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法律多元论揭示了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多元法律格局;运用乡村都市化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都市化的实质,指出乡村都市化侧重于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法制度和观念由此大幅度进入都市化的乡村;考察了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发生的典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依据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决定论分析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文化背景,从而解释了这些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质上是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文化冲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在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通过文化整合来处理冲突,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法律多元论揭示了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多元法律格局。文章运用乡村都市化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都市化的实质,指出乡村都市化侧重于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法制度和观念由此大幅度进入都市化的乡村;考察了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发生的典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分析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文化背景,从而解释了这些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质上是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文化冲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在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通过文化整合来处理冲突,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华南地区,民间的五土龙神信仰对村落房屋建筑、村庄规划、道路建设等有诸多影响,但是在实施乡村都市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强乡村的改造方面往往忽略了村民的信仰习俗问题,结果可能产生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5.
石狮市从昔日的农村地区跃升为福建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域,其成功在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针对城乡一体化新的设想,文章提出城区都市化、城镇城市化、乡村城镇化三大战略及相应举措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村庄"等新型社区中,如何将传统农村的管理体系纳入现代的城市管理体系,解决社区转型中政府权力与社区权力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派驻"工作站"等机构进入社区来协助社区的"过渡".深圳市A社区正是这样的尝试者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深圳市A社区这一案例来诠释政府权力与社区权力在社区转型中面临的冲突及原因,希望对我国的城市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人类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与重要的影响。而由于在物质基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其进程与结果也总是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由这一剧烈社会变动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乃至“城市危机”,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也是如此。从城市化的历史看,这一进程在人类社会中已持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知识化、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特点。按照一般的分类原则,城市化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中小城市化与都市化三类,但与一两个世纪前英美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同,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标志的“都市化”模式在当代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都市化的影响并不限于数量有限的都市人口或几个国际化大都市,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当代都市及其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一般中小城市乃至乡村竞相模仿的主流与中心,因而,在大都市发展过程中所有的优点与问题,一般都超越了都市空间乃至于民族—国家的界限,它们既是全人类都需要认真面对的生存境遇,也是每一个当代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难题。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都市化”新特点,其范围已超出了经济社会领域,并深刻地影响到精神生产、文化消费乃至于审美趣味等方面。在都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与精神问题,不仅直接促使了中国民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型,同时也为当代中国人文学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期笔谈就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人文学术对城市化浪潮挑战的一个回应,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研究中国城市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特别是城市化与精神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艺美学是实践性、开放性的间性学科,与都市化进程具有逻辑上的深度契合性.都市是文艺生产的中心领地、组织者和被生产者,都市化进程以变更文艺生产的方式来解构文艺身份、颠覆传统审美程式和异化审美价值,这导致了都市化进程的病态和文艺美学发展的瓶颈.为此,重塑诗性主体以反思文艺美学发展、求解都市病症,成了当下学界研究和社会发展的亟须.  相似文献   

9.
乡村工业社区是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模式。由于云南民族地区特有的边疆地域性和文化民族性特征,使得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乡村工业社区的研究后,建构出乡村工业社区的理论框架,并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带动了社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成员心理态势的联动发展的四个因子的论证,说明云南民族地区走工业乡村社区的发展之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握新时期岭南文学的趋向?首先要从近10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这一时代特点来考虑。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现代工业文明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城乡经济生活的大调整和新建构,体制改革中“市带县”的社会区域的结构方式的重新组合等等,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田园式生活急剧向城市化转变,思想文化也由封闭转向开放更新。岭南文学在反映这一历史变革进程时,也实现着自身的蜕变。它集中体现在反映的生活对象上,是把视点愈来愈集中到“城市”。不论是写乡村题材还是其它题材,岭南文学都有一种“城市化”或“都市化”  相似文献   

11.
乡村越来越成为社会构件(social constructs)或地理学想象(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这主要源于西方人口的逆都市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大量来自都市的中产阶级移民。同时,乡村"景观"正在由变动不居的人口重构持续重塑,并日益偏向都市消费品味。"殖民化"可以成为考察乡村表述及其变迁的有效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12.
李钢 《兰州学刊》2010,(4):71-74
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社会转型,使传统的“乡土中国”变成了现代的“流动中国”,这无疑给广大乡村社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与此同时也给传统的乡村养老体制带来了冲击。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改革与创新乡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将以我国西部地区贵州省的W村为个案来调查分析乡村社会转型中村庄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怎样从审美角度来思考青年问题,和怎样从青年角度来观察审美现象,这是一个尚未被纳入大多数研究者视野的新课题。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王德胜撰写的《生命与美的交融──青年审美心理学》一书,对这一课题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弥补了对青年问题研究的不足。该书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该书首先以“青年文化与青年审美主体”、“青年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为题将问题提出,接着集中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区应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其中提出的"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这一机遇,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老年教育的创新之路,这不仅是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农村老年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后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也是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日趋走向“都市化”(Urbanization)的今天,都市规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正象有人所说,“二十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都市化的浪潮波及到世界各地。”都市化已经和工业化、现化代一起,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因此,世界各国,上至政府首脑,下  相似文献   

16.
乍看起来,以下问题也许不难理解:是什么因素吸引一位学者对像达卡这样一座城市的空间进行社会研究,并且确实基于列斐伏尔所提出的空间生产概念进行研究.本书的关注点,不是放在界定"城市"这类(尤其是在非西方、解殖民化的语境中)有问题的观念,而是放在都市化的过程(同时回避了都市化理论)之上,并且放在识别空间生产的三个连续的、相互...  相似文献   

17.
1983年5月,唐山市实行“市管县”的试点,把唐山专区的十个县划归唐山市领导。实行市管县的目的是解决“条条”与“块块”的矛盾。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这对我们是一个完全新的课题,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里仅就初步想到的几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实行“市管县”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的意义 早在1949午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7页)实行市管县,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毛泽东同志“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  相似文献   

18.
反贫困文化:中国乡村跨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贫困文化:中国乡村跨世纪发展战略高长江对于世纪末的人来说,“跨世纪”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乡村跨世纪”则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中国乡村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这不仅是乡村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与整个中国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中国的国命...  相似文献   

19.
确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措施.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番哲学的考察,一、现实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重大课题确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机制,是摆在处于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实际上,早在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实现之时,这一课题就提出了.从那时起,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面临着既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须以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为前提的原则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又按照社会主义的“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要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的计划经济原则来组织商品经济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以及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责任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