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全国物流业效率,基于Tobit模型研究科技创新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我国整体物流效率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效率低下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R&D经费投入显著抑制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显著抑制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而对中部地区物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专利数对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正向促进东部、中部地区物流效率;R&D人员全时当量对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物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区政府应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应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最后,从科技创新角度,对提高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全新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现实价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事实,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并基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文章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由2012年的0.302 6上升到2021年的0.874 7,年均增速为21%,对应的,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的水平也稳步上升。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区域,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增速最快,总量也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但增速低于西部地区;针对具体省份,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双雁领航"断层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极大,反映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省际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拉大趋势,但这一趋势主要存在于个别新质生产力发达和落后的省份之间,大部分中间省份差异不明显,且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新质生产力发达省份之间的趋同现象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在与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本省的新质生产力将会受到邻近省份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当下导致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问题,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应该着重从统筹区域联动合作促进平衡发展,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导力度,在新质生产力构成的三大指标上进行新部署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投入、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发现,政府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够,这表现在近几年一些省份生均经费指数几乎没有增长,个别省份甚至有所下降.不仅东、中、西地区间教育投入不平衡,地区内部,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各省市之间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差距要比东部、西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必要为解决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优化配置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DEA模型评价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17年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对各省份2017年的产出不足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些省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三大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协同变动,东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协同变动;纯技术效率对总体技术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提升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应从宏观层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从中观层面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从微观层面优化高校内部分配。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成熟企业,也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熵值法、突变级数法,构建中国省域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绩效的评价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关联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绩效相对较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中国孵化器的区域经济活动存在4种空间关联类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绩效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其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快速追赶态势。(2)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区域间差异主要源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源于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3)核密度估计显示,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其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快速追赶态势。(2)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区域间差异主要源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源于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3)核密度估计显示,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了2011-2015年31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在考察的31所高校中,还有1/3左右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导致所有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略小于1(0.983 0);B类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不比A类高校逊色;农业类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高于综合类和工科类,而师范类高校相对较差;西部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优于东部高校,而东部高校优于中部高校;技术进步效率是各类高校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短板和未来继续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2)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作为资本的内生变量时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度相对较小。(3)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凸显。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高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与产出能力。因此,注重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的综合提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2006-2020年30个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区域差异显著,东部整体水平最高,西部增长速度最快。(2)空间上正相关性显著,多数省份处于HH区和LL区且无跃迁现象,时间上核密度估计曲线逐渐右移,西部地区省际差异趋于收敛,其余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扩大。(3)基尼系数呈“U”型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为首要来源,分地区看,东-西部地区间发展差异最大,分维度看,创新及开放发展区域间差异最大。(4)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受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金融支农水平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薄弱,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学术界还需要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创新发展是高校的第一要务。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要遵循创新发展的规律,提升微观制度的构建,完善内部治理,加强对外交流,以增强对创新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3.
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何种素质的大学生才能受到社会的青睐?从新时期对理工科大学生素质要求着手,通过对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必须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机制的培育。在这方面 ,韩国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宏观管理、科研体制、研究开发、企业作用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对韩国的经验进行介绍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在创新体系建设上的若干不足并提出五点建议性意见 :国家应着力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切实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科技资源 ,建立有效率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体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教育中如何更好地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做出贡献。就体育教育中更好地应用教学和比赛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受教育者能更好,更快地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有关理论基础和假设,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计量模型。采用经济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教育年龄比、企业年龄、监事会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所在地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数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发展能力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对高校教师如何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部水利水电人才教育中培养实践与创新的能力的认识,提出西部水电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素质构型。当前西部水利人才教育中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课程分割过多、课程体系陈旧、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不足等问题。围绕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培养西部水利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重中之重。经过分析与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探讨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研究教学型教育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以达到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效果。由于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及各高校的学科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研合作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不能生搬硬套已有的成功模式。只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资源,才能更好的发挥研究型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以科技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作为评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依据,并根据链环—回路模型理论分析了该理论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启示,构建了把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农业科技示范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能力和科技创新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特别强调了用调节系数来修正瓶颈环节和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