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路德对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发展 ,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力图从逻辑上梳理路德神学的内在结构,侧重厘清路德神学的开创性和革命性一面,即从西方现代性观念的起源角度去探求路德神学的范式转换和结构变革。从逻辑上说,路德在把真正神学规定为十字架神学和把神学主题确立为因信称义救赎论的两大理论突破之下,实现了一场神学的思维转向和范式转换,福音范式成为路德理解神学、教会和社会的标准尺度。从而,福音教会作为打破中世纪罗马教会大一统思想政治局面以及取代、抗衡和制约罗马教会的教阶体制和教皇至上的实践成果,在新教地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崛起和自由思潮的产生。因此,路德神学表征西方现代性的源头意义之处正在于全面性的结构变革——神学与哲学学科分离的文化结构变革、宗教与政治职能分离的社会结构变革以及教会生活民主化的教会结构变革。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而又富有争议的人物,相较于学界对改教时期的路德的神学思想及实践、他的政治态度以及他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热切关注,《圣经·旧约·诗篇》对路德的整个思想体系和行为实践的奠基作用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评价。本文从路德的音乐价值观、圣经观及其圣经解经法和路德神学思想中心的“因信称义”说三个方面归纳了《诗篇》在其中分别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指出《诗篇》不仅是路德之许多重要神学思想观念的肇始,更是他推行宗教改革的重要工具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16世纪初,马丁.路德首倡宗教改革,确立了“因信称义”的新教原则,由此诞生的路德教不仅颠覆了天主教的诸多教义和制度,对原先的死亡文化也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路德破除了炼狱信仰以及以弥撒为核心的丧葬仪式,提倡埋葬方式的变革,使新教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此前中世纪的死亡文化。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1483——1546年)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和基督教新教(福音教)的创始人。作为一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在德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以致于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路德神话,被推崇为先知和圣徒、理性和思想自由的先驱、民族英雄和德意志斗士等等。几乎在每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运动中都有有  相似文献   

6.
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虽然在哲学上导致了一种理性主义独断论,但是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对当时在德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虔敬主义神学或信仰主义独断论的猛烈冲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与法国启蒙运动最终导致了无神论的结论不同,德国启蒙运动通过对《圣经》的历史考证和理性批判而建立起一种理性宗教。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莱辛力图在理性知识与宗教信仰之间寻求一种妥协,他通过展示上帝对人类实施教育的历史过程,将理性与信仰辩证地统一起来。莱辛试图建立一种实践理性宗教的愿望及其在对立之中实现同一的辨证思想,对于康德、黑格尔等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之辩是久富争议的哲学论题,曾一度在语言相对论的推动下达到顶峰,后又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强势兴起下陷入沉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为这一论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使之以"新沃尔夫主义"的崭新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本文将重点围绕普遍认知与即时思维之争、普遍语法与双轨进化之争这两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求索和解读。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新沃尔夫主义向我们揭示:不同的语言类型本身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加深人类自我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以及推动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丁·路德是基督教新教的奠基人。他通过《圣经》的翻译与诠释,成功地将基督教信仰与德语结合起来,奠定了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新教神学之理论基础,并从中发展出了新教的神学诠释学。他所主张的《圣经》理解的信仰优先原则、文本的自明性原则,深刻地影响了诠释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是当代著名的美籍德国神学家、哲学家.他毕生从事系统神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系统神学》、《文化神学》、《新教时代》、《存在的勇气》、《信仰的动力》等等. 作为一个系统神学家,蒂利希最重要的著作当推洋洋近百万言的《系统神学》,因为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神学研究之总结.但作为一位有所建树的宗教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特色却集中体现在《文化神学》一书中.蒂利希一生的基本思想具有比较严格的一致性,他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德国著名神学教授保罗·阿尔托依兹 (PaulAlthaus) 的专著《马丁·路德的神学》已译成中文出版①。该书作者围绕着马丁·路德对“因信称义”教义的理解,系统、准确地分析和解释了路德的神学思想。书末的附录一和二探讨路德在与其对手的长期的辩论过程中对“爱”与“信”在“因信称义”学说中的辩证关系的思考。路德最终的解释将“爱”及其因爱而做的一切好事看作“真信”的标志,爱是信的见证,信心取决于爱。这样他就将“爱”而不是“信”置于“称义”的根本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红字》中异质文化的独特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霍桑的一部代表作,语言含蓄优美,寓意错综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其间既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反清教主义思想,又有传统宗教文化蕴含的清教主义思想,《红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融合两种异质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表达了作者改造现实的一种理想,显示了美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罗蒂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逻辑实证主义、蒯因和戴维逊的语言哲学,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融合在一起.试图把英美分析哲学和它的大陆哲学对手结合起来,铸造某种新实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联盟.因此.他批判了分析哲学,解构了作为认识论的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提出了一种后哲学文化以对抗传统哲学的表象主义和基础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托马斯主义——这个现代天主教和梵蒂冈的官方哲学,是为数不多的现代资产阶级公开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流派。战后三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宗教唯心主义的神学以致命的打击,使宗教的影响大大下降。同时,在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兴起了所谓“时髦”的哲学——结构主义、激进哲学以及西方马克思学等流派,也使新托马斯主义这个客观  相似文献   

14.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新托马斯主义是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Aquinas)的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其标志是1879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LeoXⅢ)以特别的通谕号召“重建托马斯主义”,宣告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是天主教会的“唯一真正的哲学”。“新托马斯主义”一词,则首先出现在1894年比利时卢汶哲学协会出版的《新经院哲学评论》上。新托马斯主义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唯物论的出现,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他的人本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与宗教神学进行否定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入学思想,对哲学中人的原则的确立作了最后的深化,为现代人类学思维范武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人文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主义是古代希腊文化的重要内涵。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驱散了中世纪人们观察世界和认识自我时由信仰和幻想所形成的迷雾,人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苏醒而成为独立自由的人,重新发现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权利,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多元民主。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是新教改革的中坚,启蒙运动的先驱。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引发了欧洲社会空前的深刻变革,使欧洲历史从古代朝着现代的方向迈进,迎来了现代社会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卫礼贤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来华的德国新教传教士。他在青岛生活、工作 2 0余年 ,致力于办学、研究和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等文化活动 ,把《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十余部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作品译介到德国和西方社会。卫礼贤通过反省 ,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 ,揭示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从而指出人类今天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家。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他创立了“三唯”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他否认教士阶层在人与上帝间的“中介”地位及种种特权,其坚定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进步性。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是逐步形成的。经过终生不懈努力,他成了西方宗教界最为高产的作家,是至今被评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他的著述给了分裂的德意志以语言上的统一,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他的功绩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对他的总体评价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9.
怎样从康德哲学主流的先验唯心论和不可知论中,正确理解其哲学革命的意义和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是本文探讨的主题。康德开创了西方哲学的新时代,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重要位置,以人的本体论取代神的本体论。以先验唯心论形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不可知论形式发挥反神学的人本主义,体现了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所具有的特征。他既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来源,又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先驱,预示了它的演变趋向和某些特征。研究康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怎样从康德哲学主流的先验唯心论和不可知论中,正确理解其哲学革命的意义和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是本文探讨的主题。康德开创了西方哲学的新时代,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重要位置,以人的本体论取代神的本体论。以先验唯心论形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不可知论形式发挥反神学的人本主义,体现了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所具有的特征。他既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来源,又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先驱,预示了它的演变趋向和某些特征。研究康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