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格物致知"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评析,展示其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东方哲学研究室,下有三个小组:印度哲学小组、日本哲学小组和阿拉伯哲学小组。我是搞印度哲学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印度古代哲学中有关唯物论和辩证思维方面的一些情况。总的来讲,印度哲学也是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划分的。印度哲学的特点是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唯物主义在印度哲学中几乎没有地位。从印度古代哲学开始,唯心主义就把唯物主义完全溶化了。我们现在要从印度的唯  相似文献   

3.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丰富的哲学遗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史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有它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在研究和阐明中国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时,也应重视探索哲学史中“辩证的东西”,研究古代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一斗争的规律,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哲学史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佛教批判的最高水平,他系统、全面而又比较深入仔细地分析批判了佛教的空论、缘起论、心性论和认识论等内容。这种批判,一方面反映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战斗性和理论敏锐性,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旧唯物主义在理论思维方面的某些不足。因而分析这种批判,比较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哲学的理论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异,可以很好地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理解,多是依照西方哲学体系进行的,缺乏对中国哲学之为哲学的前提性反思,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现时代我们需要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在哲学文化作为义理内容与文化形式相统一的理解基础上,以求对中国古代哲学文本的合理解释,亦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样态与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6.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世界各个文明古国古代哲学的发生,都遵循 着这一人类认识发展的共同规律。但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宗教形式会产生出特点各异 的哲学,这也同样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宗教,是直接从原始宗教演 化而来的反映宗法奴隶制社会现实的宗教,经过西周的宗教维新,它的典型形式就变成了天 命论。西周天命论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理性精神,因而,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发生的最初 根源。同时西周天命论和春秋无神论思潮的特点也先天地规定了中国古代早期哲学的一些思 维特点和理论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在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看来,它又为哲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尽管这些新问题和新内容是通过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提出来的。”所以,“所谓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实质上就包含作为哲学形态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起进步作用。”(《人民日报》1980年8月18日王树人:《关于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的问题》)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能归结为“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起进步作用”吗?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里面吸取的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进步作用”吗?这是一个不能不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的基本问題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題。对这个问題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爭而发展。哲学斗爭的绝对性反映阶级对抗的绝对性。这就是贯穿于哲学斗爭发展过程始终的党派性。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題带上时代的、阶级的特点,表现为复杂多样的形式。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爭,通过某些特殊问題,在各个流派之间和每一流派內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不仅在哲学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哲学文化形式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中国哲学概念、范畴、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的"三位一体"性。这种"三位一体"性,不仅使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体系本身具有了辩证性,而且,也很好地满足了哲学思想内容的辩证性的要求。中国古代哲学在文化形式方面的探索,对当代的哲学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从世界观看宗教的本质宗教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主张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创造宇宙的一切的创世说,就此而言,它与哲学唯心主义是一致的。但是,两者又存在差别性。宗教是采取感性的、通俗的、神圣化的形式来反映和描绘世界;而哲学唯心主义则是采用理性的、逻辑的形式来反映世界。因此,可以说哲学唯心主义是精致的、理性化的宗教,而宗教则是粗俗的、神圣化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气”和“知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两个重要概念,不仅唯物主义者把它们作为基本概念,唯心主义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它们,只是在他们哲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对“气”和“知行”认识的深化和丰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主要是由唯物主义完成的,我国哲学史一些论著,因此往往只阐述唯物主义关于“气”和“知行”理论观点的发展,而不涉及或只批判唯心主义在这方面的观点。事实上,唯心主义对之并不是毫不相  相似文献   

12.
论王夫之的“成性”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哲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批判总结,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统一.本文只论述他所作的批判总结在人道观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苟子和《易传》)的“成性”说,比较正确和有力地驳斥了宋明唯心主义理学家的“复性”说.  相似文献   

13.
天人范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有人提出“天人合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而关于天人之学的实质,学术界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是围绕天人之辩展开的。还有学者提出“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本文就学术界的流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希望获得读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继承中国思想史上深远的唯物主义传统,对过去毒害中国人民几百年的统治思想--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发展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更重要的是在《周易外传》中,王夫之借用《周易》的体系和思想资料,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周易外传》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哲学著作中辩证法思想的宝库。在《周易外传》中,战斗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得到了紧密的结合。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自冯友兰先生在旧著《中国哲学史》中以柏拉图所谓“理念”比附程朱的“理”,以亚里士多德所谓“形式”“质料”比附程朱的“理”“气”(冯先生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仍保留了此观点),学术界多有人因袭之。我认为这种解释混淆了中西唯心主义哲学的不同特点,不足以揭示程朱理学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因此试对程朱理学不同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泛道德论思想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而且也是思维中介物.主体情感体验是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一种哲学思维形式.情感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形式之一,它对中国传统思维乃至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看来,它又为哲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尽管这些新问题和新内容是通过唯心主义路线提出来的。”所以,“所谓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实质上就包含作为哲学形态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一定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自十九世纪上半叶兴起,其间经过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等不同哲学流派的发展,补充,已经形成了与现代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新的哲风,在哲学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诚然,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中,象唯意志论,新实在论和生命哲学等等不少哲学流派由于其唯心主义的出发点而最终导致了其哲学理论的神秘性和消极性。但是,这些不同的哲学流派毕竟由于它们在其理论中的经验性和社会性等新的特点而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和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在后一方面,尤以分析哲学为佳。甚至,现代西方哲学的各个流派已经改变了古代朴素哲学和近代古典哲学所遵循研究发展的基本格调而显示出现代哲学自身发展的鲜明的趋向性。这首先是由于自然科学的现代化和人类的思维水平进化的需要而升华的。 现代西方哲学,从宏观的角度,大致有这样几个发展的趋向性:首先,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各个不同流派,无论足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还是语义学和结构主义,都比较注重于哲学方法论方面的研究。而不是象古代朴素哲学和近代古典哲学那样讲本体论较多。它们往往宣称其哲学超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总括性哲学专著《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系统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并明确将其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与自然界何者第一性,即思维内容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它构成了认识来源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即思维形式问题。它集中反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哲学》编辑部、《外国哲学》编辑部、安徽省哲学学会和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联合发起,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黄山举行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讨论会。应邀出席的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单位的九十多名哲学史、思想史、哲学原理、美学工作者。与会者就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评价标准、方法、意义及其有无积极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新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讨论的问题,如认为在划分哲学派别时用“三分法”代替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更符合历史实际;要深入到唯心主义自身中去剖析其积极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开放唯心主义等等。这篇材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唯心主义评价问题讨论的由来以及黄山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