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最初来中国的时候,一位“中国通”朋友告诉我说: “在中国旅行一星期可以写一本书,呆上一个月可以写篇论文,呆上一年的话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它的意思是中国国土辽阔,风物万千,情况复杂且层次多样,越是深刻地了解她,越是长期地接触她,就越发弄不清楚她。自古以来就有为数众多的所谓的“中国通”,但他们对中国的预测从未应验过,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证明吧。 虽说我在南京大学教书,要说知道的,也只能是日语专业学生的一些情况。让我写点什么,我也只能在极为有限的所见所闻的范围内写一点点。日本有句成语叫“吹火筒看天”。…  相似文献   

2.
职业快餐     
·广告设计师 一位年轻人应聘广告设计师成功后儿周,人事部主任问他:“111请这份」书;时,你说有五年_「作经验。现在调查发现,实际上你是头一回干这项工作。” 年轻人说道:‘’公司的招聘广告上写得清清楚楚,‘应聘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售货员 商场人事部经理对老板说:“吉姆这家伙简直不可救药!他整天打磕睡,我都给他换了三个_「作岗位了,可他仍然恶习不改。” “让他去卖睡衣吧。在他身上挂一块广告牌:优质睡衣,当场示范。”老板说。 ·老师 父亲:“你们班里谁最徽?” 儿子:“不知道,爸爸。” 父亲:“我想你是知道的。你…  相似文献   

3.
巧断句     
1.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相似文献   

4.
据史载,东汉上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东莱郡太守杨震的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为拒不收,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杨震的一个“怕”字,即畏天,畏地,畏人,畏道德,畏法律,构筑了他内心的“精神防线”。 现在时代不同了,然则“怕”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的革命前辈,党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5.
细看、精练     
写字很重要,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字不仅要会写,还要写好,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小学教师纷纷把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特别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知道起步的重要,对学生的字更是时时抓,天天练。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可是,对于“世界读书日”,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基本是陌生的。有位记者一连问了10人,仅有2人称听说过,却没有任何具体的了解;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世界读书日”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言语理解题 忠于题干法.忠于题干既是作答方法,也是作答原则.任何题目,任何方法都要遵循忠于题干这一原则,不能偏离题干的意思去作答.“言语理解”一定是对所给出的语段的理解,只对这几句话进行理解,超出这几句话意思的,就不是本题“言语理解内容”了.作答时,所有知道的信息仅限于语段内容,语段中说到多少就知道多少,没说到的就等同于不知道,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可能性理解和主观臆想加进去.这是出题者设计陷阱、迷惑考生的设题点,也是最容易犯错之处.这一方法要求考生只根据题干语段内容去思考、分析和判断,不加入个人的理解和主观臆想的信息,也不要进行过度推断.  相似文献   

8.
在IBM的几十年里,最感珍贵的是有机会与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人物一起工作,从中获益,并懂得如何容纳别人,知道山外有山,学会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同。凡事不干则已,要干,就干漂亮。在北京跨国公司圈子里,周伟先生历来有所谓的“铁腕人物”的声誉。不过,要是他一人走在大街上,人们准会以为他是一名大学教授,谁也不会料到,IBM对华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就是这么一位不显山露水、中等身材的人士。周伟先生说;“一个人在人生关键时刻,总要做出决定,是自己当老板,还是为别人工作。当你决定为别人工作时,就要尽量发挥自己的才…  相似文献   

9.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  相似文献   

10.
手握黄金     
当一个年轻人总是埋怨自己太穷,没有机会获得更多财富的时候,他可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一位愁眉不展的青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高兴?”小伙子说:“因为我手中没有钱,买不来房子,买不来汽车。看着别人出入高级消费场所,我这心里就越发不平衡。”“我觉得你很富有嘛!”老人笑着说。“您不要拿我开涮好不好。”小伙子说。于是老人问:“假如我现在砍掉你一根手指头,给你一万元钱,你干不干?”“当然不干!”小伙子回答得很干脆。“好。那么,我给你10万元钱,要你的左腿,你同意吗?”小伙子犹豫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让你的双眼…  相似文献   

11.
一位女士参加一个进修班,她接班上要求,请丈夫写下使她可以成为更好的妻子的六个意见,要丈夫在第二天早晨写好,而在第二天早晨,她得到的却是一束鲜花,她丈夫说:“我想不出要你改变自己的六件事,我爱的就是现在的你。”她丈夫对同事说:“你猜,当天晚上我回家谁在门口等我?”“你猜对了。我的太太。她的眼睛里几乎充满了泪水高兴地感谢我对她的赞美。”  相似文献   

12.
两头牛在吃草。其中一头说:“最近流行疯牛病,我们不会被传染上吧?”另一头说:“不会,我们是袋鼠啊。”已经疯了! 一只猪和一只企鹅被关在-20℃的冷库里, 第二天企鹅死了,猪没事。为什么?你不知道? 对了,猪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公仆”在蜕化变质前,都会有一系列“客观”反映,这也是大大小小腐败分子的基本特征。看一个“公仆”是不是变质了、腐败了,可以从下面十个方面去检查对照:1、整天喝得晕乎乎的。有时一天两  相似文献   

14.
大象求职     
一天,大象找到统管动物世界的山神,要求在动物世界中找点事情干。山神说:“现在动物世界中最好的职位空缺足宰相,其地位和权力仪次于大王一职。我很信任你,就去担任宰相吧。”不料大象却说:“我不想当宰相。”山神很生气,心想,给个宰相都不愿意当,太牛气了。于是它说:“那你就去担任开荒大臣一职吧,爱干不干。”  相似文献   

15.
有位同行问我,你认识不认识上海建筑业唯一的女经理?我说,不就是王琴嘛!我明天就要会她的面,想请她谈谈取得了那么多成绩后的感想。可当我今天真的面对王琴时,不由得还是大吃了一惊!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带着艺术家风度的女子会与黄沙、石子、钢筋、水泥、露天建筑业“作战”的经理同是一人! 而事实就是事实。 王琴,已年过四十,亮亮的眼睛,中等的身材。就是她,纤纤细手,在上海建筑业的发展史上写了灿烂缤纷的一笔。 王琴干建筑业已有20多年的经历,从跑工地、翻图纸到掌握施工流程  相似文献   

16.
一种孩子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这位身患癌症的老人的脸上,他说:“我再活十年,就能看到中国不再用‘洋纸’的那一天了!到那时,我就写一本‘三毛杨流浪记’,把自己这一生和毛白杨的故事写出来。”与五任县长结“树缘”,没有“户口”的“三毛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腊月二十三,北京,漫天风雪。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抱着一捆树苗子从中关村355路车上下来,又跌跌撞撞跑向320路汽车站。跟在他身后的一位老太太也抱着一捆树苗子,气喘吁吁地跑着,一边跑一边招呼:“慢点儿,别急,别急!”他们下了汽车又进了地铁,从地铁爬出来,直奔火车站,…  相似文献   

17.
王树人 《人才瞭望》2009,(11):105-105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相似文献   

18.
为民捉笔五十余载,还不尽父老“相思债”退而不休,年逾古稀仍奔走于祖国山山水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中学课本上认识了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一光辉形象的忠实记录者——穆青。提起穆青,也许有人不知道他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和中顾委委员,不知道他是新华社社长,但只要读过中学他就会说,穆青?不就是那个写焦裕禄的记者吗?有一次,穆青外出来访,他的“新华社社长”被当地老乡当成了“公社社长”,后来他干脆说:“我就是那个写焦裕禄的人啊。”老乡们一下子热情起来。多少年来,穆青每当回忆起这个经历过无数次的…  相似文献   

19.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20.
我敢说,大凡作文者发了文章,除了想见见样刊外,主要还是踮起脚来盼那点稿酬。一者,求得收支平衡,因为文人写稿、投稿,离不开笔墨纸张和邮票这几样投入(当然“公差”例外)。若是那些靠烟熏酒浇去激发创作灵感的,则开销更大了;二来,付出了劳动,希望得到回报,且受之无愧。我想,倘若写稿不付稿酬,十有八九文人是会搁笔不干的,因为做文章同样也离不开经济基础。 本人算不上“正宗文人”,更不是什么“大腕”或是“名家”。只是在公务之余,亦喜写上两笔,每年倒也有几十篇文章散见于各地报刊,便时不时有些预算外收入进帐。于是,便有人以为我因此而收入颇丰,进入了“款”的行列,希望我能给弟兄们指条财路。殊不知本人有苦难言,欲说稿酬还“羞”。 时下稿酬标准之低,说出来也许局外人不相信,还以为作文者们在装穷叫苦。事实上据我这几年亲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