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什么是“新经济” ?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严格定义。“新经济”的含义也仍不确定。刘树成、李实在《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一文中认为 :“新经济”主要有“宽”、“窄”两种含义 ,“窄”的含义是指美国经济 90年代的持续增长 ;“宽”的含义则指兴起于美国、扩展于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① 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则认为 :“所谓‘新经济’ ,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创新为核心 ,由新科技所驱动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②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 :“新经济…  相似文献   

2.
蕴含危机的美国“新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走出“滞胀”之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GNP的增长率由1990年的1.3%上升到1998年第四季度的6.1%;公司利润由1990年的4000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7000亿美元。面对如此繁荣局面,美国人开始大谈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然而,笔者认为,所谓的“新经济”,实际上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新的表现形式。换言之,美国目前繁荣的“新经济”蕴含着危机。一、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是美国的《商业周刊》。它说,“新经济”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3.
论文题目 :《论中国发展“新经济”》导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陈征教授一、博士论文摘要新经济源自美国 ,对“新经济”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中国自不等同于美国。近两年来 ,美国新经济热及全球 ,但对于“新经济”研究 ,仍有不少歧义。大家各自表述共性化的见解 ,而走出“美国阴影” ,拟从中国角度正视“新经济” ,就显得很有必要。从这一基点出发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 ,围绕“中国发展新经济”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探讨 ,有概念比较 ,有理论解析 ,有对策探索 ,有实际运用 ,从理论到实践联为一体。本文共分三个层面。第一章是导…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当知识经济尚未完全撩开其蒙面纱巾时,“新经济”一词又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听中,而且一“出世”就被视为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如何解读新经济,迎接新经济,是我们跨入新世纪门槛时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直面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何为新经济   新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自 20世纪 90年代的美国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 1996年 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分析了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提出美国出现了新经济。由于新经济概念兴起不久,人们对其含义的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近年来对于新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新经济理论体系代表人物层出不穷 ,如保罗·罗默、理查德·纳尔逊、罗伯·夏皮罗、以及道格拉斯·诺思等 ,这些学派对美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奇迹”各有研究侧重点和概念表述 ,如“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码经济”、“眼球经济”、“数字化经济”、“计算机经济”、“注意力经济”、“非摩擦经济”、“精神经济”、“零距离经济”、“知识经济”、“2 1世纪经济”等。但是“新经济”是美国及世界各地最熟悉的概念。1 9~ 2 0世纪的主流经济学派 ,包括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都认…  相似文献   

6.
到 2 0 0 0年 3月 ,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 10 8个月 ,创造了最长的历史记录。同时于 1998年开始消灭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其中低通胀率 ,高就业率也是空前的。因此 ,被称为美国的“新经济”的到来。与美国“新经济”相伴而生 ,同时对美国“新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 ,就是美国高潮迭起的企业整合重组。考查美国新一轮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因和特点 ,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美国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因和背景分析  进入 90年代以来 ,美国企业掀起了新一轮企业整合重组浪潮 ,迄今…  相似文献   

7.
最近,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未发表了一组文章,认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事实上,美国的“新经济”始于80年代,美国学者亚瑟·亚当斯在其论文《美国的新经济:如何管理它》中对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以及对人们提出的挑战作过深刻的分析①。1997年11月17日美国《商业周刊》载文重申了美国确实存在新经济。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国的“新经济”?其产生基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我们应如何看待它?它是否超越了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一般规律?这些都…  相似文献   

8.
(三)高科技和关国“新经济” 在自然科学的技术层次中,当前还有忽视保证大部分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性、生产性的技术,片面强调仅仅成为虚拟经济手段的某些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的问题。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条件下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本质上是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不是靠生产和服务而是靠“用钱挣钱”或者所谓“玩钱挣钱”。 美国把自己的这种经济称为“新经济”。其同义语还有“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因特网经济”“知识经济”。在美国和西方的主流宣传中,…  相似文献   

9.
《四川社科界》2004,(1):40-41
西南财经大学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刘崇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调整及其影响”,其阶段性成果是《试论美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等一组论文。这项成果以我国如何赶超发达国家为研究目的,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有关美国“新经济”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减速,这是周期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11”事件造成了美国经济“硬着陆”,冲击是休克性的,经济影响则是短期的。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因美国经济衰退而明显减缓。由于各国降息和扩大财政支出、美国军费剧增,以及低油价和低通胀等因素,2002年美国和全球经济将出现复苏。但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很不平衡,机遇与挑战互现。美国“新经济”经过调整仍有极大发展和扩散空间。欧元现钞流通,远期将与美元形成竞争格局,近期汇率仍处窄幅盘整。日本经济低迷症结在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应把握入世良机,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孔范今把20世纪中国文学放在“历史的悖论性结构”中来把握,探求“文学的补偿性调整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近年他进一步提出了以“现代转型”为观照视角的文学史观。他的文学史观秉持学理性的学术立场,力求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出动态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理论姿态,真正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复式结构”中得以多方位的整体性还原。  相似文献   

15.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17.
李奇志 《江汉论坛》2007,(1):120-123
清末民初的"英雌救国"小说有着深深的"性政治"情意结,其中的"情""色"叙事,基本上是被限定在民族革命国家命运的排他主义的框架中才可能存在.政治历史处境中的"情""色"被空前突出,民族革命的权力把"英雌"的"情""色"内涵紧紧地制约在"救国"的既定轨道上.  相似文献   

18.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9.
“概念创新”和“形象创新”是在前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一个符合经营思想创新要求的理念。通过企业生产力要素的变化过程,可发现它们对提升企业经营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对于指导企业创新实践的成功意义十分重大,能够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创新方法、人才管理、形象塑造等方面突破旧式,使企业以更先进、更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生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涛 《江汉论坛》2005,1(1):72-76
本文从现代名称理论的历史及具体争议入手,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名称理论与本质主义的密切关系,阐明明确认识本质主义论争对于正确把握现代名称理论的重要意义,并就学界研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