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业作了新概括,其中最重要的新内容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已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历史和现实都明确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者。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话语的形成,蕴含回应性基调、特殊性言说和中国道路底色等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围绕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发,蕴含首要人权与最大人权的辩证统一、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依法保障人权的辩证统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权观,将人权话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基于人权发展讨论中国道路的完善,需要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化人权发展与中国道路关系的认识,为新时代人权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实质性内容,彰显中国道路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权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权理论的基本思想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人权观的新见解与新观点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权思想 ,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为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指明了方向。揭示与研究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权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造性伟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意义上,人权文明处于人类文明的顶端,是各种人类文明的结晶。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人权发展道路在文明形态上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人民人权。中国式人权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形态特征和历史方位。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以社会主义为本色,以中华文明为底色,以创新发展为新色,借鉴人类人权文明优秀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人权文明形态,构建起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人权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人类人权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位置。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开创了一种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为丰富人类人权文明多样性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要求走上历史舞台的.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又经过60多年奋斗,党领导人民着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强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赵宗博 《理论界》2014,(8):17-21
作为政治权力取得、分配和行使的制度化安排,政治权力体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和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权力的取得与分配,是政治权力体制的基础和支柱;政治权力的行使则是其外在表现。政治权力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体现出民族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运行方面的特性。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政治权力体制的中国特色,即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体制。要发挥政治权力体制核心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就必须超越一般政治组织把取得执政地位作为中心目标的境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宪政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应渗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中,规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立的指导自身执政实践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权意蕴,提出和阐发有说服力的人权新观点,有助于把国际上对中国治国新理念的认同转化为对中国人权观的认同,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主要包括: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期的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啸 《中州学刊》2001,(2):97-102
20世纪末的十五年左右时间内(1985年——  相似文献   

12.
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媒体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其中电视行业的变化最引人注目。1992年后,俄罗斯媒体开始由前苏联的三级管理变为三级独立操作、各自为政的局面。1998年5月8日,叶利钦以总统令的方式宣布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为基础,成立以国家股份为主的媒体国家垄断集团,这一总统令的颁布表示俄罗斯联邦政府已经开始逐渐收回自前苏联解体之后各大电视台获得的所谓新闻自由权,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新闻媒体的构想已经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张辉 《理论界》2014,(10):152-156
目前6国7方在南海形成激烈角逐局面;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其中南海九段线成为现代史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标志性证据;"九段线"是岛屿归属线,还是南海疆域线,我国政府对此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提出"历史性权利"应对;中国与东盟争端国就争端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应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应对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4.
1944年6月,华莱士访华,针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战后发展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进步主义色彩的观点。华莱士认为,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必须重视民主,实行党派合作,走进步政治道路;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必须重视民生,以农业改革为基础,由国家主导,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实现现代化;国际政治方面,中国应该发挥大国的作用,成为东亚地区稳定及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南海!南海!     
汪熙 《学术界》2012,(4):103-107,285
中国南海疆域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开发并最早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拥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近代以来,这一海域形式逐渐复杂化,不仅有邻近诸国的插手觊觎,更还有多年来美国环绕中国设立了两种岛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也不希望今天的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天生的对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的素质,主要指个人经后天努力和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适合于从事领导工作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品德操守、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品质。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一定的政治理念出发,围绕如何提高统治效率,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领导者素质和素质结构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社会视野下的领导者素质理论,其中不乏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7年返本开新阶段;1957-1978迂回曲折阶段;1978以来否极泰来阶段。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要搞清楚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主题,因为社会发展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依据和参照;要根据不同社会发展主题选择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形成一种自我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鲜明特征就是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庄严使命就是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逐步创立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之制"擘画"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彰显"中国之制"."中国之制"越加牢固,"中国之治"令世界惊叹."中国之制"具有组织优势、力量优势、政治优势与文化自信优势的四大优势,"中国之治"蕴含政党之治、人民之治、文明之治与世界之治的四重内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中国之治"引领和推动"全球之治".  相似文献   

20.
试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民主共和政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传统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自身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不得不将权力转交给在政治上更加保守和更倾向于传统的袁世凯北洋集团,民主共和政治遭到失败,国家政治走向分裂.此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政治建构开始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