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及文化的政治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变迁的常态性使动态保护成为应有之义 ,信仰的社会功能则决定了民间信仰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实践层面上 ,文化的整体性使生态性保护成为必然 ,且应兼顾小生态与大生态的保护。我国现有的保护举措缺乏大众参与 ,需要从理解与认同主客位观点差异的基础上 ,汲取“草根智慧”与“地方性知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社区的文化自觉 ,进行参与式保护。同时 ,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方评定、设立濒危名录、改变保护拨款与认定级别严格挂钩等做法 ,防止“文化筛选”与“文化阶层化”,以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博弈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使得政府在制定保护策略时要同时考虑传承人的传承意识与文化遗产物质代表的生存状况而难以兼顾,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将个人效用数字化,主张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博弈理论将个人意识与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统一在一起,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先传承人后文化遗产的二级作用困境,并提供了运用博弈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充分性与必要性阐释。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通常又称为"无形遗产"。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际法的范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内容给予了界定,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定责任、国家保护和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都作出了确切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重属性,包含作为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和作为认同政治的文化标识。文章重点分析了基于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分类保护策略,并讨论了基于认同政治的保护困境。文章认为,在从事遗产保护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以上两重属性,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话语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重属性,包含作为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和作为认同政治的文化标识.文章重点分析了基于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分类保护策略,并讨论了基于认同政治的保护困境.文章认为,在从事遗产保护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以上两重属性,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话语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置于文化进化论视阈中,讨论了文化进化的主要观点,用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问题,并以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以文化进化视角分析东阳木雕非遗的变迁,并尝试用模因理论来解构东阳木雕文化,以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有效的视阈。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非物质遗产的生存面临着生存环境和传承问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资金匮乏问题。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而不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单纯的保护不是非物质遗产发展的最佳途径,而需要合理的利用、适当的创新。本文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保护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网站的数字化元素不够多样、网站缺乏专业人员的操作和筹划等诸多问题,利用现有的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设计已成为发展的迫切需要。应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技术的功能,掌握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技术,从网站模块架设、网站频道设置、管理上着手建设高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以文化权利为其法律基石,相关国际公约亦奠基于文化权利基础之上。基于基本人权的视角,作为客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样态、文化价值和人权意义等方面具有文化权利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权利保护主要包括:对自身文化享有权的保护;对文化身份权和文化尊严权的保护;对文化生存与发展权的保护和对文化活动参与权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权利保护是国家文化主权特殊表现形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然而,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保护和抢救过程中,应贯穿整体性原则:既要保护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命之源;既要重视文化的"过去时"形态,也要关注它的"现时"形态和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背景和环境,又要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利益诉求;还要尊重文化共享者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等。这是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论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互关系,可以重新定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方向,为整合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市属广西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丰富。近年来,百色市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法律保障不力,保护机制不完备以及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什么,至今缺乏统一而科学的解说和全民认同。笔者认为,民间文化中到处都洋溢着的"生生不息"的意识,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民间文化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始终没有得到人文学术界的阐发和重视。因此对优秀民间文化加以抢救和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胆是,一些不法之徒盗用民间文化的名义,装神弄鬼、打卦算命、图财害命,这种种行经,则与我们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广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寻求相关的理论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深远意义。针对广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围绕经济建设的重心,理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及旅游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却存在一些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问题。作者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意义性、原真性与完整性、商业化与市场化等五方面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深层次反思。认为只有对文化遗产做到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协调并进,才能使我们既不失自己的根基,又能适应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走过了求索、批判、彻底否定、反思、再认识与找回自信的过程。在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同时,要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要注意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也要注意对外的文化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试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点十分鲜明。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底蕴深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档次高、地面遗存少等特点。在开发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要重视挖掘已灭失但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利用与保护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9.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大量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情感,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联系着世界的人类智慧,是广西各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结晶,是传承各民族文化根脉的宝贵资源财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春秋霸主之一的楚国,盛极一时,然其灭亡到来之时,如同摧枯拉朽。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军事等诸多因素,但是思想文化方面也应考虑为灭国的重要因素。从思想文化等方面探究,希望增强其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