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目的,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历来的为民思想,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其内涵。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思想,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上第一次提出"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转化实实在在的执政实践。"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简单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当代有着生动的践行。同时"以人为本"思想也是一个与时俱进需要结合实践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朱璐 《江淮论坛》2012,(2):105-109,16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系涵盖三个理论面向:一是"民为邦本"思想,二是"民为君本"思想,三是"民为官本"思想。国家、君主、官吏皆以"民"为根本的思想理念,对中国近代政府管理思想中重视"民权"的法制理念、提倡"民约"的民主精神,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作用;与当代我们所提倡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有契合之处,为我们更好地领会和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府管理理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民族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需要。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思想深处打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满怀深情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自觉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改善民生,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临沂市河东区创新为民机制,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富民措施,将促民增收放在首位;推进惠民事业,使发展成果普惠群众;构建安民体系,让稳定和谐成为常态,努力构建"富强河东、和美河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要落脚到加快发展上来。联系青海和西宁的实际,就是要落实到富民强省、富民强市和建设小康上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的"天国梦"与孙中山的"民国梦"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洪秀全渴望天王专制,幻想以均等的方式化解民生难题,实现人人温饱,最终人去梦碎;而孙中山倡导"民有、民治、民享",希望民富国强。斯人虽去,但他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已经和正在变为现实。由于洪秀全、孙中山的梦想都滋生于中华大地,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都吸收借鉴了西方思想文化元素,都以推翻清廷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孔子一生十分强调礼仪和教化,富民强国思想在他的学说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他帮助其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维系其阶级统治的重要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他提倡重民、富民、教民的思想,倡导轻徭薄赋,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与民休息,从而实现藏富于民,最后达到民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中兴统一的目的.这些主张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其实质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亦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前瞻性回应,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时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研究和借鉴"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和谐"作为我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一重要理论的产生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和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诉求和重要突破口。把握"三贴近"的统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与引导性原则,在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贯彻"三贴近",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类社会历来孜孜不倦的追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执政治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幸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和现实诉求的统一;体现了人本理念话语转换逻辑下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发展终极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沈杰 《南方论刊》2011,(10):46-48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社会建设中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提出的"依靠群众、惠及群众"全民参与型的社会建设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经济先行,利于群众"共同富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经济先行,共同富裕;到江泽民提出"执政为民,为民发展"全面发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要求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倡导"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共建和谐型社会建设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社会发展的归宿,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民生理念日渐丰富、深入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昭示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革命队伍的灵魂,是党的事业力量的源泉,是加强党的团结的武器,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的关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只有躬身践行党的宗旨,才能构筑党的生命根基。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相继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建设"等民生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一整套民生思想。这些思想指导着中山市民生的解放与保障、改善与发展,使中山市这座文化名城日趋和美,人民日益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16.
论研究型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和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规律的认识,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德育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坚持以"研究型教学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根本途径。通过讨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意识成长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等问题,阐发了以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这一洞察历史发展的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也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二字,但在其思想理论体系尤其是建国以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中,体现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人本宪政是以人为本与宪政思想的统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人本宪政探索主要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政和陕甘宁边区宪政两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人本宪政探索主要包括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前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人本宪政两个时期。党的人本宪政探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人本宪政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