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呈上升趋势,必须引起家庭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确保社会治安好转、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促使青少年树立自觉守法和自我预防违法犯罪的法律意识,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使青少年犯罪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其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家庭因素犹为重要,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与家庭接触的时间最多,从小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最深,因此家庭的结构和教育以及家庭成员间的良好关系都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的形成,是非曲直的判别、价值观的取舍、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潜移默化的极大的影响。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于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为预防大学生犯罪建立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建伟 《经营管理者》2014,(17):213-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人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下一步关于预防制止未成人犯罪,从根本净化社会环境的理论及立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起因及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其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更加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只有抓好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伟大祖国的复兴才会实现。同时,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求我们要将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落到实处,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只有孩子的茁壮成长,家庭才会稳定,只有每个家庭的稳定,社会大家庭才会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5.
因为留守家庭力量弱小、家庭和学校监管和教育的缺失、留守人员本身的心理缺陷和法律保护意识淡薄、经济利益的刺激、制度、政府行政和司法力量的不足,留守人员成了犯罪分子的重要侵犯对象。这些犯罪表现为侵犯人身和财产的犯罪居多、犯罪主体当地化、犯罪对象以老人、幼女和学生居多、犯罪频率高、犯罪地点边缘化及侦破难度大等特点,针对此;我们应采取改变户籍、教育等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当地就业机会,保持家庭的完整、发挥多层次的监护、教育和管理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实施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力度和充分发挥法律学术机构的参谋作用等措施来预防对留守人员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起因奇特、动机简单,犯罪诱发快、蔓延广、纠合性强,犯罪智能化等特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党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丁荣新 《科学咨询》2009,(20):36-36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4岁-18岁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之痛.它不但影响数以万计的家庭的和谐、幸福,更是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中华民族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犯罪除了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由于其自身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未成年自身的心理、身体结构,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未成年犯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如何打击、治理流动人口犯罪是目前困扰各级政法机关的难题,单一的打击模式已跟不上犯罪发展趋势。本文从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减少贫富分化和文化整合三个方面提出建立社会预防模式,来有效遏制不断迅猛发展的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0.
马进 《经营管理者》2009,(19):128-128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寄托,但是随着高考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素质也一直饱受社会质疑,特别是今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有鉴于此,探索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寻求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就成了学校、家长、法律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刘维波 《科学咨询》2009,(14):12-12
当今的聋校教学提倡双语(手语和汉语)教学,但聋人之间的交流则更多的是使用手语,因为这让他们更容易沟通,能让他们感到自信、轻松和愉快.对于聋人来说,手语独立的语言地位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当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是一种主要形式,它比单个的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在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心理预防、社会预防和综合治理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飞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未富先老"、社会养老问题、老龄化的地区分布和进度不平衡等等.其中,老年人犯罪现象的不断涌现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华东地区A监狱老年罪犯的调研,试图对老年人犯罪的特点、趋势、原因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有关老年犯罪从宽处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校长的有力助手,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主要桥梁.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性的工作,要求班主任不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要求.为抓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组织犯罪因其特有的组织结构、犯罪方式以及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灾难之一.面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立法的不完善已成为我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瓶颈"之一,因此,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现有反"黑"法律,是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流动青少年由于受到城乡文化冲击,家庭关系淡薄,社会边缘化等多方面影响,极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已然成为高危人群。本文在深入浙江省杭州市乔司镇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剖析流动青少年犯罪成因,运用社会工作三大理论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专业介入模式。从根源上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解决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物欲化和严重暴力化的特点,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其中家庭系统的影响力最大。对此,我们从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社会化功能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此期待在家庭中能够建立正确的亲子依恋关系,这也是能够预防、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警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是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与社会生活关系日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网络犯罪的演变,对于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作出应对,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网络犯罪是区别于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类型,其犯罪手段具有区别于传统犯罪的特殊性,社会危害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网络犯罪的快速变化与理论研究形成反差,我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较为薄弱,实践中也暴露出种种缺陷和不足,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之下,有必要进行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再拓展,进一步完善网络犯罪立法,以有效化解治理难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新罪名,只有弄清它的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及其与类似犯罪的界定,才能进行正确的刑罚处罚,打击污染环境的犯罪活动,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美好型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