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自从1940年被傅东华译介到中国以来,已有很多种不同的译本。通过对《飘》两种译本(傅译本和李译本)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译者的主体性也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以色列学者埃文-左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改变了翻译的研究模式,"描述性"地看待翻译研究,将翻译研究置于文化研究之中,并用新的文化理论去诠释各种翻译现象。笔者以多元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多元系统、文学多元系统、翻译研究多元系统和规范多元系统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期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内译学界对多元系统论的研究呈现出两条线索:一是引进与译介,从散论到专论、从只言片语到论著中的专章,该理论的影响逐步扩大;二是借鉴、应用与反思,从启发国内译学发展、参与国内译学建设,到对理论缺陷提出质疑,该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仍在向前推进。梳理、总结前人的成果,明确该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重视对该理论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多元系统论是文学及其相关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理论,它可用来指导在翻译中所遇到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来探讨歇后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语料库为基础,研究《老人与海》两汉译本译者风格。从词汇方面和语篇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译者的风格是什么,并且探寻其是否与原文的风格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国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翻译技巧和微观的层面,还应从宏大的文化角度把握国学翻译的历史和现状。多元文化系统理论将作品研究与社会、历史、文化力量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助于拓展国学翻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侦探小说的译介在清末民初翻译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但针对其繁盛原因的探究未见有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深入。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可以发现政治需要、文学革新、其本身所蕴藏的独特魅力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等是侦探小说译介繁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图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从“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两个方面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指出译本具有多样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探讨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英译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通过对《论语》的三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译者所处的文化地位在某一特定的文化多元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译者对待这一地位的主观态度是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多元系统理论对“五四”前后翻译文学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而文学系统本身又处于一个更大的多元系统之内,且由于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制约文学系统的这些因素对翻译文学具有同样的解释力。本文着眼于多元系统理论,重点论述了“五四”前后的中国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从边缘往中心过渡的过程,以及随之产生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海明威众多作品中,《老人与海》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就是人们的关注重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这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告诫人们要敬畏自然,不要试图征服自然,以免遭到自然的报复。文章从生态观的视角分析了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人要依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多元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林纾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在近代文学领域和翻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林纾的译作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为从目标语文化角度、接受者角度、译者动机角度等方面来解读林纾及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多元系统论对中西文化势力不均衡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文化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造成了中西方读者对彼此语言表达方式的接受性出现不对称状态。该现象导致翻译工作者在英汉互译时根据不同的目标语读者采取不对称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英译汉时既采取"归化"策略又采取"异化"策略,而汉译英时多采取"归化"策略,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这种不对称的翻译策略随多元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也在向趋于平衡方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坛的一朵奇葩,不少翻译家译过该作品.文章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大陆翻译家海观译本和台湾翻译家宋碧云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侧重于它们对原著简洁、凝练语言风格的再现程度.通过对两种译文的量和质的比较,可以看出,宋碧云的译本在再现原著语言风貌方面要优于海观的译本.  相似文献   

15.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由于晚清文学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因此可用来验证多元系统论的适用性。但通过对晚清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所处的位置、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分析,笔者发现多元系统论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没有真正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而且没有对译者这一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加以分析,因此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的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其女性译语风格是构成该译本独特魅力的元素之一。其女性译风中的语言特点在译学研究领域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从叠词、颜色词、拟声词和女性专用词四个方面来探讨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顺应论观照下《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视角举例评析了《浮生六记》的林语堂翻译版本,并指出林译文与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高度顺应,其选择过程做到了动态顺应。在此基础上,强调顺应论对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的创作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的视角看,《老人与海》体现了自然美、艺术美、悲剧美、崇高美等美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从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无意识理论视角,通过分析非洲、狮子、迪马吉奥等意象解读《老人与海》中人物所隐藏的无意识欲望,挖掘出主人公圣地亚哥不满当下老年境遇、恋旧、追崇力量、渴求找回自己人格尊严等无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以伊塔马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视角,并结合其翻译实践,认为:辜鸿铭以儒经作为翻译选材,以归化作为翻译策略的翻译思想,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选择,他在翻译史及文化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