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人口是“整个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是一切社会现象(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承担者。它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人口数量,(2)人口构成,(3)人口的自然变动,(4)人口的机械变动。前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人口的静态,后二者谓之人口的动态。人口的静态是分析人口的动态的条件,人口的动态是构成人口的动态的因素。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2.
人口规律     
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由于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多种人口规律。它们构成人口规律体系,完整地反映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方面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从不同侧面反映人口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等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人口规律如同一切社会规律一样,也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的为数不多的共有人口…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具有两重性: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然,人的个体是自然的,人的集体却是社会的;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人口学和人口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一切方面。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产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所以,人口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这对于探索人口的数量、密度、构成、分布和增长速度等人口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进行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地理学、统计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虽然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它们对社会发展有影响,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人口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具有多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综合体;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人口与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相互矛盾中发展,又在统一过程中相互适应,也就是说,经济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人口的发展,而人口的发展速度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劳动力。如果没有一定数量或最低限度的人口,就无法进行社会的经济活动。所以我们说人口是社会经  相似文献   

5.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基础。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 ,人口数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 ,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分析 ,探讨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特征 ,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在本刊1990年第2期发表文章,从几个方面考察了高技术给人们文化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高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而且还会对社会文化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里我们再来进一步分析一下高技术对文化结构的影响。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化的内容包括了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一切事物。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技术,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现代社会系统理论,把科学技术系统与文化系统分为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在文化系统中,文化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的部分,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第二自然”或对象化了的劳动,指人们所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可称为物质文化;中间层是心与物相结合的部分,包括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理论、人际关系、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特点、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变迁,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剖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结构特征,并就协调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有本质区别的。在社会中,起作用的是有自觉意识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却是无目的的力量,一切现象都是自然发生的。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想简单地陈述一下马列主义个人观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可以归纳如下: (1)人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社会存在的一切重要情况都从中得到反映。人体现出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统一,而且人的一切最重要的生命表现,其中包括天赋的、固有的生命表现,都具有社会基础,都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生活条  相似文献   

13.
选择论     
选择即挑选和择优,是一切生物固有的生存功能,是人类能动性的体现。选择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三大领域。选择是一种能够概括、适用和指导多种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选择论可以充实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科学,成为领导与管理科学的分支可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益分化与利益协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一早在一百四十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这就告诉我们,利益是人们进行历史活动乃至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一切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源。利益是多样多层次的。归纳起来无非是三个方面,即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精神文化利益,三者互为一体,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来说,物质利益是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阻碍,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讨论。国内学者对住宅需求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价格、收入、利率等几个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但这已经无法很好地解释现阶段住宅需求继续升温的现象。本文立足社会转型,认为人口变动是影响当前住宅需求的重要因素,探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变动和人口社会变动...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传统人口转变理论,还是“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及相关理论,虽能大致描述和解释过往历史特定时期或某些阶段的人口现象,但在理论解释力与发展进程之间的包容性上存在明显局限。生育率转变是人口转变的核心,并且它的转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多元而复杂的,这些因素在不同的自然状况和社会发展方式下尤其是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相关社会制度变迁下不断发生更替和转换,共同推动着生育率转变。纵观世界人口经济发展历史,生育率转变经历了五个阶段:低自然生育力、无有效生育控制力和较高生育率阶段,自然生育力上升、低有效生育控制力和高生育率阶段,较高自然生育力、低有效生育控制力和较高生育率阶段,高自然生育力、高有效生育控制力和较低生育率阶段,自然生育力下降、极高有效生育控制力和低或极低生育率阶段。实际生育率是自然生育力和意愿生育率在有效生育控制力的调节作用下选择与平衡的结果,同时还受到人口容量约束下的节育行为影响。中国目前已经处于极低生育率阶段,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关键在于保护民族生育力,提高个体生育意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国45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上海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78‰。这种负增长在全国也是首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其间人口负增长是多次发生过的。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人口负增长反映的是社会的落后与腐败。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今天,人口负增长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事实上,上海在去年终于出现人口自然变动“减”大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的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分析了旧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的对象;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人口观,指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革命加生产;正确分析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指出世间一切事务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深刻分析了人多这一基本国情,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倡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是八十年代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科学文献》1985年第3期,第51页),许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表明:物资、能源、信息三者,信息是促成经济起飞的最关键因素。值得指出的是,档案信息,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各种自然及社会现象,它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具有不同于其它信息资源的原始性的特点,可以说,它是一切信息的源泉。所以,档案信息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原理,人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可以  相似文献   

20.
人口结构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研究掌握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这两大因素的人口自然结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物基础.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