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之先河.截止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拥有了21个汉语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翻译学术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涵静 《中国藏学》2023,(5):123-132+216-217
文章所说佛教在西藏的三次改革,指公元8世纪莲花生的改革、公元11世纪阿底峡的改革、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宗喀巴的改革。这三次改革都是为了引导佛教与当时的西藏社会相适应,其所处时代也都是佛教在西藏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莲花生的改革关乎佛教能否在西藏扎根立足,阿底峡的改革关乎佛教能否在西藏全面复兴,宗喀巴的改革关乎佛教能否在西藏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这三次改革面临的问题都是佛教无法与当时的西藏社会相适应,无法满足统治者、民众信仰、宗教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莲花生直面苯教势力对佛教信仰的极力排斥,阿底峡直面佛教由于长期“禁佛”而带来的满目疮痍之相,宗喀巴直面佛教在世俗权力席卷中呈现的戒律废弛之颓态。在这三次改革中佛教对此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我调节、自我变革,使自身不断地适应当时的西藏社会,为佛教在西藏的不断中国化铺垫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内蒙古西部重要寺院阿拉善南寺的创建者和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传》的作者阿旺多尔济(ngag dbang rdo rje)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作者从比较多的蒙、藏、汉文献中找出有关阿旺多尔济的零散记载,把它们按年代顺序整理汇编,从而比较完整地描述了 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这对研究六世达赖喇嘛和《仓央嘉措传》一书及其作者,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广泛流传是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互为依存的缩影。对仓央嘉措其人其事的不同认识,会使人们对他的情歌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反过来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可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从而使得对《仓央嘉措情歌》做出多种解释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荣立宇 《西藏研究》2015,(2):110-120
仓央嘉措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滥觞阶段(1906—1930年),特征表现在译者多为英国早期带有殖民者身份特征的藏学家,他们的译诗多出现在藏学著作的相关章节或是附录中;初步发展阶段(1930—1969年),其特征为译者身份局限于西方的藏学家,全译本、单行本开始出现,翻译与藏学研究密切相关;多元发展阶段(1969年至今),表现为更多译本的涌现,译者身份的多样化,诗人翻译家开始涉足其间,翻译与英语诗歌创作开始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博览》2000,(3):40-41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艺术史上最杰出的情歌诗人。其一生特立独行,卓然不群。 即使经历了几百年,我们今天吟读他的情歌,仍可从中强烈体认到人生之奇妙、自由之可贵、爱情之美好。  相似文献   

7.
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长期以来习惯于以仓央嘉措个人的生活事迹去推测情歌反映的内容 ,又从情歌本身的字面理解去反证仓央嘉措史实记载的确实性。这种社会历史大文化批评的具体运用 ,无疑推动了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深入发展 ,但在无确凿史实资料确定作品的归属性的情况下 ,以及情歌本身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增删的情况下 ,这种研究方法有着天然的障碍。与这种批评方法截然相反的是 ,近年来西藏文学创作和批评涌现出一股主体体验式理论的倾向。这种理论倾向的实践更多的是实验性的文学创作。许多作品在抽去具体的时空环境 ,消解社会历史的中心的同时 ,将语词修饰为一些空灵意象的情节对话 ,从而使作品的模糊性增强 ,但却不能使读者真正地进入作品 ,从而也不能实现阅读的价值。真正的文学批评是多方面的 ,必须兼顾作品本体论、作者创作论及其他一些文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9.
源自古印度的神话宇宙观经佛教继承并改造,随佛教东传流入中土。因印度须弥宇宙观与中国昆仑宇宙观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一些僧人译经时采用“格义”法,将须弥或阿耨达山译为昆仑山。唐宋时期,佛教发展壮大,将宇宙观作为塑造自身神圣与优越的利器,指昆仑山为天竺须弥山,须弥中心说一度取代昆仑中心说,重构了华夏中心的世界观。明清时期佛教宇宙观加入了堪舆成分。佛教宇宙观亦对清代西北地理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紧扣佛教戒律约束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尤其在佛教戒律和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深入展开。书中重点论述了佛教伦理道德规范与社会规范约束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示了中国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11,(4):158
《五百佛像集·见即获益》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版本提供16开618页平装定价:158.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ISBN978-7-80253-338-7/B·119责任编辑:冯良、南加才让  相似文献   

12.
佛教慈善组织是基于佛教信仰建立的,由佛教信众发起成立或参与运作的,志愿从事慈善公益活动、提供社会服务的民间非营利团体.论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佛教慈善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三种基本类型和社会功能,尤其分析台湾佛教慈善组织的有关经验,对未来佛教慈善组织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湖北省佛教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团体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佛教中国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全省佛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统筹推进思想建设、教风建设、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谱写了佛教中国化湖北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3,(3X):96-96
<正>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相似文献   

15.
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流传了5000年的佛教来说,外界存在着很多误解,认为佛教是唯心主义、是反科学的、脱离现实的、维护神权的,其实这些误解都是由于对佛教没有进行客观、严谨的研究而造成的。历代名人、学者中都有研究佛教哲学颇为深入者,如果单纯以逃避现实视之,恐失真相。本文就佛教是否唯心主我、是否反科学、是否逃避现实等几个问题,展开辨析,希望可以让读者对佛教哲学的真正内含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宗教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在看到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由于长期以来宗教活动场所相对封闭,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仍处在较低水平,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如果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混乱,外部监管不到位,将严重侵害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影响政府宗教工作公信力等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回族角度谈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 ,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蕃坊”、儒化和回族化阶段。在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 ,实现自身的再造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包含着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和回族化的伊斯兰教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黄石市是湖北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五大宗教齐全,其中佛教寺院占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的近80%。为解决黄石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中、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困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回答宗教活动场所"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问题,思考何种路径推进黄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科学、有序和规范再提升,2019年11月,黄石市佛教协会班子成员组成参访团,赴江苏省重点佛教寺院学习借鉴规范化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