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际法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本世纪得到广泛运用,因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交际。交际法把交际能力定义为在适当的情境应用适当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情境得到强调。交际教学法原则上同样重视语法结构和词汇。但是,如果只有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显然不足以实现交际,学生们还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语言。交际法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真实情境,负责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督促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也可以做一名交际伙伴,直接参与学生的交际活动。交际法还要求教师能根据课…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交际工具,和特定的民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存、又互为制约的关系。学习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理应把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围绕该学科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恰当地揭示同汉语教学紧密相关的种种文化因素,注重并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以使学生既能达到较高的知识文化层次,又能尽快掌握有效得体的汉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学习者的交际需要这一主题已逐渐为我国的英语教育者所熟悉和接受。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60年代末,这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使语言教学得到了新的启示。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于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SyntacticStructures)一书对长期影响语言教学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一强化方式不能解释人们运用语言的独创性,掌握语言也不等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掌握语音、语法、词…  相似文献   

4.
电视录像教学具有直观性、情景性、艺术性和形象性等特点,能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达到视听结合的最佳效果.1.可以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我们知道,人们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脱离了具体的情景,学习语言就会十分困难.在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是一定环境的产物.学习语言如果有了适当的语言环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录像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逼真的情景,具有声音和形象结合、语言和情景结合、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结合的特点.这样置学生于外语环境之中,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录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听得到、听得懂、标准的、在交际中使用的多种多样的自然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够在这种语言、画面、音响、视、听、说多方结合的语言环境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就是说,录像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会语言现象,掌握语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具备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恰当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修辞,作为一门“有效使用语言的艺术”,和交际、文化及写作密切相关。本文从修辞与交际,修辞与文化,修辞与写作三个层面论述了系统修辞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深远意义。并指出系统修辞教学可拓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促进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英语的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语言作为交际"的教育理论,主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语言教学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生活情景的交流,以促进学生语言流畅性的发展,而不单单是准确性的提高;传授学生在课堂外自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巧。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通常很自然地运用到语言技能的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生活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哪一种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  相似文献   

7.
任务型教学(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初产生的交际法,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影响甚广、普及全世界,它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推动极大。为进一步发挥交际法的优势,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我结合对交际法理论理解和自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就交际法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同行指正。 一、交际法的特点 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社会交际是其主要功能,语言不仅仅是受规则支配的生成句子的体系,同时是表情达意的体系,交际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目标而设计出交际大纲组织语言材料和教学过程交…  相似文献   

9.
郭丽莉  秦凯 《理论界》2005,(5):132-132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体现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陆海曼 《学术论坛》2012,35(12):215-218
当前,提升学生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任务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由教师布置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正确运用语言获取和交流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口语作为一门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在语言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地位,从而实现语言存在的实际意义———交际作用。因此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应当在交际教学法的指导下与口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在中国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教学环境下使用的一种交际式语言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成功地把交际成分溶进了曾以传统方法学习外语的学生的学习大纲。招贴文字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直接手段被搬进课堂,作为扩展性课堂重点进行语言流利训练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龚琼兰 《天府新论》2005,(5):139-142
交际教学理论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使语法规则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而且包括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交际教学理论的另一个方面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即学生主体论。对此,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语言输入、语境实践和语言运用。在语言输入阶段要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在语境实践中训练语言能力和在语言运用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注意认知学习策略的启示和运用,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以达到既掌握语言知识,又锻炼语言能力,既掌握交际策略,又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宏莉 《兰州学刊》2005,(6):301-302
俄语教学不能以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为目的,而应该把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作为主要任务.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文化意识的提高.将文化导入原则贯穿于俄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语言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作用,以及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倪海燕 《云梦学刊》2001,22(2):99-101
现代口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向学生输入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信息,并指导学生运用于口语实践,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文化冲突,达到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小组活动教学作为班级集体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在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上有着显著的效能。本文紧密结合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组活动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了运用小组活动进行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通过对一次口语小组活动实践教学的观察和问卷调查,验证小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假设,并对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从课文背景知识、语言内涵和交际应用知识各个层面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话语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口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说话的规则,在独白训练中提高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注意话语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从而使留学生的话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报刊语言中长句多,留学生读起来吃力。长句不讲不明白,也可能越讲越糊涂。制订化长句繁难为简易的教学方略,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坚持循环往复、加强重现螺旋式提高的原则,可以提高留学生阅读速度和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时阳 《理论界》2006,(11):241-242
英语教学的高耗低效是长期存在的事实,如何改革外语教学方式,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是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对英语教学目的和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语言、教育、交际实质的分析,提出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教师和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的教学方式,明确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观点,希望对英语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