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马恩选集》第1卷第269页)。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倘若将中国古典诗歌与阿拉伯蒙昧时期诗歌进行比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试从中阿诗人的生活坏境和道德标准等方面来探讨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的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在艺术倾向上可分为旅美派、笛旺派、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旅美派执着于传统的语言和文化,在作品中抒发海外游子的飘零感,赞美祖国的美好,家乡的可爱.笛旺派在表现宗教、爱情、自然等题材时,善于将深邃的哲理与复杂的情感融为一体.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着重通过诗人视角反复折射式的转变,表现人的内心理智与情感冲突,给人以摇滚式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的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在艺术倾向上可分为旅美派、笛旺派、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旅美派执着于传统的语言和文化,在作品中抒发海外游子的飘零感,赞美祖国的美好,家乡的可爱。笛旺派在表现宗教、爱情、自然等题材时,善于将深邃的哲理与复杂的情感融为一体。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着重通过诗人视角反复折射式的转变,表现人的内心理智与情感冲突,给人以摇滚式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音乐与西洋音乐在性质、风格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阿拉伯音乐情感丰富,曲调优美,以其美妙的诗歌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西洋音乐则以其种类繁多、富于表现力的乐器和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多声部的作品,显示出其表现生活和深化主题思想的高度能力和精湛的艺术,而这正与曲调结构简单、乐器品种有限,一个乐句重复多次并且是单声部的阿拉伯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西洋音乐还拥有阿拉伯音乐所没有的一些作品类型,如歌剧、室内音乐、轻音乐和无标题音乐等.  相似文献   

5.
在百花争妍、作家如林的阿拉伯文坛上,纳吉布·马哈福兹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阿拉伯文坛的地位,“同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一样,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作家”①.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把阿拉伯小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新开罗》则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关键的转折.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名称的演变通常是历史学家们喜欢探讨的课题,因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变迁。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分为马什里克国家(该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方”)和马格里布(意为“西方”)国家。前者是指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后者则指位于北非和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南部)的阿拉伯国家。摩洛哥位于马格里布的最西端,因此摩洛哥最早的国名称为“最远的马格里布”。但欧洲人叫起来很困难,因而将“马格里布”简化为“摩洛哥”。摆脱了欧洲人的殖民统治后,摩洛哥人用“马格里布”作为国名。欧洲人仍读作“摩洛哥”。  相似文献   

7.
一、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学在安达卢西亚的传播如同中世纪阿拉伯东方一样,安达卢西亚阿拉伯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安达卢西亚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经济生活的富庶,都对文学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史料记载,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安达卢西亚诗风极盛,甚至是“男女老幼、贵族平民皆吟诗.”  相似文献   

8.
在典籍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阿拉伯文学占有显著的地位.这支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何谓阿拉伯文学?历史上,古代是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中古时期是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后来一提到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是指阿拉伯各国的文学.古代阿拉伯文学是以散文和诗歌为主的民间口头文学.阿拉伯半岛上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民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民族是诗的民族,诗歌在古代阿拉伯人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伊斯兰以前的贾希利亚时期。阿拉伯人历史上的贾希利亚时期,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它可以从伊斯兰教产生之日,一直上溯至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出现的远古时代。但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的贾希利亚时期则不然,它只有150年左右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00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阿拉伯之间,虽然关山万重,碧海浩瀚,但是,双方自古以来就有往来。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交通路线,分陆、海两路:陆上交通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海上交通线,则是有名的“香料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是古代东西交通的两大动脉,也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们在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魏垂忠 《职业》2013,(33):163-164
最能体现杜甫诗歌的人民性价值取向的诗篇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其中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能引起“弱势群体”或者“草根族”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因而杜甫的3L,~5悲悯情怀的诗歌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才不会忘记此“老杜”。“改善民生”是十八大最嘹亮的乐章,杜甫的悲悯情怀也就更加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发掘、去体认。  相似文献   

12.
草莽诗人是蒙昧时期生活在社会最下层、以抢劫为生的带有传奇色彩的阿拉伯诗人。他们虽不象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那样有名,却也因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而闻名于阿拉伯诗坛,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引人注目的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3.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抒情长诗一般通过两种方法保存下来。一是由一种叫“拉维”的职业诗歌传颂人将特定的作品背记后口耳相传。这种方法往往只能留下残篇或有限的作品,但在有文字记载前,不失为唯一的手段;另一种则是通过逸事奇闻、历史作品、诗集、传记等著作加以记载。虽然有关书写的艺术在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上几乎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诗歌与欧洲诗歌阿拉伯诗歌的历史悠久.早在贾希利亚时期,诗人几乎都被各自的部落尊为代言人或历史的记录者,地位较高。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七首悬诗”看,诗歌的语言优美,格律齐整,体现出较为成熟的风格。伊斯兰教兴起后,诗歌被赋予弘扬宗教的新任务,到阿拔斯朝,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歌创作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顶峰,但不少  相似文献   

15.
“入学”一语,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它源自拉丁文的“authropologia”,埃里希·弗罗姆把入学用“science of mail”来表示。在中国,人学一词最先出现于近代学者廖平的著作中,其含义为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治国平天下道理的学问,有时也用“六合以内之学”来称人学。 在阿拉伯世界,人学相当于于或者,也可用或来表示。阿拉伯人学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蒙昧时期阿拉伯人学和中世纪阿拉伯人学两大部分。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指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学思想。那时的阿拉伯人只有哲学的感念而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思维,只在诗歌、谚语中对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的灵魂和命运、人的才能和美德等问题有零星的论述。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非常重视人和神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东方入学的特色之一。那时阿拉伯人崇奉多神,安拉是众神之一,后来渐成为主神。他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但是阿拉伯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识又使他们在生活中为保卫自己而有时不能完全顺从安拉的安排,因此他们认为被安拉创造之后就和安拉没有什么联系了,人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需要借助偶像呼吁安拉的帮助。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东方人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好”、“乐”是学生学习中情感的体现,若无情感,“好”、“乐”则无从谈起。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挖掘情感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使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老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达到“以情优教”,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优化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便是笔者对情感教学的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18.
目前,阿拉伯国家中,全国性的阿拉伯语言学会有四个,简述如下: 一、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言学会,成立于1918年10月28日.它的前身是“阿拉伯语翻译编辑部”,后来易名为“阿拉伯科学学会”,最后才定名为“阿拉伯语言学会”.第一任主任是穆罕默德·库尔法·阿里,现任主任是胡斯尼·苏卜哈胡博士.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1932年12月13日成立,当时称作“王室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认为,阿拉伯人是不擅长体育运动的,因为阿拉伯人很少参加各种体育比赛,也很少取得好成绩。其实,这是偏见和无知。阿拉伯人从事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体格和精神上也不逊于西方人。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统治,才使阿拉伯人在某些体育项目方面落后于欧美。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崇高武勇的民族。先知穆罕默德这样说过:“你们应当教你们的孩子游泳、射箭和骑马。”在阿拉伯诗歌或传说中都有一些力量过人、勇猛无畏、技艺超群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民族在蒙昧时期就已经与波斯、犹太、埃塞俄比亚、罗马、希腊等民族相互往来,在政治、经贸、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与它们有着频繁的接触,从而使阿拉伯语词语和这些民族语言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我们知道,《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在《古兰经》词汇中就有一百个左右的外民族借用词,如(狮子)、(锦缎)等。在蒙昧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已可以发现不少外来词,如伊姆鲁.盖斯在诗中所用的(胡椒)、(丁香)等均借自波斯语。在往后的历史中,阿拉伯人在与众多的外民族的频繁交往中,深深感到自己的词汇已经不能适应他们接触到的新思想和新事物,于是大量地引进外来词,其中规模最人的两次发生在阿拔斯时期和19世纪末至今。前者主要通过百年翻译运动从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印度语、希伯来语中借用,后者主要通过“阿拉伯文化复兴”、“阿拉伯科学复兴”等运动从英语、法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中借用。 阿拉伯人所借用的外来词语所指称的对象多数是他们原先并不熟悉的。至于一些在阿语中已有同义词的外来词,仍时常被部分阿拉伯人借用,其原因大多出于他们对外语的酷爱和对自己外语水平的炫耀,抑或他们感到使用它们更为方便。在对外来词的借用时,阿拉伯人采用了音义全借和借义不借音这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