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就哪一种意义来说,文学都是民族的自觉,它的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是回族人民斗争生活土壤所萌生的艳丽花朵,是回族人民为祖国文学宝库贡献的一笔丰实的财富。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它便以引人注目的成就,活跃在祖国的文坛上,几经盛衰,至今己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探讨回族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民族特点,对于促进回族文学的研究,繁荣回族文学的创作,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近年来对回族文学研究的情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在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回族人民的创造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回族的文化遗产中,有没有神话呢?这是关心回族文学的人们目前正思索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1982年第3期《新月》杂志上曾首次介绍了几个回族神话材料,这里试对回族神话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回族文学的研究,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着回回民族的新生,祖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形成,对回族文学的历史及现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先后发表在宁夏、甘肃、青海以至一些全国性报刊上的文章,有的介绍了回族地区文艺运动的情况,有的对于回族作家的作品、回族民间文学进行了评论和研究。但是,随着“左”的思想的侵入,所谓“地方民族主义”罪名的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云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从古到今,回族在不断的发展中,创造了自己丰厚的民族文学,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也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在这里,就回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概貌,简叙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回族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有两个不同向度:中亚华裔东干族文学和中国回族文学。解读两族文学中的共有意象和文学成长环境会发现,虽然两族文学同根同源,但在民族性建构方面,东干文学偏向中国汉文化色彩,回族文学注重伊斯兰文化特征。以互为参照系的方式观照两族文学,还会发现东干文学对弥补回族文学发展断裂性的民族文献价值,以及“寻亲文学”、“寻根文学”等两族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搜集了发表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报刊杂志上关于回族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和评论,本文对当代回族作家文学的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做好民族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辉煌宏大的文学艺术的世界之林中,回族文学,以它强劲的生命力顽强而独特地生存着。回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壮大,也是由五彩缤纷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又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沃土培植,由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血汗浇灌的结果。然而,要充分认识回族文学的特殊性,就必须从伊斯兰教与回族文学的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一点进行认真地研究与探讨。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做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8.
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自1986年9月成立以来,在研究规划和选题上突出民族特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已列为国家“七·五”规划主要项目的《回族文学史》方面。迄今为止,已编写出七部书稿,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奖者达11人次。  相似文献   

9.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的不断落实,回族文学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回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使它与自己所从属的民族的历史地位相称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回族民间文学与回族作家文学的比较研究,使回族文艺之花,在民族文化传统的丰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新兴的回族报刊中,回族婚姻问题是当时回族知识阶层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回族知识分子就回族社会中存在的早婚、奢侈婚姻和不遵从伊斯兰教义的诸多婚姻陋俗展开批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即适龄结婚、简朴婚礼和向伊斯兰教义回归。这些讨论和重建措施实质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回族婚姻中“变”与“不变”的特征:产生一定变化的是婚姻仪式与观念,不变的是共同的伊斯兰宗教信仰以及相关联的民族认同感,以维护族群边界。  相似文献   

11.
文学家族是中国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伴随着民族群体的目益壮大和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回族文学家族在明清大量涌现,集中展示了回族古代文学创作的风貌和审美情致。回族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回族家族文化在古代回族文学家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持久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回回民族能不能产生神话,阿訇(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在回族穆斯林中宣讲的《古兰经》里喻讲的阿丹一类故事(以下简称阿丹一类故事),是不是“我国回族人民按照自已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对这些神话加以创造,成为自己的神话故事”,这些都关系着神话学、回回民族史、回族民俗学、回族心理学乃至整体回族文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笔者有鉴于此,故将几点看法,胪陈如下,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3.
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自1986年9月成立以来,在研究规划和选题上突出民族特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已列为国家“七·五”规划主要项目的《回族文学史》方面。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迄今为止,已编写著七部书稿,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奖者达11人次。  相似文献   

14.
海内外回族文学比较研究,属华语比较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尚很少见。海内外回族文学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属古代回族文学在近现代以来的不同分支,海内外回族文学中的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学形态、文学语言存在差异。海内外回族文学的发展,可以进行区域文学比较、作家比较、作品比较。海内外回族文学的比较,不仅有助于两支文学未来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界未来开展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构成上讲,回族文学主要建基于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在融合中产生的回族文化之上.相应的回族文学原型主要有:源自中国主体文学的原型、源自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原型和回族文化自我显现的礼俗及语言原型.后两种原型成功建构了回族文学的民族特征,也成为民族特征最普遍最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回族文学论丛》是研究回族文学的系列丛书,由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辑、李树江副研究员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本文评述的是其中新近出版的《马宗融专集》和《回族民俗学概论》。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视角,运用价值学理论对1906-1949年的回族报刊进行考察,世纪之交国家与族教的双重危机是其价值建构的动因,族教启蒙、抗战救亡是其价值的核心旨归。1906-1949年回族报刊文学不仅具象呈现了这一时期回族冲破闭塞生存格局、谋求个体民族发展进步与国家民族解放复兴的精神历程,也催生了现代回族文学在思想意蕴、语言形式、典型形象等方面的审美创新。从编创者、阅读者个体诉求的满足到指向文学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证明了回族报刊文学具有多维的价值影响和深远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略论回族文学中的女性审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族文学中,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还是日益兴盛的作家文学,都刻划出了许多富有民族意识、民族特点的女性人物形象。因为作为一个民族的组成部分,女性必然要受到本民族整体性格和风尚的影响,回族女性在回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女性的个性特点,所以,做为主要反映回族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理想愿望等的回族文学,也就无庸置疑地塑造出了许多具有民族意识、民  相似文献   

19.
《回族古代文学史》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回族文学史。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它具有填补回族文学研究领域空白的学术价值。 该书每一观点的提出,多以翔实的材料做为坚实的基础,辅之以简要、严谨的分析,因  相似文献   

20.
苏联境内的回族被称作“东甘”(过去有人汉译为“东干”)族,但他们仍自称为“回回”、“老回回”,有时也说是“中原人”。他们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起义领袖白彦虎等人的率领下先后移入俄境的部分回族人的后裔,现有人口7万多,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坦伏龙芝市郊、伊塞克库耳州(热湖)省、奥什省及楚河流域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省、江布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