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生为被试,通过使用亲密关系和利他行为的内隐联结测验程序,研究个体的亲密关系与内隐利他行为的相关性。通过访谈和实验,得出的结论为:个体的亲密关系和利他行为的内隐态度显著;亲密关系与内隐利他行为的相关性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2.
个体的攻击倾向受自尊、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定论。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健康等因素,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尊在心理健康等影响因素与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之间具有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心理健康对被试的内隐自我攻击评价,被试对待父母的内隐态度对其内隐攻击评价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信号检测论在内隐学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对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一个发展.在内隐学习实验中,信号检测论的两个指标d'和β分离了个体的感受性和主观判断标准,利用d'和β的共变关系证实了内隐学习的存在和内隐学习的特征.本文探析了内隐学习研究中应用信号检测论(正态分布信号检测模型)的逻辑机理.从被试的心理行为反应上微观地分析了用SDT揭示无意识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探讨的热点。通过创设评价性实验情景唤起被试的行动式自我妨碍行为,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并引入了内隐自尊的测量,与外显自尊相对照,探讨内隐、外显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低自尊个体比高自尊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妨碍倾向,男性比女性自我妨碍倾向更强。  相似文献   

5.
对武汉市大学生有关外显和内隐城乡刻板印象及其一致性进行了考察。56名大学生参与考察并描述了对城市人和农村人的主要印象,在这些印象中挑选出10对描述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属性词,6对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概念词。由此编制问卷对来自4所高校的466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外显调查,两周后对72名被试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农村人的印象和城市人的印象存在显著差异;外显印象和内隐印象之间呈不显著低相关。被试的性别和生源地在内隐和外显测量中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图片为实验材料,对内隐攻击性与同情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结果发现:(1)攻击性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上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在外显的再认测验中,被试对被攻击者的记忆和提取显著好于攻击者,但是,在内隐偏好测验中,他们对攻击者的偏好却要显著高于被攻击者;(2)在外显测试中,同情心提高了被攻击者的再认正确率;(3)在内隐测试中,同情心对攻击偏好发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反事实思维任务、反事实推理测试(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Stroop色词干扰测试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考察抑郁症状个体反事实思维能力与执行功能。结果表明,被试负性事件自发反事实思维能力与执行功能测试成绩显著负相关(p0.05);正性事件自发反事实思维与诱发反事实思维能力与执行功能测试部分指标显著相关(p0.05);CIT得分与执行功能检测结果无显著相关。提示反事实思维能力受损是抑郁症的特质特征,并与个体执行功能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8.
分析英汉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的差异,指出汉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省略、隐匿或淡化,而在英语诗歌中则相对彰显;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诗歌美学差异、中西文化中个体地位的差异三方面入手,探讨造成两者之间迥然不同的显隐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以及不同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两组被试之间的内隐集体自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了集体自尊量表将女大学生被试分成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两组,选用内隐测验方法GNAT来考察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研究发现,两组被试在女性-积极与女性-消极实验材料的辨别力指标(d')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积极与男性-消极上的辨别力指标(d')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贫富观是个体对于贫困和富裕的所有观点和看法,对人们认识和解决贫富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AT)来了解大学生内隐的贫富态度就显得很有必要。实验结果显示: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且IAT效应值为负。这说明大学生被试存在内隐贫富态度,且倾向于认为贫困的群体消极特质更多而富裕的群体则拥有较多的积极特质。  相似文献   

11.
话语的内隐意义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话语表达的实际意义总是大于字面意义。话语意义的内隐性是语言交际的一个基本特征,隐喻是一种规避外显意义的语用手段。隐喻意义的生成依赖于语境特征,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怨女》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银娣自己的救赎史。小说描述了“怨女”银娣坎坷悲剧一生,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展现了娘家的乡下生活与婆家姚家大家族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银娣虽然改变了物质生活,但是精神生活却陷入了荒芜,姚二爷的身体残疾和姚三爷的无情将她的梦彻底地粉碎。银娣的反抗、挣扎跨越了时空,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个体和群体的象征,张爱玲实际上是希望通过银娣的实践和经历,来探寻女性的摆脱命运之路。《怨女》有很多张爱玲渴望诉说之言,只是这些言语隐藏在文字和显性进程的后面,如果能够采取“显性进程”和“隐性进程”理论阐释《怨女》,将会使深层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揭示起着重要的作用。《怨女》显性进程围绕婚前、出嫁、婚后、偷情、分家、借债、躲债等情节展开,而隐性进程则隐藏的是造成银娣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在父权的社会中银娣希望通过婚嫁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这条路是十分艰难的,小说中显性进程和隐性进程相互之间形成呼应、衬托与补充、完善,使得《怨女》的主题更加丰富,银娣的形象更加丰满,其哀怨更加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学提倡含蓄朦胧、蕴籍风流,诗歌作为最能体现古典美学精神的文学样式,利用语词的隐喻特质,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主要探讨诗歌与语词的隐喻关联,同时简要归列了解析语词隐喻内涵的方法,力求从隐喻阐释理论的高度对诗歌的多义主题及丰富寓意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描述翻译学研究方法,以英译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就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再现意境美的三大主要问题作了研究并给出对应策略:其一,掌握保留原诗模糊美感与使译诗具可读性之间的度:尽量保留原诗的意象及结构、弘扬东方含蓄美学文化;其二,译诗读来要符合原诗的情绪、节奏,不要因韵损意;其三,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的文化因素采用替代、一般化等变通、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半山诗"中常用的字词和意象可体现"半山诗"的诗风清、诗味永、诗旨深等诗境特点,而诗旨深的特点又深受屈原"香草美人"骚人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问题解决的内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问题解决是当代内隐认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问题解决的内隐加工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心理学发展的早期。直觉、酝酿和顿悟等现象典型地反映了问题解决中内隐加工的特点 :以启动效应为基础、不受意识控制、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且不受短时记忆容量限制的快速并行加工。直觉和酝酿是内隐问题解决加工过程的外部表现 ,而顿悟则是加工结果的外在体现。以对积累的内部信息和外部线索的无意识激活为基础的启动效应正是内隐问题解决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词义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模糊词语种类繁多,表现力强,运用在公文中能提高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增强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大量运用色彩词,尤其是冷色调的色彩词,强化了色彩词的敷彩、暗示、隐喻功能,使其作品呈现绚烂、含蓄、柔婉的言语表现风格。  相似文献   

19.
软销售广告与广告言语的含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销售广告是广告诉求的重要方式。这种广告在语言表现上即含蓄。含蓄广告语言的作用是 ,让受众思而自知 ,增强信任 ;难言不言 ,文雅幽默。创造含蓄广告言语艺术的手法有情境诱导法、比喻象征法与艺术留白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