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末 ,美国学者福山提出所谓“历史终结”论。其实柯耶夫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预言了具有精神理念的“普遍历史”的完结 ,而这种有开端和终结的“历史”观念来源于十二世纪的一位灵知人约阿希姆 ,作者通过对“理念”历史来源的追溯 ,对“历史终结”论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文学终结论"的现有阐释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黑格尔从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出发得出的艺术终结论;二是米勒等从文学与电子媒介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消亡论;三是朱国华等从文学与权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末日论.在文学发展的现实面前,所谓的"文学终结论"是禁不起推敲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文学属于"生命文化",当代文学虽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甚至"终结"的危险,但根本原因不在于"绝对精神"的演化、电子媒介的进步或权力资本的转移,而在于生命的危机和自然的终结.文学要走出"终结"的魔咒,实现自救与救赎,就必须与捍卫自然与生命价值的生态运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钱津 《创新》2010,4(3):46-50
中国具有先进性生产方式的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要提升觉悟与素质,成为代表社会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力的优秀群体,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快拉近劳动客体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劳动客体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国有企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是直接结合的。而国有企业性质决定的以人为本的经营能够比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以资为本的经营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借鉴了哲学家关于普遍史的思想,但没有注意黑格尔的普遍史思想的客观唯心论的基础.历史发展的方向性也不等于历史的终结.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历史不可能终结,即使是政治形态的终结也带有乌托邦的性质.自由民主制度对于统治合法性具有普遍的意义,是政权稳固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因素.但是,自由民主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允许不同形式的尝试和竞争.  相似文献   

5.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自发表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历来的批评要点主要针对自由民主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福山对黑格尔承认理论和科耶夫的历史终结论的片面理解。而福山建立其理论所基于的人性概念则为人们所忽视。深入分析福山的人性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和透彻地认识福山的错误所在,同时也为反思当代发生的科技革命对人性的异化,以及由此对政治和公共伦理产生的重大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思竹 《浙江学刊》2007,(1):45-52
历史终结论一度是一种时髦理论,其中尤以美籍日裔作家福山为主要代表。历史终结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据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理解,种种历史终结论大多仍在历史的神话内立论,事实上,终结的不只是一种历史概念,而是一种时间意识(最终来说,是人的一种自我理解)在人类意识中的主导地位。现代世界的困境不仅造成当代人的生存危机,也引起当代人的自我理解的危机,但危机同时也是机遇,一种突破历史神话的超历史意识也许是当代人得以获救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涉及到一个国家如何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乃至封建主义向社会过渡的问题.同一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到底会不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结构,实际上是这一争论的核心.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古代所有制形式,或者说三大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这一阶段,在东方和西方实际上表现出了不同的政治结构,即欧洲的封建制和东方的亚细亚的生产方式.这两种政治结构的根本区别是:在欧洲,尽管封建庄园内部存在着普遍的农奴制,但是诸多庄园和国家政权之间却类似于契约关系;在东方,整个国家是作为实体存在的,每个家庭和个人都作为实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失去了独立性.在东方,没有真正的私有所有,最多只有私人占有.皇帝和他借以统治整个国家的官僚系统的成员,和人民绝对没有欧洲式的契约关系,而是作为绝对的支配者,拥有者无限的权力和荣光.于是,这种社会呈现出如下特征:"专制主义"与"官本位";不存在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法;极强的顽固性与封闭性.这一切对于中国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在市场交易中基于价值规律而追求利润和价值增殖最大化的规则。马克思在经济手段的维度上肯定了资本逻辑的社会历史作用,又在资本逻辑被资本主义所利用的维度上批判了资本逻辑。作为经济手段的资本逻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拓展市场、形成了世界历史和世界公民。但资本逻辑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积极意义是限定在市场范围内的,如果资本逻辑超出了市场的限度,僭越到权力等领域,资本逻辑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就会遭到人们的诟病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杨天英 《探求》2012,(3):36-4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这部著作的标题被恩格斯冠以"终结"的字眼,其意义非常深远。然而这部著作的"终结"含义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哲学研究者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此"终结"之义并非德国古典哲学本身的"终结",而是指全部唯心史观的"终结"、旧唯物主义的"终结"、是"知识总汇"哲学形态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最新一轮争论的焦点是生产方式范畴之辨,虽然彼此观点迥异,但争论各方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论者对生产方式范畴的认识在视野上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学层面,在方法论上则未能摆脱斯大林式二元对立的线性因果决定论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因此未能准确把握生产方式范畴的本质规定性.从马克思思想体系所固有的整体性特质出发,遵循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方法,通过整体观照、领会和把握,得出:生产方式范畴乃作为唯物史观整体框架的逻辑结构第一层次上的一个中介性范畴,其本质规定性在于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现实转化提供一个中介或平台;生产方式范畴本身的含义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内容则是分工、协作和协调,其本质在于为实现某种形式的分工、协作和协调而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演进的三大趋势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在当代信用经济、股份经济和信息经济发展中 ,资本的内涵和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从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从实体资本向虚拟资本、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演进的三大趋势。这三大趋势从不同角度推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加剧了市场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也冲击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 ,为结束物支配人和资本统治劳动的历史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当年马克思所宣告的被剥夺、被炸毁、被敲响丧钟的资本依然持续在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创新。逐利本性推动着资本可以将一切能够赢利的要素和形式都资本化,因而具有不断创新、转换资本形态的变革功能。资本创新具有产业内部创新、创新产业、拓展区域等形式。资本的主导形态从当年马克思面对的占主导地位的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消费品资本等等,不断变革。资本创新造就了新的历史场景,这种新的历史场景是历史场域的表象化结构,也是资本拜物教的景观社会。虽然资本的一般本性和历史二重性作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资本创新和历史场景转换毕竟造就了资本时代的形态和特征,有着种种不同于工业资本主导时代的特质和功能。我们既不能用低于历史水平的教条主义对待当代,否认资本创新所造就的历史场景变化;更不能跟着后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精髓。问题的解答归结为一点,就是需要有当代的资本批判理论,从而呼唤新时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场。  相似文献   

13.
徐浩 《日本研究》2012,(1):36-41
日本股份公司资本制度大致经历了五个方面的演变:从固定资本制到授权资本制、从面额股到无面额股、股份回购从原则禁止到原则允许、公积金规制从严格到放松、最低资本制的采用与放弃.现行日本公司法给予公司很高的财务自由度.与日本相比,我国仍然保持传统的资本制度,严格贯彻资本三原则,然而虚假出资、虚假账目却很普遍.可以考虑简化现有资本规制,增加企业经营自由度,解决虚假出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和《远东经济画报》杂志社主办 ,上海恒泰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2 0 0 0年经济全球化论坛———资本市场及金融服务”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1月1 2— 1 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首先在开幕式上致辞 ,他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正成为全球村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洪教授在致辞中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它是以国际经济区域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猛拓展为基础产生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16.
艺术的终结 ——阿瑟·丹托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阿瑟·丹托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哲学与艺术、叙事与艺术史、意识形态与艺术界的关系.他认为,西方艺术史就是哲学剥夺艺术权力的历史.伴随艺术自我意识的到来,那种不断进步的、以叙事结构的艺术史终结了.而在某种意义上,"艺术的终结"恰恰表明了艺术的解放."后历史"的艺术为艺术转向人性的目的提供了可能,但这种艺术终结的叙事,是否又是一次乌托邦的精神想象.  相似文献   

17.
受传统解读模式的制约,学界的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研究常带有强烈的"决定论"色彩,人们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论断理解成一种"普适性"原理和教条,容易遮蔽这一历史观的价值指向,西方一些学者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和诘难.探讨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真实内涵和当代意义,必须认真对待和正面回应这些诘难.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必然性"的论述必须具体地、历史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行为与农地集中流转——兼论资本下乡的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全国掀起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浪潮.调查发现,一部分农地集中流转并非市场推动的生产要素自发流转,而是地方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等各种资源对资本和农民进行双重动员的结果.农地集中流转行为的发生嵌入在地方政治生态中,它既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目标责任的后果,又是其主动追求政绩、争夺项目资源的产物.地方政府运用政治、经济手段对农地流转的干预,不仅没有培育出完全竞争的土地流转市场,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合法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上的封闭性、功能上的权力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开放性和能力性根本对立,不能借因材施教而获得形式上的合法性.性别敏感教育正视既存性别事实,促进性别文化对话,又鼓励性别气质交融,努力超越性别设定,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解决性别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郑传贵 《学术交流》2006,(11):127-131
目前,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已被广泛用来解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项目绩效差异的原因。然而,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社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公共政策效率、促进政府治理绩效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构四个方面。韩国的新村运动之所以能比以前其他类似的运动取得比较成功的绩效,主要在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和重建社会资本的结果。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满意的成效,也不应忽视在提高和重建社会资本方面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