论相近.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在于不同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不同、可能在于所引用的史料并非第一手资料,也可能在于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并不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4.
虎隆 《回族研究》2007,(1):119-123
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伊斯兰教和“消经”的学者对广泛流传于西北穆斯林社区的伊斯兰教法经“消经”《开以达尼》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着历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持之有理的原则,根据“消经”《开以达尼》塔什干原版本和调查资料,对它的作者、著述时间、印书地点、内容、翻译和版本等相关性的问题,以及它与回族穆斯林创造的拼音文字———“消经”的关系和意义进行考证和阐释,以期澄清此经典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方夏 《中国藏学》2008,19(1):11-2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藏学》在1988—2007年长达20年间的载文及该刊载文在2001—2006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载文为统计源,通过对载文数量、载文的引文分析、主题分类、论文作者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来源期刊引用该刊载文的篇数、频次、引用期刊的选题、年代分布和被引载文作者的地区分布、所属机构及影响因子等情况为分析内容,对《中国藏学》的载文情况及载文的被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中国藏学》的载文质量、办刊质量和学术地位略作透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通过载于《历史研究》的一篇《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考察》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论夏族的起源》《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以鲁西南考古为中心》等文章的对比,来对史料的运用与分析进行了讨论。上述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些史料内容相近,然而文章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些引用史料不同,而结论相近。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在于不同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不同、可能在于所引用的史料并非第一手资料,也可能在于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并不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围绕着戏剧《桃花扇》中的重要道具"桃花扇"是折扇还是团扇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争论。本文通过《桃花扇》剧本内容推测现存版本中此扇设定为白纱面、斑竹骨的折扇,并根据原著及相关作品推测《桃花扇》早期版本与今本不同,不排除早期版本有其他设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白史》( agan teüke)的这部蒙古语文献,其正确名称应该是《Arban buyantunomun cagan teüke》(《十善福白史》。以下简称《白史》)。关于这部文献的来源,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元代开始撰写,到了16世纪由鄂尔多斯的呼图克台彻辰洪台吉(以下简称“彻辰洪台吉”)改写后流传至今。在有关《白史》的诸多研究中,提供蒙古国立图书馆藏本(在南戈壁省发现)摹真本的海西希(1959年)、根据这个版本做详细译注并进行研究的萨加斯特(1976年)以及出版了与海西希提供的版本不同内容的另外一个版本的留金锁(1978  相似文献   

19.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道"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首先引用《大般若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其合理性和经典性。最后以《大涅檠经》等经论相关话语为取向,提出中道佛性论与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他空见"的最高境界和最后归趣。由此观之,笃补巴既尊《般若经》为最有理,又推《涅槃经》为最高。两经成为觉囊派的理论源头和思想库藏。  相似文献   

20.
胡岩 《西藏研究》2001,(2):102-104
继 1 967年的英文版《西藏政治史》(Tibet,A politicalHistory)之后 ,1 976年 ,夏格巴在做了大量增补的基础上 ,于印度出版了同名书的藏文版。目前 ,上述两个版本在国内都已有了中译本 (均为内部版。增补后的译本书名更改为《藏区政治史》 ,此译更为准确 )。出于鼓吹“西藏独立”的需要 ,夏格巴在其书中引用各种藏文档案史料时 ,下了一番增减、删改、歪曲甚至杜撰的功夫。西藏自治区《西藏政治史》评注小组编写的《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与西藏历史的本来面目》(民族出版社 1 996年版。以下简称《评注》)一书 ,对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