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女工、知识妇女最集中的地方,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使上海妇女呈现出鲜明的都市风格和“海派”特征。研究和考察上海妇女地位的意义在于,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上海妇女的今天预示着大多数中国妇女的明天和未来。一、上海妇女的经济地位上海妇女地位的“海派”特征首先表现在她们具有丰富的社会角色和多彩的职业形象。在上海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半爿天,以投身工作、贡献社会确立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妇女的就业状况总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上海工商  相似文献   

2.
在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妇女创造了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的有利环境和各种机遇,妇女地位继续稳步提高;但另一方面在竞争和效益面前,又使我国妇女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上学难、就业难、晋升难等阶段性的新问题。这种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我国妇女的地位现状,探索在改革时期促进妇女发展、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充分发挥妇女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改革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及萌发的新问题妇女地位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  相似文献   

3.
程胜利 《社会》2002,(10):25-29
自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 ,国内关于妇女地位和男女平等方面的研究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更趋向正规化和系统化 ,有关的调查和研究也逐渐深入和多样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有关方面还组织了“关于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大型调查。但已有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于妇女地位的定义、指标、男女平等的状况等方面的探讨 ,很少注意妇女现有地位与妇女地位评价及认识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而这也可能正是影响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选择乡镇企业及其产权改革为切入点 ,正是希望通过对山东省乡镇企业职工进行充分的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印度学者戈文德·柯乐尔博士(Dr.Govind Kelkar)所从事的现代中国妇女发展研究的简要评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作为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都值得学界关注。柯乐尔博士将中国妇女发展与现代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紧密结合,探求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她在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革命与性别政治化观点、她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与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以及对亚洲妇女地位变迁的比较研究都有助于我们认识性别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以及亚洲社会变迁中的社会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5.
自从进入父权制社会后,随着妇女地位失势的“世界性失败”,妇女地位下降的总趋势是确定无疑、不可扭转的了。但妇女地位下降的过程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有起伏变化的。如印度的早期佛教时期,婆罗门的正统文化及其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印度妇女的地位又有所提高,她们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得气度不凡,光彩照人。其表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当代中国妇女地位研究抽样调查──上海地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上海城市地区妻子的年龄在20~54岁间共同生活的夫妇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研究其家庭文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近阶段的演变过程,以反映不同庭文化模式对上海妇女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经济机制王爱丽所谓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经济机制,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①对妇女地位的影响。它不仅决定着妇女经济地位的高低,也牵制着妇女社会地位其它指标的实现。可以说,在制约妇女社会地位的诸项因...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妇女信息网络(WINAP)是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根据成员国多次提出的改进信息系统和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网络的要求,于1986年发起成立的。1986年12月在日本举行的有关妇女信息网络建设的地区件研讨会,审视了亚太地区妇女信息流通的现状和组织结构,制定了加强国家与地区妇女信息系统的方针,并选定了亚太地区妇女信息网络模式。该网的主要目标是收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渝霞 《学术交流》2005,(6):126-128
透视中国现代性别理论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妇女历史的重构、造成女性从属性根源的探索、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性别平等研究、方法论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争取财产权和继承权的斗争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女拥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法律权利,始于民国时期。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毫无法律权利。直到近代,受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影响,妇女解放的呼声渐响,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她们才提出了享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权利的要求,并为之展开斗争。从五四时期至20...  相似文献   

11.
试论性别文化的生育效应沈安安本文借助“当代中国妇女地位研究──上海、广东、山东和陕西四省市抽样调查”的数据,对这些地区年龄在20~54岁间的妻子与其丈夫共同生活的一些家庭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夫妻各自的文化差异及妇女地位这一中间变量对生育产生的影响,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1992,(2)
198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生产力联盟大会上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地位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社会对男婴、女婴的态度; 2.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比率; 3.男女青年就业的比例; 4.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5.妇女财产占社会财富的总比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奠基人 ,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 ,探索了妇女解放的目标、任务、条件和途径。他支持各地妇女运动的开展 ,亲自参加和指导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活动 ,从而为我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生殖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萧扬 《浙江学刊》2001,(5):110-113
本文在阐述生殖健康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生殖健康是包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和妇女地位在内的新概念,增强妇女权利是实现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生殖健康领域中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并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健康权利、医疗体制和妇女的健康选择方面揭示了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论述了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生殖健康对于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妇女生殖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妇女的社会与法律地位──世界展望》评介刘霓《妇女的社会与法律地位──世界展望》一书从法律角度探讨了社会变革与妇女地位这一问题。该书由普雷格出版公司于1990年出版,作者是美国默西学院副教授W.哈佐,她在该院讲授“妇女与法律”等课程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离婚率有所增高的趋势使一些人颇感不安,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社会学者已开始研究这一社会问题,对离婚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见解。但有些人对离婚的分析往往带有直观性和表面性,诸如父母包办、第三者插入、性格不合、草率婚姻等等。这些原因与其称为原因倒不如说是离婚的直接导火线。在我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与对这种提高趋势的压抑和置之不理所发生的冲突,才是我国目前离婚的根本原因。在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全国解放以来,这方面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妇女地位正在大幅度地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法国女权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此期较为激进的争取参政权的斗争在使法国妇女获得参政权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但就实际社会效果与潜意识而言 ,反而是一种使法国女权主义运动更多地带有温和色彩的社会意识 ,即“母性主义”社会意识及其社会影响才是这一时期法国妇女地位明显改观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本文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对此期法国妇女地位的演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尼拉“妇女在发展”大会周梅丹1993年11月16日—20日,中国代表70多人由妇联副主席、第一书记黄启女士带队,出席在凯悦饭店召开的亚太地区非政府组织“妇女在发展”大会.这是由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与菲律宾妇女地位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会议。出席会议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个善于模仿、善于吸收的民族。妇女运动也不例外。1975年第30届联合国大会宣布:1976年至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妇女十年的宗旨和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后半期的行动纲领又加上了三个目标,即就业、保健与教育,围绕此目标,开展各项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维护妇女平等权利的活动。这项国际性的妇女活动,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在墨西哥首都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日本国政府便在这一年建立了“妇女问题企画推进部”,由内阁总理大臣任本部长,总理府总务长官任副本部长。它的办事机构——“妇女问题担当室”设在内阁总理大臣官房。与此  相似文献   

20.
张承宗 《阅江学刊》2011,3(1):69-80
列女的本义是指众妇女。"列女"与"烈女"这两个词,在古代本来是通用的,都是指重义轻生而有节操的妇女。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家伦理道德的提倡,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加深,就把不愿改嫁或被侵辱而殉身的女子称为"烈女"。这一"烈女"的含义,已与"列女"的本义大相径庭。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妇女地位正处于变化之中,"列女"一词的含义已开始带有双重性质。但是,从使用的频率看,"列女"大大高于"烈女",说明这一时期妇女受节烈的束缚还是比较少的。梳理两晋南北朝史籍中记载的妇女事迹,揭示当时士族妇女、庶族妇女与贫民妇女等民间妇女各阶层的基本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