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学研究是郭沫若学术生涯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他对先秦墨学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他除了对墨家的救世的精神稍加肯定外,几乎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从孔、墨比较出发,认为墨家是秩序守成代表者。至于《墨经》,郭沫若从经典解读入手,认为其中包含着观点完全对立的两派,代表着墨家后学不同的派别。郭沫若墨学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时代政治的背景影响着其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文借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的方法,提出"新元墨学--元墨学纲领"的构想,阐发墨学科学人文精神与辩证哲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墨学研究概况、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考察了近代墨学研究。把近代墨学的发展划分为乾嘉奠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发展时期、20世纪前30年三个发展阶段。认为后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孙诒让、梁启超与胡适。从墨学研究方法上看,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也是近代墨学研究方法论近代化的历程,并由此可以反观近代学术方法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的墨学研究以墨子非命论为核心内容,探讨了墨家思想的宗教性特点,分析了儒墨相争的原因和实质,考证了墨学源流及墨子其人其书。他的研究对同时期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之墨学研究,既秉承科学的真理观,也富有民族主义情结,极具批判与创新精神,是一种努力重新评价传统的表现,有着与五四运动一样的关怀。他运用比较学、统计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史料,进行合理的哲学思辨,为墨学研究乃至先秦思想史研究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墨学的大讨论中,《学衡》刊登了多篇文章,总结了清代墨学的校勘整理情况,并对荀孟辟墨、西学墨源、《墨子》一书成于谁手等观点作了考辨。对某些问题,学衡派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但他们在墨学研究中常将儒墨比对而列,并体现出儒学为优的态度,反映了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7.
民国新儒家的墨学观比较复杂,深刻地打上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家大异其趣。民国新儒家主要从西方科技、逻辑学、实验主义理论的角度,将墨学看作中国文化中最具西方文化色彩的部分,因此,他们一方面认为墨不如儒,认为墨学的缺陷与西方文化相同,从而对墨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另一方面也像肯定西方文化那样,认为墨学有一定价值,主张以儒为主融墨。另外,民国新儒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西方文化的笼罩,对墨子的伟大人格和救世牺牲精神进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墨学能成为一代显学,是因其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和小生产者的心声,体现了“农与工肆之人”的政治、经济利益。墨学自秦汉以后急剧衰落,除了社会的、历史的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近10多年墨学研究在中国大陆成为显学,不仅学术研讨活动频繁,而且研究成果累出,新墨学在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墨家学说沉寂了近两千年,而在近代初期却“复兴”了。这种复兴只是在那个革命与救亡时代的召唤下,需要它的人们重新在儒学之外拾起墨家学说中的革命的、激进的某些理论及其科学知识,以及墨家优秀道德规范及其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所说的“墨学西汉中绝论”便有失检点 ,可见盲目崇信前人成说的学术态度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12.
墨学在战国之初蓬勃兴起,吸引了大量信徒,成为一代显学,这绝非偶然,而是切实反映了时世和小生产者的心声,当然,也和墨子的个人特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精华对现代化建设仍有着启迪作用。但从秦汉以来墨学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文化流派存传于世。本文从时代背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与各学说特别是儒学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探讨墨学衰落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分庭抗礼,并称"显学"。秦汉以后,墨学作为思想体系和学说逐渐消失、淹没,其终结的原因成为墨学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遵循余英时先生内在的理路研究方法,从墨家思想内部来寻求终结的原因,认为墨学骤衰主要在于缺乏超越突破与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演进往往伴随着对经典的反复诠释,墨家学说亦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彰显了墨学在科学文化史上的地位。墨家的科技情结与人文关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是先民变革现实的动力源泉;在深刻的传统文化转型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在讲求创新的时代,是优化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论参照,其影响是深刻而隽永的。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在传播中不断得到普及和接受,墨家学派在学术传播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先秦时期的显学。诸侯之间相对独立的政治格局、招贤纳能的社会环境,以及广阔的地域空间都给墨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墨家学者不断努力和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墨家学说由地域文化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传播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墨学的传播对先秦文化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5):13-17
战国中期,十万赵兵汹涌压境,梁城孤城耸峙,岌岌可危。一名身穿裘褐、脚踏跌踽的踽踽行者来到城下,自报家门:墨者革离!顿时举城欢腾,视若救星降临。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的和平思想虽根源于佛教教义,但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的“仁者爱人”与池田的“以生命眼光”看人,均以“人”为中心,以“爱人”为旨归,提倡一种普遍的人类之爱。墨子的“兼爱非攻”与池田力主以实践的精神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凸显了东方思想家一脉相承的思想源流。而孔儒的忠恕之道与池田的人生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更彰显了以人道主义和平思想为基石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9.
鲁迅左转之后,作品里借用了某些墨学资源。在创作中,不是解释古人,而是由此反观现实,追慕一个英雄的时代。在其富有弹性的文本里,呼应了墨子遗产有意味的部分。感世之言与辩驳之语多雄健之气,且汇入了左翼文学某些理念。从苦行之思,底层意识,和荒诞感中,表达出"别一世界的人们"的另类光彩。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之际,由于王学学风衰落,政治极度高压,考据之风盛行。这对当时的士人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考据学风行的大背景下,清人对陶渊明的研究带有很强的考据色彩。清代陶渊明研究以考证为基础,大胆提出问题,细心地进行论证,以考据方法来具体欣赏陶渊明诗歌。这些为后人的系统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清人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陶渊明的真实景况。进而以新思路和新方法开拓了陶渊明诗文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