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以新文化运动为界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打成两截,在翻译领域也把继承了苏曼殊等人的清末译诗范式的旧体译诗归为近代的产物而予以轻忽。故而它们不单在现代外诗汉译史中鲜见讨论,在文献整理时罕有罗列,甚至在后出选本译序中也很少得到回顾。本文尝试在新旧诗体论争的语境中,考察旧体译诗在"五四"以后的存在空间、形态及原因,探讨它们在传达西方诗"义旨"与"风格"上取得的效果,并重新认识它们在现代西诗汉译史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钟楼座落在南屏山北麓净慈寺前。据志书记载,五代吴越国钱俶建寺时,在寺内设有铜钟,后毁。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以二万余斤料铜重铸大钟,钟声宏亮。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之际,几杵钟声,抑扬回荡,山鸣谷应,惹人情思,逾时方息,明人聂大年曾写有《南屏晚钟》一诗,描述这一景色,诗道,“柳昏花暝暮云生,隐隐初传一两声。禅榻屡惊僧入定,旅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侵略殖民与救亡图存、传统与近代化的激烈冲撞,杭州古老的封建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演变,并由此更进了整个杭州的社会风貌。本文拟在考察杭州教育向近代化迈进的基础上,以突出其强烈的社会效应。1 杭州的近代教育始于光绪23年(1897年)。是年,杭州知府林启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创办求是书院,自任总办(校长),第一期招生30人。求是书院是杭州也是全国各省城中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实为杭州近代教育的先声,后经多次变迁,成为今天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的前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杭州曾有过几次较大的城廓修筑。本文试以杭州城廓的修筑和范围变化为线索,略述杭州城区的历史演变。一、隋杭州城址的确定在今杭州市范围内,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已出现人类聚落。隋以前,有一个几经迁徒、具体地址尚在争论之中的钱唐县治。但杭州的建置却始于隋开皇九年(589年),而杭州城址于开皇十一年(591年)经再迁“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方最后选定。  相似文献   

5.
老枪 《东西南北》2008,(6):70-70
当一夜春雨洒落的不是小楼而是大厦,杭州不再是那逝去的都城。1186年,一夜春雨过后,陆游的两句诗成了千古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中的深巷就是现在杭州的孩儿巷;而戴望舒著名的《雨巷》,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走过的雨巷,曾经有无数条横亘在杭州的雨中。岁月悠悠,千年已逝。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大规模移民已成为世界日渐走向全球化的显著表征,由此不仅造成全球人口结构的重新组合,而且带来诸多新生的文化现象,散居族裔(diaspora)便是其中的显例."散居族裔"原本是特指概念,指被迫流亡海外并分散寄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犹太族群.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散居族裔已成为泛化的当代文化概念,指离开母国而寄居他国的少数族群,而在后殖民主义研究视阈中尤其指向寄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世界移民群体.  相似文献   

7.
苏曼殊是近代中国一位知名的文学诗僧,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佛教革新思想家,不但在文学上有相当的造诣,在佛教界也拥有一定地位,他的佛教改革思想主要针对清末佛教极度衰微,阐扬佛教首先应从内部开始改革,具体的改革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礼忏;二、付法;三、趋炎,四、办学,还专门针对当时人们普遍提出的各种"废佛"观点("僧无学行"、"宗教当废"、"佛法无用")一一加以破斥,是针对当时佛教内部所存在着的各种不良现象而奋力呼吁革新佛教,也为现代佛教改革提供了些许理论思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今杭州真教寺,与泉州圣友寺、广州怀圣寺合称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因真教寺原来的建筑布局形似风凰,故俗称“凤凰寺”。此寺建于何时,众说不一。1981年出版的《宗教词典》在“真教寺”条目下写道:“一说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一说为元延佑(1314——1320)年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丁瑞华撰《杭州凤凰寺与回民生活》文称:“相传杭州的凤凰寺建筑于唐代武德年间(618——626),一说是贞观元年。”(《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第154——155页)唐建说与元建说之间相差年代竟有七百年。孰是孰非,兹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卓越的左翼诗人殷夫(一九一○——一九三一),本姓徐,原名徐柏庭,一名徐白,学名徐祖华,笔名任夫、殷夫、殷孚、白莽、沙洛、莎菲、Ivan等。原籍浙江象山。一九一○年六月十一日(清宣统二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东乡大徐。父亲是个民间医生。殷夫幼年在乡间读私塾。一九二○年秋,进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读书,学名徐祖华。次年,父亲病故,由慈母抚育。殷夫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他最小。一九二三年七月,他用徐白的名字考入上海民立中学“新制初级中学一年级”。一九二四年初,徐白在杭州大哥徐培根处度过寒假,仍赴上海读书。殷夫十四五岁时开始写诗。一九三○年初,自编《孩儿塔》诗集,其中有一组《放脚时代的足印》的小诗,就是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间写的残诗。这一组小诗显露出诗人少年时代的才华。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在唐初传入中国后,至元代复盛一时。十三世纪中叶,蒙古统治者向外扩张,西征欧洲,把掳来的平民和战俘充作奴隶。因此,基督教徒从西方被掳至蒙都和林者亦为数不少。蒙古统治者对基督教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元至元十八年(1276年),元军南下攻陷临安,客观上起了在浙江传播基督教的作用。当时,杭州已出现基督教教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孛罗在游记中述及杭州“有景教礼拜寺一所”(魏易译《元代客卿马哥孛罗游记》卷二第六十八章)。因基督教供奉十字架,故在元朝称基督教为“十字教”,称教堂为“十字寺”,称信徒为“也里可温”(蒙古语,意为“信奉福音的人”)。杭州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11.
周敏 《浙江学刊》2012,(1):69-75
清代地方总集编纂、刊刻的兴盛是地域文学传统意识觉醒的一大表征。杭州为人才渊薮,以《国朝杭郡诗辑》系列为代表的郡邑诗选共同参与建构了杭州一地的地域文学传统。本文以《国朝杭郡诗辑》系列为基础文献,参考地方志、诗文集、诗话、年谱等文献资料,旨在还原《国朝杭郡诗辑》系列成书的背景环境与编纂、刊刻的具体过程,进而考察地方总集之成书与文化世家、私人藏书两大文化资本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在浙江余杭县安溪公社的大王庙河溪中发现一尊太平天国紫铜炮,炮身长八十公分,内口径五公分,重七十五公斤。铜炮十分完整,上有铭文四行; 浙江天省葆天义徐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癸开拾叁年塘栖镇匠人沈(氵明)兰铸造塘栖镇跨运河,有长桥南北连接,是杭州附近的交通要道,商业颇盛。塘栖现属余杭县。在清代,该镇运河南属仁和县(今杭州市),运河北属德清县,镇的主要部分在南岸。安溪,清时属钱塘(今杭州市),有关口,称安溪关,是当时杭州通往嘉兴、南京的必经之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20,(4)
正"文学是人学",虽说是西方文论的产物,亦可通于中国的传统文论。古人已有"诗如其人"(陈师道《答秦觏书》)、"人即是诗,诗即是人"(杜浚《与范仲闇》)、"人外无诗,诗外无人"(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等言说,举凡中国诗学的本体论("言志"与"抒情")、重要范畴(神韵、形神、风骨)、批评方法(知人论世、品第批评),莫不是从"人"出发并围绕"人"而展开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杭州飞来峰下、天竺山麓。初创于东晋,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南宋,迄今已一千六百多年,是杭州最早创建的一座禅寺。它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僧侣众多,高僧辈出,石刻精湛,景色幽邃,驰名中外,很早就列为江南禅院“五山”之首(当间禅院有五山十刹之说),是广大佛门信徒和旅游者向往的朝拜圣地和游览胜境。灵隐寺与外国的佛事交流,也有悠久的历史。东晋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州创建寺后,从此,高僧参学,和  相似文献   

15.
杭州六和塔     
六和塔座落在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是杭州的著名风景点之一。钱塘江是吴越国海上交通要道,北宋开宝四年(971),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压钱塘江怒潮,命延寿和赞宁,于南果园建造六和塔,塔顶装置明灯,成为过往船只夜航的指南。塔于宣和三年(1121)毁于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十一月在原址重建,至乾道元年  相似文献   

16.
论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先生在给杨霁云的信里面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面说: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6):103-106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的学者由积极引进西方的科技文献转向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清末文坛掀起的"拜伦热"由最初对拜伦作品的翻译转向了对拜伦传记的翻译。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目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清末对拜伦传记的翻译对源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也为后来新文学注入了新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一、首咏“临刑诗”者是谁? 日本大和时代(相当于中国初唐)优秀青年诗人大津皇子(663—686年),因卷入争皇位的旋涡;终被罗织罪名处以死刑。他在临刑前写绝命诗一首:  相似文献   

19.
幕容廆时期前燕华夷观的转变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兴兵宇文、夫余(284-289),是慕容廆突破"华夷之辨"的尝试阶段,共5年;第二,"华裔理殊"(289-307),是慕容廆认识、接受"华夷之辩"时期,共28年;第三,"勤王杖义"(311-331),是"华夷之辩"对前燕社会产生影响的阶段,共20年;第四,"天授有晋"(331-333),发生了前燕群巨"请封燕王"之争,共2年.终慕容廆一世,"华夷之辨"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前燕君臣.对"华夷"之间的差距,慕容廆君臣经历了从意图冲破"华夷秩序"、漠视"华夷之辩"到认识到"华裔理殊",恢复与西晋的朝贡册封关系使"勤王杖义"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尽管慕容廆的辅政集团吸纳了大批中原士人,但是这些士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以"请封燕王"一事为例,拥晋仍是部分前燕士人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20.
杭州灵隐寺     
杭州灵隐寺位于飞来峰下、天竺山麓,为江南名刹。她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寺志记载,印度僧人慧理游历杭州,见此间山峰奇秀,疑是仙灵所隐,于是就在飞来峰前建寺,称“灵鹫寺”。到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崇奉佛教,命延寿禅师重行扩建,造僧房五百多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