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永修县推动计生“三结合”帮扶致富工程向关爱女孩行动倾斜,实施“三帮扶”把该县制定的计生家庭“十优先”落到实处,全方位服务计生家庭。一、机制保障到户。设立“关爱基金”20万元,重点帮扶100个女孩和100个困难母亲为她们助困、助学,及时把《计生家庭优惠证》送到她们手中,为2090名农村独生子女办理0~6岁爱心保险,女孩家庭办理二女户保险,把独生子女费发放到位,为农村60岁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办理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证》。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桂东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以"五个一"机制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关爱帮扶服务。一是建立一套档案。以乡镇为单位,对全县27户特殊计生家庭实行按户建档、分类管理、动态更新。二是明确一项机制。建立特殊计生家庭骨干会员包干责任制,定期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开展一个活动。针对特殊计生家庭开展"送孕送育"活动,对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为他们提供再生育所需的信息、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在孕产期实施全程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3.
2002年,重庆市开始了以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扶助救助及精神慰籍为重点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2007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市;2008年4月,重庆市再次提高奖励扶助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标准,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年3120元。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探索与实施,解决了计生家庭的现实利益问题,发挥了良好的利益导向作用,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奠定了基础。就此,本刊记者对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潘晓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从2010年7月起,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临江街道启动"暖心工程",把解决计生特殊家庭的物质、精神、养老等问题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道民生新考题,列入街道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除了鲤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助关爱项目外。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以来,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创新实施关爱计生家庭“温暖人生”综合保障计划,携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计生特殊家庭撑起一把保护伞,将计划生育家庭中空巢家庭、孤儿、独生子女伤残和节育手术并发症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由镇财政出资为这个人群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投保人因疾病、意外伤害等风险提供保障。1.认真统一思想,创新关爱模式。为进一步把“生育关怀行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在关注民生的同时更加关注计生,在实行普惠政策的同时更加优惠计生,安宜镇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创新实施计生家庭“温暖人生”综合保障计划。该保障计划具有补偿、预防、保障正常生活的功能,可以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和个人意外伤害、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风险保障问题,具有保障家庭与社会稳定的双重性质及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水平、降低风险,体现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关爱,进而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6.
“7·11”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江西省九江开发区计生委在深入开展“关爱女孩”送健康活动中,全区14周岁以下城镇无业独生子女家庭、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及农村女孩家庭近200名女孩在计生部门的关怀下,由该区医务专家为她们做全面细致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宜宾市各区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救助制度,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入学、就医和独生子女家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实施有效救助,进一步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其主要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在全面落实上级对计划生育伤残死亡等特殊家庭各项帮扶政策的基础上,主动顺应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爱心套餐",着力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受到群众欢迎。建立四级联动信息管理服务机制。摸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底数,依托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网络,及时掌握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信息。社区网格协管员按照"早碰头、日双巡"工作要求,收集上报网格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信息,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给社区计生专干、街道和区人口计生部门。区、街道两级人口计生部门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分别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底数,方便跟踪做好帮扶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终身受益。 二、兑现奖惩。对完成人口计生责任指标的街道、部门兑现奖励。  相似文献   

10.
实施计划生育大关爱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全力实施计划生育大关爱工程,把计划生育做成亲民、爱民、富民的甜蜜事业,并由此赢得了民心,呈现出万众齐心推进计生事业的新景象。1.关爱计生家庭胜过城里水准。该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社会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爱。一是投资7.6万元给1063名独生子女每人每年发放72元奖励费;二是先后对506户计生家庭提供了10万元资金、物资和有针对性的技术、信息、项目等形式的“三结合”帮扶,累计为群众增收50多万元,帮助321户脱贫致…  相似文献   

11.
吴瑞君  丁仁船 《南方人口》2012,27(5):61-70,60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文章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建立已婚独生女资源优势变量,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资源优势与独生女单独居住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独生女单独居住与其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优势呈显著负相关,与其经济资本优势呈正相关。夫妻间资本优势影响家庭权力分配,并影响到居住决策,且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优势影响力超过经济资本优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优势一选择”理论予以解释,认为独生女依据自己不同的比较资源优势,依次选择自己意愿的居住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富群 《南方人口》2008,23(3):38-43
文章运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利用广西阳朔县436名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为比较对象,对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的社会化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独生子女在生活技能、人际交往、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四个方面的社会化状况都比较好,并且在所有的指标上都和同龄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伤残状况及对计生扶助政策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娜 《南方人口》2010,25(3):51-56
利用苏州市吴中区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资料,对独生子女伤残状况及这些家庭对计生扶助政策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七成独生子女伤残时的年龄在15岁以下,其中先天残疾占51.3%;重度残疾比例超过五分之二;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独生子女合计占比近六成;残疾后生活难以自理者比重接近三成。进一步分析发现,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最需得到的帮扶依次为:为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提供生活补助、为伤残独生子女父母提供养老保险补贴、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的医疗救助水平。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以往对独生子女死亡和失独家庭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关键研究问题等方面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终身失独概率估计方法和失独育龄妇女再生育可能性等,指出用独生子女死亡概念近似失独妇女,其结果有可能大大高估时期失独妇女的总量。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将失独育龄妇女再生育看做是1->2递进生育也有可能高估失独妇女的总量。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和计算机微观人口系统仿真分析技术,估计目前35岁及以上失独妇女数量在140万左右,2050年前中国时期失独妇女总量超过600万的可能性不大,失独家庭达到或超过1000万的可能性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山娜 《南方人口》2016,(4):29-37
伴随着迅速的社会变迁,老年人晚年照料的被期待支持者与实际支持者之间出现了些许矛盾。基于CLASS 的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晚年照料负责的主体划分为四类,分别是正式支持、子代支持、非典型自我支持和协同支持。通过交叉分析和逻辑回归发现,虽然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认为晚年照料由正式支持来负责的比例都不高,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该项的责任认定方面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子代支持责任的依赖,独生子女父母对于照料责任的认定比较分散,呈现出正式支持、子代支持、非典型自我支持和协同支持平分秋色的特点。个人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因素、健康状况因素以及生活态度因素等变量均对老年人晚年照料责任意愿的认定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ses the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Chinese one-child policy on second and third birth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he policy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y the sex of previous children are highlighted. First, the urban-rural differentials have increased much after the policy, suggesting a more rapid increase in the costs of children and stricter government controls in the urban areas. Second, the sex of children has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after the policy. The considerably higher risks to a subsequent birth among sonless families indicate the persistent strong son preferences among Chinese parents, especially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lthough son preferences seem suppressed in Shanghai, the higher risks to a second birth after the death of a son compared to a daughter are indicative of the son preferences even in Shanghai. Relaxation of the one-child policy may increase the Chinese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7.
冯朝柱 《南方人口》2009,24(4):7-13
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本文重点考察、分析了我国计生家庭和计生父母面临的问题以及获得的救助、补偿等生育补偿情况,最后从转变生育补偿观念、改进生育补偿方法和加大生育补偿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颖 《南方人口》2013,(6):44-53
本文使用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原始数据,对不同类型移民子女的家庭发展环境和状况进行考察.具体分析了我国移民子女全部随迁、全部留守和部分随迁家庭的规模、结构及迁移特点,各类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特征,从安居乐业的角度研究移民子女家庭的稳定性.最后针对移民子女家庭的主要发展问题与发展需求,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versity of family policy models in 28 OECD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balance between their different objectives and the mix of instruments adopted to implement the policies. Cross-country policy differences are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comprehensive country-level data from the OECD Family database covering variables such as parental leave conditions, childcare service provis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to families. The results find persistent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policy patterns embedd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of work-family "outcomes." Country classifications of family policy packages only partially corroborate categorizations in earlier studies, owing to considerable within-group heterogeneity and the presence of group outliers. The Nordic countries outdistance the others with comprehensive support to working parents with very young children. Anglo-Saxon countries provide much less support for working parents with very young children, and financial support is targeted on low-income and large families and focuses on preschool and early elementary education. Continent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form a more heterogeneous group, while the support received by families in Southern Europe and in Asian countries is much lower in all its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