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 ,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研究科学、伪科学、迷信 ,区别科学、伪科学、迷信 ,并且分别进行研究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现实中 ,只有准确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 ,更好地弘扬科学 ,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 ,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2.
有科学就有“伪科学”。但对于“伪科学”的划定,却存在各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而且要清楚明白地对其界定也绝非易事。因为人们往往把它和“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相纠葛;加上鉴定何为“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也十分困难,这就更需要人们在否定“伪科学”的时候,慎重小心,以免扼杀科学的雏形。再者即便是“伪科学”,也会在方法论上带来启发性;在知识论上,为成熟的科学理论上演前奏;在理论实践上,导致自由的生命精神透过幽夜的云雾,从中进发出新的思想、概念或形式,反映人类认识的多元性,意识的能动性和开放性,在精神的奇思臆想层面为人类从事发明创造提供宝贵的财富和源泉。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论述中,提出了“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重要内容,这为我们反对宣扬愚昧、迷信、伪科学的邪教组织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要高举崇尚科学的利剑,剥开邪教组织的反动画皮。揭露邪教组织的欺骗性、残忍性和反动性,认清邪教不是真善美而是假恶丑,进而认清邪教组织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实质。邪教和科学根本相对立什么是科学呢?科学首先是一种知识体系。其中,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体系,它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现象的知识体系,它研究人…  相似文献   

4.
概念,作为人这一认识的主体所特有的意识现象,它是叵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从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别反映事物的本质、布物的全体及其内部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意识以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时.经过了思维的一番加工制作.从而抽取和概括出事物一般的、必然的、本质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就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来说,它是主观的.但就其反映的是“客观世界”来说.它的内容毕竟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又是客观的。可见.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但要真正科学地解决概…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关系生产”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产形式”。社会关系生产形式(形态)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社会工程既是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典型形态.又是人类把握现代社会世界的重要方式。这种把握方式的本质就是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法轮功”的歪理邪说,用了许多欺世盗名的方法。探究其一般的方法和本质,笔者认为,可以从它所谓的“真、善、忍”理论着手。第一,它用所谓的“真”来贩卖它的伪科学。“宇宙毁灭说”和“末世论”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胡说,李洪志却把它们当作欺骗人们的法宝,并以此将自己打扮成能够改变世界面貌、拯救人类的救世主。第二,它用所谓的“善”来推销它的害人学说。“法轮功”将自己的一套吹嘘到无所不能的地步,甚至公开阻止人们有病医治,结果害死了不少无辜的生灵。李洪志这样做的罪恶目的在于麻痹“法轮功”信徒们的心灵,最终控制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闻丧失真实,多表现为陈述意境的虚假。做到事实符合实际,再现完整而精确的知识,是科技新闻真实的两大要素。忠于这两种真实,记者必须进入知识必然性的意境,否则如观海市蜃楼,难以把握自然规律的演绎系统。文中指出,真实不等于真理,但具有彻底真实的科技新闻是一种真理的认识形式,需要严密的逻辑序列再现真实感。在科学探索的报道中,新闻真实是相对的,只要求再现科学家探索事件的真实,知识真实则可能是一种幻觉或推测。伪科学是伤害新闻真实的大敌,许多记者在描述伪科学的表演中,大肆渲染“真实”意境,使广大公众受到欺骗。记者没有科学意识,就无法捍卫科技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伪科学”一词存废之争的理性审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在《科普法》中是否应删除“伪科学”一词,之所以近来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争论热点,与这一讨论实际上聚焦了我国社会环境良性建设和学术环境良性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的冲突因素大有关系。如果“伪科学”问题值得法律关注,那么应当在《刑法》和《教育法》中进行设置,在《科普法》中出现匪夷所思。“伪科学”一词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常见提法,没有准确定义,一些新的科学理论最初也被冠以“伪科学”受到某种势力的打压而难以得到承认和传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更是法律所没有能力判断的,因此在法律中删除“伪科学”一词具有合理性。一是并不影响法律对以任何名义恶意欺骗的犯罪进行打击和惩罚;二是保持了法律的纯洁性和理性原则;三是维护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认识自由、思想自由和科学研究自由。由于科学认识理性尚未在中国完全建立,一方面有些人科学认识理性素质低下,对现代科学成果盲目质疑,幼稚地宣称有“最新重大科学成果”发现;另一方面有些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名,不自觉地对科学创新活动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资源持错误的虚无化的态度,成为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只有培养公民的现代哲学认识理性和现代科学认识理性,才能够逐渐消除我国科学创新领域出现的这些低级现象,形成真正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使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9.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它的要害就是否定科学进步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科学划界被认为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许多科学哲学家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划界的标准,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争论不休。科学划界的标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逻辑主义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多元标准划界四个阶段。科学划界包括划界主体、划界单元、划界标准三个要素。“真”、“善”、“美”虽是科学的特征,但用它们来概括科学的本质,把科学等同于“真”、“善”、“美”,是不确切的。由于科学本质固有的矛盾性,导致科学的划界标准难以确定,但是科学划界仍然是必要和可行的。科学划界的标准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多元的。必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正确区分和对待科学与非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过程和实践,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伪科学产生的四种社会基础 :人类对科学的过高期望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需要基础 ;从众心理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制度基础 ;社会整体科学水平低下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防止伪科学的产生有两点对策 :一是划清科学与宗教的活动范围 ;二是深入理解科学 ,坚持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12.
学生从呀呀学语开始到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经历和体味着“依葫芦画瓢”。“依葫芦画瓢”不是墨守陈规。它既是对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又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在“葫芦”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用“依葫芦画瓢”的道理来浅析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报刊科学话语中,科学与封建迷信、伪科学的交锋是一条基本线索,成为“世纪的角逐”。但最为突出的有两次:一次是五四前后《新青年》为代表的进步报刊对灵学会为代表的封建迷信与伪科学势力的声讨和批判,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长达20年的围绕人体特异功能的拉锯式持久战。科学与封建迷信及伪科学历经百年的角逐,说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中科学精神还是十分匮乏,科学教育和科学启蒙还是一项十分需要、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4.
时代和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使现代人类正处在一个“走出产业行业而进入思想行业,充满文山书海的印刷世界里,处于“写”的包围和挟裹之中.“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1].因为“科学的语言是文章”[2].科学作为人们对客观存在即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正确系统的解释,要把这种“解释”公诸于世,为社会所知,从而转化为社会知识的组成部分,转化为生产力,这就需要论证,就需要讲清道理,就需要借助文章准确地迅速公布出去.前苏联情报学专家A·H米哈依诺夫指出:“在种学文献中发表…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者又称为“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简称为“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渗透和凝聚在“人”和“物”中,对生产力发展起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科学技术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而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在生产中的一种应用。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从而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第一,通过学习教育和训练的途径,转变劳动者的智力和技能。劳动者的劳动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西方的“分科而学”也好,中国的“整体”之学也好,都是追求真理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真理本身。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禾子  相似文献   

17.
提起宗教,人们马上会想起寺庙里的和尚,被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的布鲁诺,以及马克思的论断: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其实,宗教并非这么简笔可以一言概之的.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方面,它是一种对超自然的神秘境界和力量的信抑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具有物质形式,即宗教信徒、宗教职业人员、宗教组织、宗教典籍和宗教活动等.宗轨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人类幼年时代,远古的神话中就包含着宗教的萌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化中,宗教扮…  相似文献   

18.
人类正朝着21世纪大踏步地迈进。未来的世界,人类将由为生存劳动转入为营造美的生活而劳动。具有远见卓识的未来学家预言:人类即将步入审美的世纪。人类正朝着一个注重审美趋向的未来世界奔驰。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意识,具备在各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将一切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结合起来的能力。全人类都将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美的意识去营造生活。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美有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重视。美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它是“应用美学之理论干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①的科学;是…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人类知识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么,哲学可以说是这条长河的源头之一,它孕育了无数的知识学科。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各种知识学科纷纷从哲学的怀抱之中独立出去,“成家立业”。如今,作为包罗万象知识体系的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哲学已不复存在了。传统的旧的哲学已走到了尽头,需要为哲学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那么,哲学发展之路何在?在西方,一部分哲学家主张哲学应走科学的道路,哲学应当成为科学。另一部分哲学家则认为,科学虽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繁华的世界,却并未揭示出世界的真实面貌;世界的真相还须通过人的意识去探求,于是“人学”成了哲学的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自我和世界、个体化和参与、自由和命运的结构关系中分析了蒂利希关于堕落和罪的思想.论述了蒂利希的拯救现.在蒂利希看来,堕落不是人类偶然的道德失误,而是人类“不从”的自由本质的表现。罪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质的疏远,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生再现象。抢救是重新建立人和整个世界的和谐统一关系,它是人类自觉“顺从”的意识和行为。蒂利希的思想存在着缺乏现实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