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秦新小说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沿着“延座讲话”的方向,蕴育出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脱尽了汉唐时代的摩登与霸气,风尘仆仆,一脸土气却也还沉淀着三秦文化的基因。40-70年代,出现了“秦地小说三杰”:柳青、杜鹏程和王汶石在全国一领风骚。新时期的秦地小说有了很大拓展,创造了第二次的辉煌,又出现了“秦地小说后三杰”: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雄视全国文坛。三秦新小说在中国的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伴随着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引进与新文学一起成长,在大陆中断后却在台湾、香港盛极一时,世纪末又在大陆重新出现繁荣。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成长中形成了与西方现代派小说不全相同的新景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繁盛,源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土地、乡村、故园的精神血缘,源于他们对尴尬的现代都市生存体验的反抗。放逐、漂泊与回归的不同精神历险与生命体验,形成了现代作家不同的乡恋心态。对乡村文化的反叛与眷恋,构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形态。而“整合”——西方近现代艺术精神,同民族文学传统的不断冲突融汇、整合发展,并最终走向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文学——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艺术选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学结构中居于边缘,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趋势推动小说向文学中心移动,但传统文化与文学观念的桎梏却使小说付出了代价,而这一影响长久地制约着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和施蛰存分别是“京派”和“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二人具有相同的城乡二元文化心理 ,其作品形象的反映了在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由乡村步入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所经历的痛苦而艰难的心理蜕变过程 ,研究二人小说中的城乡二元文化 ,对于我们认识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乡二元文化母题 ,厘清 2 0世纪城市小说的发展轨迹 ,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小说喜剧精神发展论刘明银20世纪肇始到90年代之初,中国新小说追随新文化的浪潮,一波一波地向前冲击,几经坎坷,几经奋进,终于走出古典文学的模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学风貌。喜剧精神是构成这种文学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中国小说的喜剧精神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中叶的中国一直处在静态的农业社会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没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性质,到70、80年代,两岸的乡土社会才开始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乡土(传统)与都市(现代)的文化对立形态亦开始进入文学的视野,它所形成的撞击,无疑是推动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动力。然而将艺术领域内的美学范畴移植到政治领域,从而宣扬“台独”的理论,则是乡土文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的一个悖逆理性传统的文学思潮。20世纪它引入中国后,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了近百年的文学潮流。五四时期,中国新小说在创始阶段就具备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30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80年代中期在对其艺术形式技巧的借鉴和观念变革基础上,现代主义小说创作达到高潮。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也推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是中国小说由传统向现代发生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文学史中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它自身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它作为一个转换期所具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及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其为现代小说的发生和孕育所提供的必需性条件。同时,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无疑受到了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深刻影响,但是,外在的影响只能通过中国社会的接受主体实现,其转换要受到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和规范,这也是中国小说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之后,其所变异和诞生的新小说和新文化依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气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小说文体独立的文学批评进路,并体现出中国小说观念自身的矛盾和新小说家文体探究的曲折。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在祛杂存纯的文学追求中抒写一代学人观念建构的曲折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借鉴西方及拉美文学的荒诞小说,它们或借鉴荒诞手法表现其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12.
越南汉文小说大多是在中国文学/文化影响之下的本土化创作。笔记类小说《状元甲海传》的主体故事即是在吸收中国传说《白水素女》及《柳毅传》的基础上,糅合了越南本土的传说所进行的本土化创造。《状元甲海传》在越南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到了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甲状元》。《甲状元》的故事主体与《状元甲海传》已有很大不同,其传奇故事已由神仙之"奇"置换为凡人之"奇",中国传奇故事的原型已不见踪影。由《白水素女》及《状元甲海传》的流传变异,反射出18-20世纪初中国文学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及其兴衰。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小说界一个奇异的存在。她以聪颖灵慧的禀赋和卓然独立的艺术实践,承续传统,开拓新面,在小说的心理刻画、意象经营、文体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实现外来文化民族化、传统文化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历史逻辑与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策略张清华研究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文化选择,有一个基本前提,即首先要弄清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发生的基本的历史情境,这是毫无疑问的。客在条件与主体选择,从来就是一种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但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从20世纪中国文学运行的政治、文化、文学自身规律等层面,着眼于中西文化碰撞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论述了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荷花淀》与《百合花》作为战争诗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两篇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某种偏离主流革命文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为文体偏离、风格偏离与情感偏离,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探讨这种在中国现代特殊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环境下所形成的异质性,对于深化革命文学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 :一、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 ,改变了“小道”之说 ,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二、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戒”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 ,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三、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四、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另外 ,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同源性的关联方式促成了文学的分流和变化,使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在类型范式和价值形态上都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本文立足于文化转型与文学变化的同源性关系,从“文学的类型分化与作家群落的变化”、“回到日常经验与个人化写作”、“叙事空间的转移与物质话语的膨胀”、“大众传媒对文学的改写”、“文学生产与流通的商业化倾向”等五个层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并对上述特征已经或可能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美学范畴和功利范畴看,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小说”观念注重善与俗,王国维为代表的小说观念注重真与美,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小说观念注重利与趣。历史要求与文学要求的错位,使其命运呈现不同状态,但具有异质并存的价值,因为它们身处历史大转型时期,以自身的某种历史合理性昭示了独自的文学与文化意义,共同造就了中国晚清小说及其理论批评的历史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