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说,广东的广州,古时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衣,骑着五色羊,带着每茎六穗的稻谷,来到越秀山上的楚庭(亭),口称"愿此阛阓,永无饥荒".随即腾空而去.留下的五只羊则变化为石.故广州又有"羊城"、"穗城"之称.  相似文献   

2.
梁基毅 《南方论刊》2006,(7):51-51,50
高州市的“潘茂名文化”已经兴起,首先是《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张均绍编著)一书的出版,接着是刘劲编著的《潘仙传奇》举行发行式,还有陈勋超的粤剧《神医潘茂名》剧本已在审稿中,苏汉材的《潘茂名与道教(资料汇辑)》等等,这说明“潘茂名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行将掀起。潘茂名以人为本、悬壶济世、殉职治病,一代名医,笔者也想就潘茂名史迹谈些浅见,供研究潘茂名史迹同志参考。《茂名县志》人物志(民国志)载:“潘茂名者邑之潘坡村人。晋永嘉末处士(约公元310年),莫知其生卒始末”。研究潘茂名学者认为永嘉末(310)处士,以出道一般要20岁为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道教美学思想发展与嬗变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加上其以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渊源,勾勒出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历史线索,展现了道教强调生命之美、强调此岸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特点;道教美学理想人格是独特的由人而仙、即身成仙的神仙境界;道教美学具有强烈的伦理化色彩和中国人以善为美的人性追求。道教美学思想史及道教审美文化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和审美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重视、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文化史定位与评价。这不但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清当代邪教的反传统、反社会、反人类的丑恶本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抟诗文所表达的思想和境界是其道教思想的有益补充.陈抟强调道教炼养、长生成仙不在鬼神巫术,而在于自身的心性修为,劝说统治者协心同德,兴化致治,告戒世人践履伦理,积极应世.感诚慎独,兼济天下,融合儒家仁善之德.对山林的咏叹和对自然的向往,普遍成为宋代文人摆脱尘世羁绊,获得精神寄托的终极途径,并由此形成自然平淡,含蓄空灵的审美人格和志趣.  相似文献   

5.
道教与中国古代戏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元明清时期道教虽不如佛教势力强大,但与戏剧关系而言,道教的影响却大于佛教.明末清初,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道教对戏剧的影响更密切更深远更广泛.道教的形式成为寄托民族情绪的最好躯壳,道教的思想成为剧作家抒写人生郁闷、焦虑与无奈的最佳归宿,道教的想象成为剧作家驰骋写心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13,(Z1):10-11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作为比较特殊的商品交易的拍卖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结合新时期践行茂名精神,做到诚信办企业,包容待客户,教育员工实干图强,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以开拓拍卖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元代道教史籍非常丰富,可分为仙传、谱录、山志、碑铭集、游记等体裁;仙传又可细分为专传、类传、总传、像传等小类。元代道教史家和道教史学各具特色,从侧面体现出元代道教发展轨迹。建立“道教史学”体系乃是逻辑的必然,对道教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彝族与道教都有丰富的人学思想.尽管很难在其话语层面上直接看到人性、人的本质、人的存在等现代人学理论的范畴、命题,但它们都以人为核心,围绕人的主题,作了许多有益的、积极的思考.两者各有特色的人学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的发展,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4,(7)
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道德失范问题及生态环境问题等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稳定的局面。究其根源这些社会问题是因为人们不知足造成的,而道教的见素抱朴、知足常乐等思想对当下道德迷茫的中国社会具有启示意义,在增强民众道德价值观方面产生重大作用,成为解决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继武 《人文杂志》2005,(3):153-156
道教戒律是道教为了自身的巩固和发展,要求信徒遵守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准则。道教戒律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等广泛的关系都提出了相应的伦理思想并制定了相应的道德规范,该伦理思想随着道教的发展和教化过程,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道教戒律的具体条文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道教戒律和道教伦理思想有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诗趣生成理论指在诗歌中追求奇妙的理论 ,它主要形成于宋金时期 ,而集中体现在“因事出奇”说之中。此学说的生成机制与道教有直接的联系。其首倡者扬雄属于早期道家 ,其主要理论代表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和王若虚 ,他们都具有浓郁的道教情结。清理诗趣生成理论的审美情趣 ,考察其历史发展的脉络 ,寻绎其逻辑演绎的路径 ,即勾勒出宋金时期诗趣生成理论与道教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葛洪是中国道教史上以儒家学说构道教理论的知名高道.他有着丰富的儒家伦理思想,如维护君尊臣卑等儒家礼制,提倡用儒家道德教育士族子弟、官僚贵族;主张德主刑辅、知止乐道等.葛洪在建构道教理论时,积极援儒入道,提出了道教秩序、道本儒末、忠孝成仙、戒律护道等道教思想,对中古道教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中国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民间信仰神道教也不例外。本文将重点讨论道教思想在传入日本后对神道教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其基本教义、神仙体系、祭祀修行、主要典籍四方面的分析研究,说明道教是神道教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第一位的政治任务认真抓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茂名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想内容,熔铸形成的“以重玄为宗”的新道教思想学说。倘若从哲学史的视野加以审视,其中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大乘佛学三论宗共同构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域外中国道教神话、道教传记、道教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揭示了域外学者调整宗教、文学观念后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学术进展和理论反思有助于中国学术界推进相关研究,探寻"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圣人教育思想, 直接影响庄子的真人与后世仙人的思想, 更产生了“我命在我不在天”与“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的教育理念。发掘和弘扬这种独特的教育思想中优秀合理的精华成分, 可以为现代教育思想及其方法论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并注入新的思维活力。  相似文献   

18.
卢诚 《南方论刊》2012,(6):13-15
《中共茂名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一篇特色鲜明的推动茂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发展上台阶的总纲领和动员令,是茂名建设文化强市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为建设现代化滨海新茂名“铺路”、“搭桥”、“聚气”、“造势”。它有四大时代亮点:突出了“一条主线”,明确了“一个定位”,切中了“发展命门”,体现了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诸文化体系中,尚善与慈爱是共同的伦理价值取向,作为文化核心的宗教,尤其凝聚了人类慈爱伦理的精髓,并以此构建此岸或彼岸的大同理想社会.先秦儒家、道家等,都发挥了中国文化中深厚的慈爱思想,迨至道教的诞生,继承了先秦道家"尚善"、"慈爱"的伦理思想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六朝道教大乘思潮的盛行,更丰富了道教的慈爱思想资源.本文试梳理先秦道家慈爱思想之渊薮、发掘六朝道教慈爱思想之归旨,以发明"中华道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慈爱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郭小蕾  李玉用 《理论界》2008,(1):160-161
和谐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是道家道教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也是现代文明的价值目标。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充分发掘、吸收和运用道家道教和谐思想的宝贵资源,对这些思想资源进行审视和梳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