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饮酒诗是白居易诗歌作品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了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白居易的诗歌,无论是讽谕、感伤诗,还是闲适、格律诗都散溢着醇醇的酒香.白居易纵情诗酒以避祸消忧,体悟人生.从他的饮酒诗,可以看见一个血肉丰满的真实的白居易,并能够窥见其思想发展历程,发现其人生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三月二十八日白居易到达忠州任刺史,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歌,其主要特点一是记写政事的作品平和简淡,二是以个人生活为主题的作品普遍渗透着乐少愁多的诗情。这种情状的出现除个人仕途际遇的原因之外,也与朝廷发生的大事件有很大关系。正是朝廷的大事件与白居易自身的仕宦遭遇共同作用,塑造了白居易忠州时期的诗歌表达形式及情感方向。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是英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尤其是诗歌。本文以生态之子、生态之歌、生态之思、生态之怒四个部分介绍他的生态诗歌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4.
晁迥是宋代著名的晁氏家族的奠基人,在政治、思想、文学上都有一番成就。他早年追尚宋初的白体诗风,中年一度用西昆体的典实补救白体的轻浅,晚年退居洛阳,沉迷于参禅悟道,转而偏好白居易抒发人生感悟的诗歌。他学习白居易融会佛道的行为,推崇白居易知命委顺的处世方式,对白居易的选择和解读已经从诗歌延展至其思想和人生态度,不仅极大丰富了宋初对白居易的接受内容,而且启发出宋人接受白居易的新路径,在宋代白居易接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伟业的叙事诗歌是继盛、中唐杜甫、白居易之后叙事诗的又一个高潮 ,他学习白居易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描写明清之际的时代画卷 ,同时又能够熔铸出新。内容上不但写“实事”而且写“史事” ,艺术上他不同于白居易的求俗而追求典雅 ,将抒情发展到极至 ,使其作品不脱文人诗歌的典雅蕴籍而风华自具 ,堪称明清之际一大家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言及农民在重税之下的困境,且不乏晓畅易读的佳作,《观刈麦》即为其中之一,通过解读诗歌背后的创作心境当能以小窥大,揭示作者农税思想之一斑。该文即试图分析白居易在本诗创作过程中,体认民生疾苦的同时所表达的农税思想。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李奎报创作了一系列追和白居易诗歌的作品,因视白居易为楷模而追和,并仿其神韵;李奎报晚年承袭白居易“感伤诗”,成为其诗歌创作重要的内容;李奎报模仿白居易“讽喻诗”,创作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元和十年自编诗集的原生态闲适诗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些闲适诗以阐发道家思想为主,体现白居易对传统士大夫超脱世俗、修身养性生活方式的追求。它们继承陶渊明诗的文思高玄和韦应物诗的高雅清闲,增强了诗歌的说理性,并加之以平易浅显,成为其四类诗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对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接受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白居易的接受付诸于诗歌创作之中,是一种最为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接受方式。白诗中的艺术形象、思想情趣,白乐天本人的性情风仪,甚至与他相关的事件人物,都可以成为中唐以来至明清诗歌创作的题材和艺术上的模仿对象,这就是白居易对于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白居易对于文人诗歌创作的影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其诗作进行评论,二是在创作过程中对其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三是对其诗歌理论和思想精髓的继承,并融会于诗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封建社会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以后,白居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诗歌流传至今者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白居易的作品,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由好友元镇协助,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当时白居易将他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前三类都是古体诗,又按题材分为三类:讽谕诗注意反映种种政治社会问题,向帝王和当权大臣进行讽谏;闲适诗表现暂离政务休闲在家时的悠闲恬适心情;感伤诗表现亲朋聚散丧亡等使人悲悼之事。杂律诗即是律诗,它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中唐白居易多篇诗文,系统阐释了白居易诗歌理论主张。文章着重论述了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动因、诗歌的社会效用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对白居易诗论和诗歌中表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给予了重新评价。论文以白居易诗论为纬,以先秦、汉魏、六朝诗论为经,联系白居易生平,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了白居易诗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巴蜀诗变与其官场遭遇经历关系密切,其有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贬谪江州之前,白诗积极讽喻,对政治充满理想和抱负;江州时期白居易沉溺于泪下青衫的感伤,及对朝廷复起的期待;忠州时期他更多的是对人生命运、官场得失的体悟、反思及透解,诗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一直延续到晚年。也即白居易巴蜀诗是白氏一生诗风转变的津梁,其对唐宋诗歌嬗变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论白居易妇女诗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白居易妇女诗的社会意义吴奕宽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他的诗歌流传至今的约有3000首之多,其中不乏现实主义的名篇佳作。特别是他把妇女问题作为讽喻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反映,为被侮辱遭迫害的妇女大声疾呼,大...  相似文献   

15.
宋人陶弼在广西任地方官长达二十余年,颇有政绩,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他的军旅生活,反映了他向往文治的思想,体现了地方官的责任感和自省精神,流露了思乡之情,更描绘了广西的自然风光,记录了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情,这些诗歌在广西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唐白居易多篇诗文,系统阐释了白居易诗歌理论主张.文章着重论述了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动因、诗歌的社会效用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对白居易诗论和诗歌中表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给予了重新评价.论文以白居易诗论为纬,以先秦、汉魏、六朝诗论为经,联系白居易生平,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了白居易诗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珩是明末清初山左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有较强的功利性,认为诗歌娱心。高珩对明七子和晚明以来的诗坛论争进行了思考,提倡自然“元音”。他的《栖云阁诗》取法白居易,随性自适又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歌行创作反映明清易代的巨变,有以诗存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淑芳 《南都学坛》2009,29(5):50-54
在中唐文化转型过程中,白居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术意义上讲,他将儒家诗歌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他思想特征、处世态度、平民人格和生活世俗化倾向、诗学观念等方面。白居易思想上的三教融合、处世态度的"吏隐"、生活上世俗化的倾向、诗学观念上游走于雅与俗之间等,使白居易成为中唐从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9.
王禹偁在宋初诗坛盛行的学白诗人中很有代表性,他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类型方面都继承了白居易诗歌.在诗歌的主题类别方面,王禹偁与白居易一样,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陈迹,有咏史怀古的情怀;为官外任与忠直遭贬时,沉醉在自然山水中;遭逢人生的挫折和政治的打击时,时时萌生隐逸的念头.只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人格气质有异,王禹偁始终没有如白居易晚年一般完全放弃"兼济天下"的志向而成为一个"乐天保和,吟玩性情"的闲适之人,其诗歌中始终流露出骨鲠贞刚之气.  相似文献   

20.
对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前人已有不少评论。建国以后学术界对他的诗歌创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特别是对他的讽谕诗评价更高。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表现在他的《与元九书》中。对于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评价,多年来也是大都予以充分肯定的。也有个别论者对白居易的诗论和讽谕诗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近来重读《与元九书》,觉得白居易的诗论与诗作有些问题还应从二者的结合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