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埃及法老五个王衔中的第三个王衔Hr Nebw成为埃及学家们研究的课题至少已有一个世纪了.在该王衔诞生之前,金装饰已作为一种具有保护之意的概念植根于古埃及人的意识深处,而此概念在其演进过程中与荷鲁斯发生联系,因此,对该王衔的新的解释,即"金荷鲁斯".它起源于古埃及人"金"的修饰保佑观念.  相似文献   

2.
托勒密埃及是古代埃及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段统治相对于法老埃及来说是外来的政权形式,它的统治在法老埃及基础上又融合了希腊人的专制主义统治,从而形成了兼具东西特色的政权模式,经济上主要反映在国王的官僚机构对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等领域的管理上,体现出了一种垄断和专营的特点,这较之法老埃及时期的统治方式来说是一种更加严格的统治模式。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4,(4):27-27
在埃及尼罗河畔的阿比多斯,有座雄伟壮观的古庙,这座古庙是埃及法老塞谛一世为奥西里斯神所建的,几乎全部是用华贵典雅的大理石和精美的浮雕建成,  相似文献   

4.
源源 《社区》2002,(16)
芦荟(Aloe),系百合科,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野生品种大约300多个。芦荟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等地,这些地区的芦荟品种占世界的90%,埃及、加拿群岛、阿拉伯等地也有原产分布。在埃及金字塔所发现的《EbersPapyrus》(《耶比鲁斯、巴比鲁斯》)是世界上最早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埃及,法老历来是全部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托勒密埃及时期,大体来说,与法老时代土地所有制状况相类似,国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而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土地所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人所有权,出现了大量的私有土地。研究罗马时期埃及的土地所有制状况,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此时埃及社会特别是其农业经营情况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马涅托是出生于托勒密一世和二世时代的一位僧侣和著名的学者,他写了8部重要著作,特别是他搜集文献和口头传说的史料,写作了<埃及史>,使他成为古代埃及第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埃及史之父",在古典史学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埃及史>重要价值在于:他提供了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埃及法老史;其次,这部著作保留了古代埃及的神话与宗教思想、并把古埃及的神和希腊的神相匹对,有利于东西文化宗教思想的交流;最后<埃及史>的王朝体系为现代埃及学研究奠定了相对年代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紫云 《华人时刊》2004,(3):16-17
埃及,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王、木乃伊、尼罗河……充满神秘色彩的埃及,让人有着太多疑问,也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也许它过于神秘,加上电影、小说中附丽夸张的情节,以及法老的诅咒、外星人留下的金字塔,种种谜一样的传说,把它烘托得更加遥不可及;当然还有黑心的商托、狡诈的骗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恐怖分子……埃及,真的那样吗?  相似文献   

8.
小降落伞     
《阅读与作文》2007,(7):72-73
在埃及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传说。法老的墓室更是吸金纳银的大宝库。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法老的诅咒,千年难破解的谜团,忠实地守卫着法老陵寝的安宁,同时给奢望与法老分享财富的人们以惩罚。这些稀世珍品,在墓穴开启之后,仍被神秘的氤氲笼罩。  相似文献   

9.
方尖碑是古代埃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它表达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古埃及的法老们十分重视方尖碑的建造,把它看成是和拉神对话的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方尖碑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如今在罗马、巴黎、伦敦、纽约、伊斯坦布尔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方尖碑:方尖碑的定义、方尖碑的内涵、方尖的制造和方尖碑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埃及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时间范围包括 :史前考古 ,法老时代考古和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考古 ;空间范围根据埃及地理蒂貌的不同可划分成 :尼罗河流域考古 ,三角洲地带考古 ,东西沙漠与绿洲考古 ;埃及考古学对于了解、研究古埃及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古代历史最悠久的古文明 ,古埃及的遗物、遗迹最丰富。面对新的世纪 ,为了更“深”、更“广”地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结合经济建设 ,保证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国际合作 ;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 ;处理好考古发掘与文物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埃及考古学在埃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埃及考古学所提供的遗址、遗物及其奠定的基础 ,就不可能有今日埃及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认知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即客现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其中认知世界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中介。翻译研究与翻译涉及的互动的多重世界,主要是两种语言语篇的语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紧密相关。语篇翻译译者应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观语言世界,主要在预测目标读者所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和解读译文时可能获得的译文识解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的异同,坚持译文与原文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这一语篇翻译的认知啄刚,构建译文语篇的做观语言符号世界,借此译文读者便可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2.
人神对立与人神对话--中西文化差异的神话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欧洲的史前神话系统所关联的原始母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中西方塑造了两个本质上并不相同的神话世界.中国神话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等级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相互对立(隔离),无法展开实质性对话.西方神话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性和人的本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具有对话性,可以展开实质性对话.中西方不同的神话特征,通过各自民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递及强化,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署唐人刘肃撰的书籍,今传世者有<唐世说新语>和"<大唐新语>"两种,但二者内容相同,显是同书异名.那么,此书之原名是<唐世说新语>抑或是<大唐新语>?迄今为止,一般均认为<唐世说新语>为<大唐新语>的异名.但是,经笔者考察论证,现所存显然是<唐世说新语>,而<唐世说新语>实是明人伪造的一部书,并非刘肃原撰的<大唐新语>.  相似文献   

14.
幸福快乐作为一种积极的主观情感体验来源和存在于人所现实拥有的生活、工作、精神三个世界,每个人的幸福与痛苦大抵与其生存的这三个世界的结构、质量与功能有关。人应当追求和拥有完整和谐的三个良好世界,这样才享有全面的幸福和圆满的人生。但现实的人生往往是有缺陷的:或者生活世界不美满,或者工作世界不如意,或者精神世界有缺憾。缺陷也可以衍生积极效应与幸福体验。通过采取转移替代、人际建构、调节欲求、升华精神等行动策略,个体可以实现趋乐避苦获得幸福快乐。由此观点分析当今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偏高现象可以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生存世界不健全、不完善,生活世界的狭小、工作世界的缺失和精神世界的贫乏使得她们缺少趋乐避苦的界内利用资源与界际转移支持,更缺少化解矛盾、创造幸福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三分的认知世界与怀疑逻辑的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景颇族原始生死观的产生和形成 ,初步探讨景颇族原始生死观中的两个世界及两上世界的交涉与渗透。按照景颇族原始生死观 ,生者生活的世界和死者生活的世界之间有密切的交涉和渗透。生———死———鬼二界相对立而存在 ,而又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7.
张云鹏 《东方论坛》2012,(3):50-55,68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存在于世界中,但它不是现成式地存在,而是此在式地存在,所以审美对象有自己的世界。对这个世界不能定义它是"什么",而只能说"世界世界化"。如果要描述这个世界,那么它就是作为个性化标志的"风格"和作为可直觉到的世界的整体的"气氛"。用结构主义的观点看,"再现的世界"和"表现的世界"作为组分、作为要素构成了审美对象的世界这一系统,两者体现的正是审美对象的世界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从先验哲学的角度看,"表现的世界"和"再现的世界"构成为先验与后验的关系,表现物可以说是再现物的可能性,再现物可以说是表现物的现实性。它们二者一起并连同给予它们形体的风格构成审美对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论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环境是促使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埃及地理位置的封闭性使古代埃及人产生了孤立主义的情绪和以埃及为世界中心的思想 ;各种自然力如太阳、尼罗河和风强烈地影响着埃及人的世界观和宗教观 ;埃及地形、地貌的一致性使埃及人敬畏于一切破坏这种一致性的事物 ,进而把它们全部人性化 ;而埃及地形的对称性则使埃及人的宗教、文学和艺术呈现出对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姓名称谓在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社会学、文化学、哲学、史学、美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英语中的姓名称谓语加以比较分析,利用基本认知理论中的意向内涵、相似性和任意性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从"姓+名"和"名+姓"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以及姓氏和名字的来源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