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经注》文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经注》中写景记胜的文字,最为历来人们所传诵,并被誉为“游记散文之祖”。明代散文家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跋寓山注》)但是不少文章根据清人刘熙载所说的“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艺概》卷一《文概》),以及“汉赋是以‘体物’见长”的观点,认为《水经注》来源于辞赋,甚至是“骚赋的支脉”,就很值得商榷了。《水经注》这部出现于六世纪初期的散文杰作,它的模山范水艺术成就之所以“撮荟闳博”,“粲若列星”,“妙绝古今”,实与时代风气的熏陶和优秀文学传统的滋育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一个宗法性的农业社会,人们和大自然似乎很早就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自然景物却直到魏晋以后产生的山水文学里,才逐渐由蕞尔附庸而蔚为赫然大国,一跃而成为艺术表现的独立对象。山水自然要成为文学的独立题材,其前提是它  相似文献   

2.
李建军 《兰州学刊》2009,(12):196-199
王士性的《五岳游草》在纪行中彰显出了气习旷达、气魄豪迈的作家主体形象,在写景中凸现出了气韵生动、气势恢宏的自然客体形象,在抒情论理中又展露出了气象雄奇、气局壮阔的主客交感形象,这些形象携带着磅礴的气势丰富了该书的审美意蕴,提升着该书的艺术水准,使其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中国文学散文之林。以《徐霞客游记》为参照,《五岳游草》一样地既以科学考察的内容成为山水游记中的异彩,同时又以独具一格的恢宏气势成为晚明散文中的奇葩。而且两书在具体风格上又各有千秋,其文学成就可以说是伯仲之间,难分轩轾。  相似文献   

3.
<正> 宋代山水游记是宋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发展了游记散文的优秀传统,开拓了新境域,获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游记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山水游记创作蔚为盛观,其作家作品数量之众多,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先秦两汉时期,史论、政论散文取得辉煌成就,但专以山水自然类为摹写对象的散文作品尚未产生。虽然在一些作品中对自然山水有过生动的描述,如《山海经·西山经》描绘西岳  相似文献   

4.
在对以《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散文中的山水描写和以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札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北朝与南朝山水散文在观察点的选择和材料的组织方式上,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手段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不同。这些差异或不同的产生,与二者对前代文学继承的不同侧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维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游记文与山水田园诗相辅相成,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文的魅力:形式自由随意,散体化倾向明显,在盛唐骈体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透露出淡淡的人文关怀;勾勒出唯美而不失现实的王维式的理想家园。王维山水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启迪了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散体化的有意尝试,对于中唐古文运动,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宋文学家陆游,不仅是一代诗豪,也是一代散文宗匠.他独创的日记体山水游记,自成一格,是其散文中的上乘之作.其<入蜀记>更具开拓之功,写景物,叙风景,记古迹,作考证,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种以独到的审美体验的文化型山水游记,颇具独创性.  相似文献   

7.
《永州八记》(以下简称《八记》)是柳宗元创作中备受后人称道的作品 ,是“柳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八记》赏析分析 ,一般认为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 ,在游历了湘江西岸的山水后写下的游记散文。文章以“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的艺术之笔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山水之美 ,寄托了贬居永州期间忧愁愤懑的情感。这些观点大多是从整体上对《八记》予以评价 ,而未对《八记》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 ,笔者在闲暇之余重读了《八记》 ,并对其作了一些新的探讨 ,观点如下 :一、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本文写于元和四年深…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柳宗元同为唐宋时代的散文大师,他们皆创作了较多的山水游记。仅就游记而言,苏轼的《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诸作,和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同是传颂不衰的佳作。但是,如果我们把游记文作为一种文体,进行一番历时性的考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游记是承接柳宗元《永州八记》再现自然山水的真实面貌的路子发展下来的。苏轼的游记尽管也有一些广为流传的佳篇,但作为一种文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美感性杨铁星《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为历久弥新。读者打开这束绚丽夺目的画卷,神游多娇的永州山水,若饮陈年醇酒,清冽芬芳,从中获得赏心悦目和恰情的美感享受。柳宗元把永州山水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揭橥和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文体,中国游记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和博大深厚 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旅游热的勃兴,游 记文学创作不仅日益兴盛.而且承负着更加多元、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历史地看,中国游记文学恰好正 式诞生于人文觉醒的魏晋时代,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特定时代精神孕育的宁馨儿。同时,这一时代 精神之于游记文学创作,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且具有独特的互动方式、途径与结果。从“游”的审 美精神、实践活动到艺术创造;从赋、书、序的多元选择到最终于“记”的定型;从“文学游记”与“地志游记” 的两向分化到相互融合;从《水经注》由他志著作向地志游记、由地志游记向文学游记的依次转化并跃升为 初期游记的经典之作……都无不如此。魏晋人文觉醒的时代精神催生出了游记文学这一奇葩.同时游记 文学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载体涵蕴、体现着这一时代精神.通过生命与自然的审美熔铸,赋予山水游历 的对象、主体与行为以生命、以哲理、以永恒.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明万历年间,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党派斗争剧烈。袁宏道精明强干,做官清廉公正,这就难免与当时腐败的社会政治发生矛盾。但由于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本身的软弱性,一旦碰了钉子,便想遁迹山林,置身是非之外,去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他一生性情洒脱,喜爱山水,每每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文学上,他是公安派的领袖之一,主张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诗文要发人所不能发。他的散文往往能因情写景,文笔秀逸,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满井游记》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一开始写道:  相似文献   

12.
在朱熹的散文中 ,比较富于文学意味的有三类 :一以写景为主 ,包括游记、亭台记等 ;二以记人为主 ,包括墓志、行状中的片断及记人物言行的短文等 ;三以抒情为主 ,包括序跋、书札等。他的散文写得既平正周详又简练明快 ,是宋代理学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创作实践 ,为我们理解理学家文学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西汉散文继承先秦“尚用”的传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关注民生,充满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创作表现出缘情趋俪的审美大势。由于对文学以情动人的特征的认识有所深化,“为情而造文”或“述志为本”的散文作品,一扫过去的教化、讽谏之旨,代之以慷慨悲歌或哀怨之音。写景散文的盛行,显露出明晰的山水审美意识;骈偶从原先的一种修辞手法变成了建构文章的基本要素,使骈文以一种崭新文体的姿态堂而皇之地挺进文苑。  相似文献   

14.
庐山作为一座人文圣山,不仅是“诗山”,也是“词山”。无论词之数量,还是艺术成就,庐山词都堪为中国山水词之翘楚,其发展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山水词演进的轨迹。本文以庐山词为切入点,从山水词与山水诗、书、画及游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观照中国古代山水词的演进规律:意象人文化趋势,山水词与绘画、书法逐步结合,游记文学要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山水游记体的奠基之作,历来被誉为散文中的精品,它们善于精微地描写自然景物,“语语指划如画,千载之下”,读之如置身于其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富有诗一般的韵味和情趣。明代茅坤认为;“愚窃谓公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唐宋八大家文钞·柳柳州文钞》卷七)。《新唐书》本传也说:“(柳)既罹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正是由于作者在流落南荒的孤苦生活中,对自然美获得了深切的感受,从而在山水游记中写出了充满个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反映了个人审美理想的自然美景,创造了深邃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少小离家老大回,对故乡的山水反而不很熟悉,近来喜读付通先同志的游记散文集《天堂游踪》,立即被书中真挚的感情,丰富的知识,新颖的角度和铿锵的文字所吸引,一遍通读下来,又择要细阅,可谓爱不释手,余味无穷。 我以为这本书有以下的鲜明特点: 一、感情真挚 寓庄于谐 散文是美文,更是真文。作为散文的一个品类——游记散文,同样也应具有这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既是北魏郦道元撰著的一部优秀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鸿文.它在写景的同时,往往将抒情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拟人山水,移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它之前的东晋南朝山水文中,也可见到这三种情景结合方式,<水经注>借鉴了它们的创作技巧,甚至有的地方还对其直接加以引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与旅游文学的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士人漫游的中国旅游文学,伴随着士人漫游的历史脚步,经历了山水诗到山水散文再到游记文学的发展历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这是旅游带给文学的深刻历史影响。反过来,旅游文学通过对旅游景观的文化渲染和宣传包装,造就、提升了景观的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对旅游活动产生了积极引导作用。这是文学带给旅游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辉 《南方论刊》2015,(3):97-98,96
《文心雕龙·物色》篇在讲述如何描写景物时,将《诗经》中的写景作为标准,并从《诗经》中选取《周南·桃夭》、《小雅·采薇》、《卫风·伯兮》、《小雅·角弓》等十个篇目从"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等几个方面精要概括和精彩分析,并总结出《诗经》写景状物的最大特色是"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由是,我们也通过《物色》看到了《诗经》文学语言的最高价值,即《诗经》语言不是在为事物"命名",而是表现事物的"质"。  相似文献   

20.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柳宗元谪居柳州时期唯一纯写柳州山水的散文,他仅用不足五百字的笔墨,记载了近治十多处景物。无论在写作手法还是为文谋篇上,都与永州时期的山水游记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差异折射出的正是柳宗元屡屡逢殃的仕宦历程中,在心性人格、处事态度、理想情志等各个方面的坚守或改变,反映出他当时真实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