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艳林 《山西统计》2003,(8):48-48,51
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地区之间或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由于这种不平衡引发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政支付不平衡是必然的,而市场本身对这种不平衡又显现其失灵性,不能够自动调节。基于此,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予以调节解决是一种必然选择。这种转移支付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广泛使用。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体制补助、税收返还、专项补助等各种形式构成。1995年后又实行了过渡转移支付办法,由此增加了对部分困…  相似文献   

2.
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自改革以来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1994年开始实行完全不同于以往财政管理体制的分税制,1995年,财政部推出了中央对地方的《过渡期转移支付方案》,从而开始实行适应新财政体制的较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1996年财政部对《过渡期转移支付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使之趋于规范化。中央在制定对地方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时,主要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在利益分配格局上,同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保持一致,不调整各地方的既得利益;二是尽量兼顾公平与效率;三是在中央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重点缓解地方财政的突出矛盾,体现对民族…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现行财税体制运行现状,认为税制设计有待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合理,致使县、乡财政困难;城乡公共服务存在很大差异,东西部区域差距仍在扩大.文章提出,改革与完善财税体制应以改革政府体制为切入点.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实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取消农业税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实践.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央已用转移支付为取消农业税后陷入困境的县、乡财政埋了单,但县乡财政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当前县乡财政须审视转移支付政策,因时制宜,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助推取消农业税后的县乡财政加快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开始,以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目标,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试点单位不断扩大,资金范围不断扩大,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业务流程及支付程序日趋规范,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6.
财政集中支付也称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集中到国库单一帐户,所有财政支出均由国库直接支付的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严格的财政预算管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将一般均衡模型扩充到包含政府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然后在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下,建立起四大区域政府转移支付模型、转移支付对公共品增加速度的影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各县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同时,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宁波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进一步强化统筹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落后县市的扶持力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异质性是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假定.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在利益差别上均有异质性,使财政转移支付在政治利益驱动下的出现地区性偏差.这种偏差反映了政治决策机制与经济决策机制之间的不完全相容,仅靠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也许会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利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偏离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庞璐 《山西统计》2003,(5):48-4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们迫切要求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防止错误和舞弊。可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执行与监督机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执行与监督机构的安排和运行效果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成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该交由有丰富会计和管理经验、对企业情况非常熟悉并…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效应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财力效应,转移支付直接改变地方、中央的财政关系、区域财政的收入分配关系,文章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下,分析转移支付净值、本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发展趋势,粗略的分析转移支付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刘华  景迪扬 《统计与决策》2016,(11):147-150
文章利用2003-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对营改增、转移支付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营改增不会明显弱化中国的财政分权,地方税和转移支付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不相同,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地方税对财政分权影响显著,转移支付影响很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对财政分权影响更显著.研究认为,为了保证中国的财政分权不被弱化,对发达地区应以控制转移支付规模为主,欠发达地区应增加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财政收支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实证了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整体上发挥了均衡省际财力差异的积极作用.在省际财力再分配中,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各个构成而言,税收返还加剧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一般性转移支付缓解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专项转移支付在均衡省际财力方面呈中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至2003年,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规范单位财务、提高会计资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根据财政部与财政厅关于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的要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作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在领导的重视下,这一改革被提上财政部门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一股性转移支付为例,对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分析模型,揭示机会主义产生的制度缺陷,以便从角度对地方政府机会主义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黄微分  高勇 《统计研究》2009,26(11):16-21
 服务业统计调查是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是促进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迫切需要。本文在比较综合的基础上,对我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对各级统计部门实施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规范我国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个指标,采集2009年的样本数据,以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应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使各地方政府逐步拥有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保障居民最终享有大体均衡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公共治安以及公用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必然对经济立法产生重大影响,经济立法应随之进行调整,建立与知识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经济法律制度,反映知识经济的特点并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应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方面;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核心;规范公司企业立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立法也应随之调整.  相似文献   

19.
李计明 《山西统计》2003,(8):8-8,10
自1995年上海率先拉开我国大陆政府采购制度的序幕后,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很多省市试行,但总体上现还处于起初阶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是我们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它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收入管理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