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基毅 《南方论刊》2006,(7):51-51,50
高州市的“潘茂名文化”已经兴起,首先是《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张均绍编著)一书的出版,接着是刘劲编著的《潘仙传奇》举行发行式,还有陈勋超的粤剧《神医潘茂名》剧本已在审稿中,苏汉材的《潘茂名与道教(资料汇辑)》等等,这说明“潘茂名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行将掀起。潘茂名以人为本、悬壶济世、殉职治病,一代名医,笔者也想就潘茂名史迹谈些浅见,供研究潘茂名史迹同志参考。《茂名县志》人物志(民国志)载:“潘茂名者邑之潘坡村人。晋永嘉末处士(约公元310年),莫知其生卒始末”。研究潘茂名学者认为永嘉末(310)处士,以出道一般要20岁为界…  相似文献   

2.
陈林 《船山学刊》2013,(4):138-142
《云笈七签》是宋代一部大型道教类书,素有“小道藏”之美称。《云笈七签》对宇宙的产生和演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道生说”、“气化说”、“神创说”三种学说。《云笈七签》关于宇宙生成和演化的思想反映了道教宇宙论思想的大貌。  相似文献   

3.
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内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坐忘论》与《天隐子》中,他以《老子》、《庄子》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炼方法,自称为"安心坐忘之法",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对后来的道教理论和宋明理学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并为此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性质是公共品,这决定了作为政府重要职能的公共财政必须在提供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作用。高州水库作为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基,却因近年来水库集雨区内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目益突出,为茂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高州水库生态保护进行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牟玄 《北方论丛》2016,(5):26-30
道教自建立以来,与数术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数术文献被收入了现今可见较早的两部道教文献集成——正续《道藏》之中.然而,两部丛书中所见的数术文献却数量有限,明显集中于星历和灵签两类,且其中不少书籍还融入了道教特色.这些数术文献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数术与道教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也具有极高的版本和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07,(5):F0002-F0002
茂名高州供电局于2002年1月由广东电网公司直管,辖下有高州、潘州、红花、石鼓、长坡、新垌、古丁、石龙、石板等9个110千伏变电站及云潭、大井、仙松、深镇等4个35千伏变电站,营业场所包括城区营业厅及27个镇级供电所。  相似文献   

7.
《南方论刊》2011,(7):I0006-I0007
集团董事长: 刘恒智,广东省政协委员、茂名市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会长、广东外商工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茂名商会会长、香港高州同乡会会长、广东高州中学名誉校长,现担任深圳市恒基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嘉晨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恒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8.
高州木偶戏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茂名高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民间,民众把木偶戏称为"傀戏"或"傀仔戏",演艺人被称为"傀戏佬"。高州木偶戏戏班目前有107个班团,三百多名艺人,相比其他地方的木偶戏班团数应该是较多的。高州木偶戏戏班的生存与发展,与当地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联,它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他地方木偶戏一样,遭遇表演后继无人、剧本故事陈述陈旧、表演道具戏台简陋等困境。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深入了解高州木偶戏戏班的生存发展现状,探究其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内十洲记》现存版本可分为云笈七签、正统道藏与续谈助三大系统。在云笈七签系统中,明刊《云笈七签》本成书于宋代,且与宋刊《记纂渊海》本的文字基本一致,可知二者所据底本当为近似的宋本或宋前古本,或《云笈七签》本即为《记纂渊海》本之底本。正统道藏系统中,《正统道藏》本刊刻年代早于《顾氏文房小说》本,二者文字相似度极高,前者很可能为后者之底本。续谈助系统仅包含独一的《续谈助》本,然其文字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诸版本中,最具代表性,且争议最大的为《云笈七签》本与《顾氏文房小说》本,经过细致的校读考辨,可以判定:《云笈七签》本当为目前所知最接近小说原始文貌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0.
李爵勋 《南方论刊》2004,(5):54-55,20
今茂名市所辖的三市(高州、信宜、化州)一县(电白)两区(茂南、茂港)原为茂名市所辖的高州(前身为茂名县)、电白、信宜、化州四县地。这四县过去都有它的八景,为当时人们所公认的风景名胜,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时至今日,我们重温茂名市各地旧八景的历史,了解它的自然  相似文献   

11.
宋代大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学说的批评与肯定;由其晚年所撰青词,可以见出他对道教科仪的娴习,及在道教斋醮活动中汲引儒家义理,援心学人道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慈湖曾长期讲求内丹修炼,《慈湖遗书》所收《内丹歌》为其自述之作,表现了他在内丹修炼方面真实深湛的体验。慈湖的案例表明,儒、道两家在身心体验、证悟境界等方面,具有沟通、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主客体观察,李杨结合的全过程,是在道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李隆基获得杨玉环的爱情,(?)的是道教;贵妃死后,李隆基寄托深情,靠的也是道教。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是他一生崇道最厉害的时期,也是在他的好友、道士王质夫请求下,才写《长恨歌》的。诗人借助道教的刺激,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现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13.
《参同契》和《悟真篇》都是道教重要的内丹经,两者成书相距九百余年。本文主要探讨其间道教内丹术的发展历程。《参同契》的作者为东汉会稽上虞人魏伯阳。他是一位精于《易》理,长于气功,卓有成效的实践家。他在天人一体思想的影响下,总结汉以前的养生成就,第一次将《易》学引入养生学领域,作《周易参同契》三卷,借易道明丹道,开一学之先河。书中除总结了当时的练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研究》1979年第二期上读到了潘菽同志在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讲课稿——《漫谈心理学》,得益非浅。但,同时也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感到有必要提出来向潘菽同志请教。 (一) 潘菽同志在《漫谈》中指出:“恩格斯断言,意识(在他那时就是指心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漫谈》又引用了列宁的教导:“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  相似文献   

15.
吴志英 《南方论刊》2012,(12):36-37
在文化统战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着重从茂名特色文化中的几种文化展开探讨,并就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在统战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打造茂名统战特色品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凯 《南方论刊》2006,(4):46-47
冼夫人是南朝梁、陈至隋仁寿初年高凉一带俚人首领,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她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岭南安定、发展岭南经济与文化,业绩非凡。周恩来总理曾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出席高州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到高州冼太庙视察时,盛赞了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功勋,指出她是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冼夫人是茂名的骄傲,冼夫人文化对茂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冼夫人文化有如下特征要素:(一)文物古迹。这方面包括:冼庙、冼墓、铜鼓、独木舟、石…  相似文献   

17.
葛洪虽然曾以“文儒”自许 ,但真正使他扬名后世的 ,却是他在道教领域的不凡成就。与之相应 ,《抱朴子内篇》一直倍受世人重视 ,而对《外篇》的研究却相对冷落。通过对《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进行详细考辨 ,我们认为 :葛洪于晋惠帝太安元年 ( 30 2 )开始草创《外篇》 ,经十多年的努力 ,至晋元帝建武元年 ( 317)大体写定 ;他撰写《外篇》的主要目的在于留名、助教、资治 ;《外篇》的思想应以其自述为据 ,属儒家。  相似文献   

18.
新千年的第一个元宵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临茂名高州视察并作“三讲”教育的动员讲话。其间 ,江总书记视察了有“中国荔枝第一镇”之称的根子农业生态示范区 ,并在观荔亭旁边亲手种了一棵白糖罂荔枝树。这是对茂名人民近 2 0年来因地制宜发展“三高”农业的充分肯定 ,也给我们留下了吃荔不忘本、饮水要思源的联想。我作为一名茂名人 ,特别是一名亲眼看到茂名伴随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人来说 ,倍感“致富思源”的重要 ,更觉得“富而思进”的责任重大。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三高”农业 ,茂名确立了广…  相似文献   

19.
道教奉“太上老君”(老子)为教主,奉《老子》为圣典,近两千年来历久不衰。对《老子》作宗教性比附始于西汉初年。汉初提倡用黄老之术治国,神仙家则视《老子》为治国、修身、修养成仙的经典。东汉太平道、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九玄帝君”“太上老君”。至南北朝,老子的教祖地位已为道教中人所公认。唐代皇帝以老子为族祖,追封其为“玄元皇帝”,奉《老子》为《道德真经》。道教神化老子受了?纬之学神化孔子的启示,佛教传入也起了催青作用,唐朝皇帝攀附老子,又使之加温。《老子》含有可供宗教援用附会的神秘主义因素。道教的根本信仰为《老子》的“道”和“德”,道教徒的修炼就是“修道养德”。道教经典所宣扬的义理,无不与《老子》在形式和思想上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凸现于隋唐时期的重玄思想是道教理论发展至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不仅对道教自身的理论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影响甚至波及儒释二家。虽然它盛行于隋唐之际 ,但追溯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的。本文拟以重玄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体系为线索 ,粗略探讨重玄思想对于道教自身及儒、释二家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一、重玄思想的源流长久以来 ,“道”一直是道教的最高理念 ,得“道”成仙是其最高目的 ,一切道教理论都是围绕着“道”与“得道”展开的。道教在东汉张道陵初创时便奉老子为祖师、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老子》)为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