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谈英语的体     
研究英语的体应从研究动词情景入手。动词情景的分类应以三对内在体性为依据 ,按一定步骤进行。动词情景的内部时间构成成分与它们的内在体性有着密切关系。体就是看动词情景的内部时间构成成分的不同方式。体可分为三对体义。在英语中 ,体除了借助进行体和完成体表现外 ,更多的可借助时态或词化形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把英语动词的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法范畴来讨论,通过探讨体范畴的标记式和本质来澄清语法范畴中的部分争议.体范畴包括体性和体态两个子范畴,分别有不同的功能和分类.体性和体态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英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界限的关系,把动词的用法分为“完成”用法与“未完成”用法两种范畴。“完成”用法表示达到某种界限的行为,而“未完成”用法不表示行为是否达到界限,只说明行为存在的事实。两种用法与动词的体性有密切联系。英语学习者掌握这两种用法的区别以及它们与不同体性动词的配套关系,能更正确地使用英语动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英语中不同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共现时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几种语义特征,通过一些典型例句体现动词情状对进行体结构语义的影响,得出了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相互作用而实现完整语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俄语动词的时、体与英语动词的时态是两个十分复杂的语言范畴.在学习第二外语——俄语或英语——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往往自然地由英语动词的时态联想到俄语动词的时、体或由俄语动词的时、体联想到英语动词的时态.本能地用英语动词的完成时来代替和套用俄语动词的完成体.或试图简单地在两种语言动词的时、体和时态上划一“等号”.如用英语动词的一般时、进行时去套用俄语动词的未完成体,或用俄语动词的完成体去套用英语动词的完成时等等.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作用上的某些不等值差异以及两种语言中动词的某些范畴的实质.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讲解.  相似文献   

6.
be过度生成是英语二语学习者经常犯的一种错误,从形态变异或过度被动化角度不能解释这个问题,最多只是涉及了其中的部分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回答为什么be会被过度生成。基于情状体假设来分析,be过度生成可能受动词情状体影响,状态动词可能最容易出现在这类结构中。达成动词和一些完结动词由于表达结果状态,也容易在该结构中出现,它们与状态动词的关系可以借鉴当前关于状态、状态变化及致使状态变化三者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Croft对动词情状体的二维描写方法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进行体作为英、汉语中一个共有的语义范畴,考察英语进行体的主要表达方式BE VPing结构和汉语进行体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正在/正 VP"结构在语义、与进行体兼容的动词以及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通过分析认为汉语进行体是客观情状的一种体现,英语进行体是说话者主观意图的一种体现,这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目前一些语法著作对英语动词进行体研究的某些局限性,区分了由进行体这一语法形态表示的体态意义与动词和句子中其他成分构成的体态意义。由此得出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基本语义是说话人选择从内部焦点观察情景,关注情景的内部结构,并借用动词进行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情景的主观看法。  相似文献   

9.
情状体对动词一般过去时标记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对本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写作作业中收集的记叙文语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情状体类型标记顺序为完结动词、达成动词、活动动词和状态动词,与情状体假说的预测基本相符,完结动词和状态动词的情状体标记比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情状体对动词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会随着英语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动词时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动词时体时所犯错误的原因,旨在帮助广大读者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排除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学习和使用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1.
论英国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刑事诉讼中,品格证据不仅涉及证据的相关性,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还涉及证人的交叉询问规则以及在特殊案件中对被害人的利益进行特殊保护等问题,因而其规则本身极为分散、复杂。笔者通过简介英国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以及2003年《刑事审判法》对品格证据规则的修改,以期对建立我国的品格证据规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语言个性。中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学翻译中应尽量发挥译语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译语的个性与魅力。在语性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学翻译中英译汉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展示汉语的个性美,能为文学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汉英“字”、“词”本位对应基础上建立的汉英文字比较平台 ,对汉英文字共通的基本书写单位———笔画 ,汉字构件与字母造型 ,汉字整体与英语成词进行物理空间架构比较。在文字比较的下位分析中 ,注重结合中西民族传统思维 ,探讨汉英文字构架在静态表象和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区别性特征 ,力图揭示出汉英文字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同源异果的另一种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选择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谚语的语用分析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理解对于谚语翻译至关重要的,从英语谚语的语用功能和它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方面分析谚语的特征,并借鉴L.Venuti的"异化与归化"策略来阐述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通过分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几种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强调了大学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苔丝是哈代全方位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主人公。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大胆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美丽善良的失身少女苔丝所具有的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作品反映苔丝的悲剧除各种其他因素外,同时也是性格与社会现实矛盾的悲剧,是理想人格的悲剧。苔丝内心世界的朴实性、纯洁性、善良性,她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性,她在道德上囿于传统的保守性,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苔丝的性格系统,从而使苔丝悲剧形象鲜活、感人,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上百年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作品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反讽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奥斯丁在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上把反讽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傲慢与偏见》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因传播文化而生,也因创造文化而在。在文化传播与创造的交互中,大学作为“生长着的个体”,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当前社会转型与发展中,大学对文化品格的坚守和重塑,体现在“校园人”身上,所采取的举措更应是鼓励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这不仅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身份认同和办学特色优势的形成,还有利于促进新文化的生成,具有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力量。本文基于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一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试着从大学品格构建的角度展开分析,力求对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