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马克思创立了生态哲学,主要在于马克思确立了这一哲学的主要生态原理:其一,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存在物互为对象,以及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能动作用出发,创立了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生态整体论;其二,他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物质变换(新陈代谢)的断裂,间接揭示了自然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生态循环、生态平衡原理,这是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其三,马克思的整个理论目标,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双重实现,这是他的目标方向原理。这三个方面是马克思自然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石,它为全人类解救生态危机、开辟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自然生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把辩证理性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从马克思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思想的批判中可知,我们既不能认为肉体和精神完全一致,也不能将其完全对立,而必须在精神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中理解道德。马克思的道德形而上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而这个道德形而上学又被融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3.
依据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原则,质疑“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方法论性质可知,事物的矛盾对立、运动发展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主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论运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分别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二是以世界的形成过程和构成作为科学技术分类的客观原则,在人从事的所有横向活动中,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三是全面科学技术纵向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之间形成反馈环节;四是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呈现为“动—静—动”的无限序列。领会并落实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突出地强调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具有辩证性、实践性、客观性、建构性、统一性与批判性。就其规律而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遵循了对立统一思维律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理论思维关系的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思维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对于解决时代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争论已久,观点多样,如“生产资料论”“消费资料论”“生活资料论”“个人财产论”“股份制论”等,但是很少专题考察“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前提条件.廓清它是“什么样社会”里对“什么样的个人”的重建,是解决此问题的必要逻辑前提.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哲学只有从辩证法角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同样只有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才能理解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蕴含着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双重品格,品格的彰显则取决于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呼唤。中国革命时期的辩证法,体现了否定性精神品格的张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哲学,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品格由否定性向肯定性的精神转向。  相似文献   

10.
幽灵性是德里达早期以异延为中轴的解构理路的继承与发展;它与"无X的X"、弥赛亚性、宗教性等话语筑起解构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场域。幽灵性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范式和基础——主导辩证法,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解放政治学,成为对德里达解构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后马克思思潮认知测绘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探讨外来语词“逻辑”的含义入手,揭示了现行教材中“普通逻辑”定义的缺陷,并以“研究什么”,“用什么研究”为种差,重新定义了“谱通逻辑”,使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的界限更为清晰,对于保持普通逻辑体系的独立、完整和和偕有一定意义。另外,文中关于“自然语言”、“简单认识方法”的分析,实事求是,打破了传统的看法,对于正确地认识普通逻辑的作用,准确地划分语言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通过生产追逐剩余价值,谋求自我增值的逻辑。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资本无限度地追逐大规模生产、最高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在资本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资本逻辑成为一种"普照的光",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人的自主创造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内在障碍之一。必须合理利用资本,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是一种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规律性现象 ,它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反映了人们的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一提问有其发生的特定条件、形式和方法 ,其实质和意义在于反对各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探求判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解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学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学和非科学的马克思学。把马克思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学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学,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立足于大工业生产实践,在理论上对旧唯物主义自然概念的批判,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关于自然及其规律的抽象理解和古典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的所谓自然规律的批判基础上得出的新哲学的奠基性范畴,“自然”概念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自然和社会在理论上是互为定义的。马克思的实践、劳动、生产力等等概念都是奠定在对自然的理论批判和建构基础上的。施密特在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中存在不少误解,具有总体上倒向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倾向。人和自然的历史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人和自然和谐必须遵循的法则,是我们的时代无法超越的基本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观点,人类将对自然改造的实践中所生成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并运用到造物之中,因而人类制造的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审美价值。"美的规律"论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纯艺术家和设计艺术家在现代社会进行了新的联合,现代设计艺术是发展人的形式感觉和审美能力的最大众化最普遍也是最有力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理论界长期否定与批判两个马克思的概念,认为这是西方学者有意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实际上,这一概念反映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的历史事实,体现出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也不是确认谁是真正的马克思,而是确认谁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但并不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清两个马克思的界限属于事实判断,而一些学者在解读与阐释马克思学说时却经常混淆这一界限,误解或曲解了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运用辩证思维、以资本逻辑为主线铺展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批判。马克思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商业信用等问题时,无不体现这一特点;而且马克思还以辩证态度看待诸如古典经济学家、黑格尔、空想社会主义者等其他学者的劳动批判思想。对于马克思的劳动批判理论,我们也应该用辩证态度来看待,还原其理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对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不能只是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研究与批判的理论副产品,或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文艺观念的补充性内容来看待。就理论视域而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均存在着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三大理论视域各自都为艺术生产研究拓展出新的致思维度和理论空间,带来丰富多样的理论言说内容,同时又内在贯通、同构共存,共同组成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整体。分别来看,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侧重解决的是艺术生产论的研究方法问题,政治经济学视域主要涉及的是艺术生产论的抽象理论建构和具体历史内容问题,科学社会主义视域则主要关注的是艺术生产的价值和理想及其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体现于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首先,它为艺术研究特别是当代艺术生产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其次,马克思在生产一般概念下对生产本体的理论抽象和概括,对于艺术生产本体的理论建构具有奠基意义;再次,马克思将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起来的思想及其两种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理论、现代艺术生产以及文艺家身份的两重性等等的思想和论述,都对当代艺术生产实践和研究有理论指导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尤以呈“连续性”为特色的“思想路线论”,以呈“开放性”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以呈“整体性”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简称“三论”),综合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逻辑框架.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于一般社会结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起到科学概括作用;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层次及其内在规律和特点,起到明确导向作用;并为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起到极大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