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12):139-141
《喜福会》讲述了四对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美国华裔母女之间从冲突误会到相互理解的感情变化。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关注了处于西方主流社会"他者"地位的华裔女性们所面对的文化身份困境,探讨了她们最终消解西方文化霸权,打破东西文化二元对立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扬 《学术交流》2020,(5):164-172
戴维·洛奇的小说创作符合结构主义主题特征,宗教危机主题建构了其作品的框架。在天主教教义与教徒间的矛盾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将批驳、质疑与和解的思想转变过程建构于每一部天主教小说中。洛奇在创作中的实验精神,体现在他的解构主义者意识和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技巧应用上,文本互文性理论最终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洛奇提倡运用元小说理论进行创作,主要集中在人物第一次出场、嵌套式结构的搭建以及拼贴等叙事策略中。在洛奇的创作中一直都存在着二元对立关系,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化了这种二元关系以及对双重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王学荣 《创新》2014,(3):40-42
当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城乡分割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旨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通过研读马列著作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亦蕴含着丰富的城乡融合思想,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有必要从中汲取营养。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综合考虑,要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走出二元结构进而实现马克思视域下的城乡融合,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刘保昌 《学术交流》2003,5(8):144-149
<边城>的成功,就是沈从文对美与真之间的张力的把握力度的成功.其后写作的长篇小说<长河>,虽然继续着<边城>等作品对于理想社会与人生的寻找,但相对于<边城>而言,无论是在艺术性上、思想性上,还是在整体成就上,都要略逊一筹.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真与美的关系处理上举措失当,美的因素逐步减少,真的因素逐渐增加,最后导致了美与真的比例关系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宏观与微观:从对立到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社会学关于宏观与微观从对立到联结的发展历史。指出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这种区分主要体现在理论视野的不同 ,到近代则演变为一种二元对立 ,严重阻碍了社会学理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 ,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之间的对立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连接两者所做的理论尝试反映了社会学界理论综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8):121-126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阐明自己的物化理论。其物化概念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人自己的活动、劳动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与人相对立,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关系。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普遍化不仅导致了物化意识结构的产生,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为扬弃二元对立,一些德国哲学家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却未能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卢卡奇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想克服物化,无产阶级就要实现这种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写成于1606年左右。当时正处詹姆士一世执政时期,因此不少学者相信,此剧中女巫的形象是为了取悦国王詹姆士一世,因为这位国王对巫术很感兴趣(Gill,1997:11)。但如果单纯将这部戏剧看作取悦统治阶层的产物,那这部戏剧的价值就被大大贬低了。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用二元对立理论来浅析一下这部作品又能够引起读者什么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丁广州 《社科纵横》2006,21(4):151-152
本文以戴.维.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与西格蒙德.弗洛伊的俄狄浦斯情结相互矛盾之处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几对二元对立关系的深层分析,得出这部作品并非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例析,而是表现了戴.维.劳伦斯和谐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阻滞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突出二元经济结构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正视的课题。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 ,论证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旨在说明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二元社会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武 《学术交流》2006,(8):141-144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以农补工”的策略,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与之相伴随的是,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财政金融政策上大幅度向城市倾斜。鉴于此,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伦理学的视角看中西人性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西方人性论存在许多差异,其中最能够反映出两种不同文化中人性论分野的是整体和谐论与二元对立论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以及人性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相信“人皆可成尧舜”,认为人的灵与肉是和谐统一的,人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从而直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和等级主义、专制人治、清官情结、明君情结。西方认为人本身具有两极对立性,人自身具有灵与肉、理性与感性、天使的一面与野兽的一面,两者常常冲突,人并不必然趋善,人性有其局限性、脆弱性、需要外在的他律性,从而直接导致西方文化的自然主义,并成为西方平等、民主、法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轨迹、特征与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帆 《学习与探索》2007,(6):123-130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反差指数和二元对比系数等指标进行测度,可以将1952年以来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划分为1952—1970年、1970—1984年、1984—1993年、1993—1997年、1997—2001年、2001—2004年共六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化存在多次反复波动和迂回,其特点主要有纵向上的演进性,横向上的滞后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三个方面。特别是,这种转化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跨越拐点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相对迟缓性,以致在资源配置、农业发展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应制定更有效的公共政策,以降低交易费、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进,从而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获取经济继续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制度伦理既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价值目标,又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主观条件,人类对制度的正义追求导致了制度发生变迁,对制度正义的追求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在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现实演变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乡二元结构变迁受着一颗伦理之心的指引形成的伦理路径.改革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中国农村居民长期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要求平等地获得生存权是对制度伦理的终极诉求;改革后,随着劳动时间的合理利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制度的自由价值的诉求,不断地冲击着现有的制度安排,表现出不断的制度变迁的过程.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仍然没有达到制度伦理所需要的价值诉求,由此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给公民尤其是农民以平等、自由的权利;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形成并完善根本解决城乡关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赵汇 《学术交流》2012,(9):78-82
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资本同劳动对立的辩证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理论观点揭示了资本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劳动向资本的转化。劳动向资本转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运动,其重要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生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社科纵横》2012,(4):42-44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又有其特殊性。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统购统销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是形成这种特殊二元结构的重要体制和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的必经阶段.中国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快速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的同时,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府充分认识到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增长导向导致二元结构出现了削弱--强化的多次反复.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必须破除二元经济结构,为此要建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具有显著的固有法性,我国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化建构不应忽视国情.在"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下,我国农地呈现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结构;而且,受集体所有的影响,农地也具有显著的社区性.在此独特国情下,我国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化建构显然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农地使用权利模式.任何社会结构变迁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为维护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之情势下,我国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化建构应立足于二元农地结构,采取以效益与公平为导向的二元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社会》2008,28(2):77-77
关于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需要从微观和象征的角度予以理解。从“象征社会”的分析视角看,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媒介信息与象征标记往往成为社会身份的分类工具与生产机制。随着城乡社会流动的增加,农民工群体所承载的诸多象征标记使城乡界线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进而凸显出“城市中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常常是文化性的、隐秘的,可用“象征二元结构”概括之。“象征二元结构”意为表达不同群体社会身份的象征系统及其运作呈现出二元对立或两极趋势,它彰显了不同群体在身份、地位、声望等方面的二分化与不平等。“象征二元结构”所包含的“问题化农村”与“梦想化城市”的逻辑成为国家建构现代性形象的手段与策略,以弥合“客观现代性”与“表达现代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东西地缘对立意识由来已久,"关东人"与"关西人"之间互不服气的痼疾,迄今并未因日本跻身现代化工业强国而有所缓解.日本"新文化首都"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始终交织着"东日本"和"西日本"历史上延续至今的地缘纠葛和恩怨,它也是日本"东西两地"的对立意识在城市形象审美取向上的投射.关西地区通过筹建"新文化首都",试图一洗百年"屈辱",向东京夺回阐释大和民族文化精髓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基本内容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个性化的审美观照和把握 ,与此直接对应的表现形式是文学的整体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形象又是由具体的文学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 ,因此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形式的形式 ,是文学的二度形式 ,而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则是一个由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三者相互关联构成的双重的二元对立结构。认识文学文本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二元对立结构 ,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解读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