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美国的民族精神与实用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历史文化环境孕育了重视行动和效果的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又培养了美国人的求实态度和进取精神,并且适应了美国人对付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的要求。所以实用主义精神成为美国的一种民族精神,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深刻认识美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都有自己的哲学理念。根植于美国独特历史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作为美国外交战略的哲学理念依赖于两个前提 :一方面是其作为大众哲学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另一方面是其作为“官方”哲学对美国外交战略决策者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外交战略 ,在实践上具有战略决策的短视性、政策执行的随意性、战略关系处理的灵活性、价值观上的双重标准以及外交实践上的言行不一等特征 ;而从思想上看 ,如果说孤立主义反映了实用主义的务实传统 ,那么扩张主义则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创新”(或冒险 )精神。如果说现实主义表征的是实用主义的“功利”灵魂 ,那么理想主义展现的则是实用主义的“合法”衣衫。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和代表人物的詹姆士,其实用主义哲学不过是美国民族性格的理性反映。詹姆士实用主义以其气质哲学、效用哲学、平等哲学和权宜哲学的特点,反映着美国民族崇尚具体、实际的天性。詹姆士实用主义特点与美国民族性格的巧妙结合,为哲学探索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实用一词,在常识中被理解为图实惠,为我所用。在辞典上被解释为实际使用,或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而在美国早期实用主义哲学中,实用却特指概念的意义在于它引起的行动,它表现在真理观上主张真理必须有用;表现在哲学观上主张哲学应有益于人生;应用在美国实际生活中便表现为“求实、进取、行动”的民族精神。 诚然,实用主义哲学有着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性质也是不可抹煞的,辩证地剖析实用主义的实用范畴,有助于给实用主义哲学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科技哲学的诠释.希腊各流派的自然哲学可以概括为"始基演化说","公理"则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大厦的基础.小农经济、性本善、人际关系以及实用主义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始基".小农经济是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性本善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假设亦即"公理",人际关系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实用主义是个人在传统文化中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7.
罗蒂把欧陆后现代思潮理论和美国实用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对新实用主义进行了阐述,对未来文化形态进行描述,提出了所谓的“后哲学文化”理论,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以解释学取代认识论、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以弱理性替换强理性。罗蒂提出其政治信念:民主先于哲学、政治与经济平等、西方民主政治应该拒绝追寻基础等等。后哲学文化的效应早已超出哲学范围,渗透到社会、政治、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实用理性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基本特征,千百年来对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实用理性和纯粹理性的区别与中西实用理性精神比较入手,指出我们民族的实用理性包括三个要素:实用主义、实利主义、人道主义。然后着重从当代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改革开放实践出发分析实用理性的表现和特点,指出其利弊,进而为对国民性格的把握乃至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基础上重建提供清醒的认识和可供观照与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爱默生的实用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三大论题,即:宗教、实践和真理.作为早于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先驱人物,爱默生的实用主义哲学既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又开启了新的哲学传统,对美国的实用主义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思想常被诟病没有完整的体系,但那些简短的论见,正是撞击历史铜墙铁壁发出的火光,也是燎原整个美国实用主义传统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产生于美国社会的实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历史上一个影响重大的思想流派。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第一次系统而生动的阐述。它鲜明地表现了实用主义强调“实用”的根本特征,典型地反映了“求实、进取、行动”的美国民族精神,是十九历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本文的目的是,客观地阐述与分析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理论,澄清在对詹姆士实用主义研究中的一  相似文献   

11.
实用主义与中国传统语言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先秦时期,语言学意识萌芽于政治论辩和道德教化之中:汉代训诂学的形成是当时社会提倡"尊儒""解经"的直接产物;音韵学的兴起,根本目的也在于通经释道和诗词歌赋;修辞观的闪现基本上是文论诗话的附属品;语法研究的薄弱,恰好证明了中国传统语言学重实用,轻本体的特征;对汉字形义关系的研究,出发点是为了解释意义,是训诂性的,也是实用性的。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实用主义思想,除了"实用"本身的合理性以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学的视野看,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因此,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是西方文化的两种基本精神,从而理性与上帝构成了西方人的两大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本文拟从西方文化精神支柱之一的希伯来精神出发,探讨这一文化精神对塑造犹太民族,形成西方世界"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中的巨大作用并以此作为启示,探讨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具备何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铭贤学校以"学以事人"作为校训有着深厚的思想背景。"学以事人"校训明确以"人"作为归宿和出发点,蕴育着人文精神取向,这种精神是对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反动,是先秦儒家"事人"思想和西方文化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学以事人"校训把"学"由空疏的章句、义理转向现实的人事,体现出务实践履的实践精神,这种精神是对当时空疏学风的匡正,是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教育的运用,更受到当时流行的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学以事人"中"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中华本位、中西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西会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阻力及个性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困扰着中国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群体本位、伦理主义、重人际关系、保守性、缺少历史感和超越感,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必须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建立以追求个体自由、个体意识、个体本位为核心,倚重理性、科学、主体意识、情感、个性、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化模式。扬弃的方式是建立针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启蒙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化培养,此理念要求教育目的从群体化到个性化、教育内容从给定式到选修式、教育方法从授受法到启发法、教育评价从排名导向到素质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分别从国家精神的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个体主体精神的培育三个角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精神。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从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总体视角概括和总结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精神。这种概括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确立了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确定了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主要范围和基本内容,建立了学习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经验主义实在观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原则;工具主义真理观否定了终极真理论;重疑求证的方法论突出了理性主义精神;改良主义历史观表达了反封建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因此胡适的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曾被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它无情冲击封建文化的堡垒,大力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中促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五四"时期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总和,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首先要研究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缘与内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崇德重义、持中贵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开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宽厚”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周易·易传》中的“宽厚”思想是中国文化中宽厚精神的总结 ,具有丰富的内涵 ,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明理学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精神 :忧患意识、求理精神、伦理精神、求实精神、力行精神、主体精神与开放精神 ,既是对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 ,更是对当时各种挑战 ,诸如 ,外来文明的挑战 ,理论形态转型的挑战以及价值理想的挑战的成功回应  相似文献   

20.
河洛理学有力地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精神品格。从文学观念看,由元结至二程,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道德功能,籍文以传道明心。从主题看,“理”的渗透和“道”的高悬,是河洛文学的一个显著标志。从人物形象看,“理学名区”的典型环境生成了独特的河洛文学里的典型人物,而河洛文学里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河洛理学文化环境。河洛文学真实地再现了河洛地区伦理状况,呈现了可能正在消失的那方土地上的理学文化,为中国地域文学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