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东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2-95
拔尖创新人才是在某一领域具有潜质的、创造性的高层次、高技术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凸显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结合拔尖创新人才不同于其他人才的内涵特质,通过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性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营造育人环境和建立健全培养机制等途径有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秀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9-15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科学研究型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用研究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和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的素质特征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实施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培养,构建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培养物理拔尖人才探索新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翔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Z1):115-117
本文针对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特点,提出“点拔指导教学法”策略,以期促进培优辅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拔尖人才基本特征与培养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嘉曾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138-142
拔尖人才理想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专业知识三部分组成 ;能力结构应由自我完善能力、自我价值实现能力以及与他人协调能力组成。素质特征则可从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来规范 ,前者包括德、智、体、美等内容 ,后者包括识、悟、情等内容。从形势和当代社会的宏观背景出发 ,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适应社会需求与引导全面发展 ,实行因材施教与强化个性特征 ;重视非智力因素与优化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探索土木工程行业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以科技竞赛为载体,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结合点,开放实验室平台,推行科研训练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的特征是人才本质的现实反映和具体体现。本文以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具备全球视野、知识广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带动性、辐射性、预见性等显著特征,对我国地质学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铮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作者由2002诺贝尔奖颁奖所引发的思考,阐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8.
9.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解放人才和人才创造力的实现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解放人才实质是人才创造力的实现,人才创造力主体内涵包括个体人才创造力和人才集体创造力,人才创造力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离不开人才之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素养三大系统的介入和渗透,是一个“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人才强国战略下的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尖人才是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拔尖人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做出巨大的贡献。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必须培养出足够数量和相当水平的拔尖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必须具有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并建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包括设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对目标具有很强适切性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在博士生中培养拔尖人才的意义 ,指出培养拔尖博士生要充分发挥博士生的自主精神 ,要注重个性培养和团队精神 ,要为博士生创造宽松而浓郁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机倾向,以调节模式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自我调节模式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路径和边界条件。基于对106个团队535份配对问卷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自我调节运动模式和自我调节评估模式均正向影响个体创造力,创造力过程投入在自我调节模式与个体创造力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调节运动模式/自我调节评估模式对创造性过程投入的影响均受到团队时间压力的跨层调节作用。团队时间压力对自我调节运动模式与创造性过程投入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对自我调节评估模式与创造性过程投入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从动机视角揭示了调节模式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为团队激活下属工作动机提升创造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发展交叉学科是确保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为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在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必须对当前高校内部办学体制进行变革:树立"大学科"意识,促进观念转变;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协同创新;优化"学分制",推动体制改革;培养教师团队,改革管理体制;重置综合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广告人才创造力结构培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力是创新型广告人才的核心能力,国内广告行业的环境剧变对广告人才应具备的创造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是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当务之急。文章从创造心理学家Sternberg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切入,结合现代广告业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构建广告人才创造力结构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从广告业和高校双向采集实态数据,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最后基于分析,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理论的角度为高校完善广告人才创造力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才集群不仅有利于创新成果的涌现,也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塑造良好的团队环境、挑选互补成员、重视相互促进、科学分配收益是保持团队永续发展、创新拔尖人才健康快速成长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生涯规划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实践中以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为视角,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大班教学"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开展一系列生涯规划讲座;进行一次职业测评活动;参加一系列生涯规划实践;组织一系列生涯规划沙龙;制作一份生涯规划书,建立"掌握工具→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设定目标→制定规划→行动执行"的生涯规划逻辑模型,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助推其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志斌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222-224
当今社会创造力越来越成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对创造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却存在较大差异,归结起来主要有:能力论、总和论、品质论、过程论等几种观点.而创造力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优化个体素质、促进创造性成果的取得、使个体获得更多创造机会进而提升为更高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10
近期,中组部公布了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全国共201人入选,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教授入选医学生命科学学科支持计划,该学科全国共有35人入选。 相似文献
20.
胡国胜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30-33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概念、特征和规律的把握是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主要是指其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其教育的过程。养成的特征主要是社会教育为辅,自我教育为主;教育引导为主,避免政治说教;强调政治性与全面性,突出思想性与知识性。养成的规律则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