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南地区地处于云贵川渝交界地带,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起步明显,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2007年政府报告中明确了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的目标,而其中赫然包括: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恐龙博物馆等景区为载体,开发建设竹文化、酒文化、盐文化为特色的川南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因此,挖掘川南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生态文化特征,科学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区域经济原理,建立川南旅游联合协作发展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该区域的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该区域的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2.
《南方论刊》2013,(9):8-9
海上田园旅游区位于深圳宝安沙井街道,面积1.73平方公里。海上田园集游乐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健身疗养、科普示范为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上田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深圳市绿色景区,广东省、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广东省生态宣教基地,广东省生态学会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张家界生态旅游区环境生态问题 ,论述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绵阳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认识不清、开发不力、法规不完善等原因,绵阳市生态旅游亟需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作者认为,大力发展绵阳市的生态旅游业,当前应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严格限制旅游发展规模,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游客慎重选择生态旅游方式,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区,实现用地结构合理化,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察布查尔县锡伯民俗风情旅游业发展现状察布查尔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旅游景区:1.琼博拉森林公园自然风光旅游区;2.白石峰自然风光旅游区;3.伊犁河次生林自然风光旅游区;4.伊犁河金沙滩旅游度假村自然风景;5.靖远寺名胜旅游景观和民俗风情园;6.努拉洪滑雪场自然风光旅游区。  相似文献   

6.
地处白沙、琼中两县交界处,雄居海南岛中西部,与五指山相呼应的海南第二高峰——鹦歌岭,是一处尚未被人们认识和引起足够重视的颇有引客力及开发前景的旅游处女地。随着海南中西部经济的大开发和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鹦歌岭的开发条件也日趋成熟,开发鹦歌岭旅游区事宜应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就鹦歌岭的开发价值、开发前景、开发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于DPSIR模型构建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指出森林旅游景区在森林旅游经济效益驱动、政府政策驱动及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压力以及森林旅游景区竞争压力的影响下,通过森林旅游低碳化管理水平、森林旅游资源与环境开发状况的表征状态进行低碳化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而推动政府、森林旅游景区、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响应。围绕响应涉及的利益主体,可通过低碳理念的宣传与推广、森林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森林低碳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森林低碳旅游技术的推行、政府政策保障、森林低碳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这六个途径促进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集工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具有产业发展的互嵌性和旅游开发的地方性,其核心特质表现为矿区与景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通过对茶卡盐湖的历史考察发现:该湖的盐业开发由来已久,不仅经历了向矿区的转变,又在矿区向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一种"依矿成景"和"以厂为景"的产业转型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矿区依托优美生态环境为优质文化资本,以自觉保持优质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可持续转化为目的,而展开矿区的景区化之空间再生产和工业流程的旅游项目化之文化资本再利用,旨在深化两种产业的一体化和均衡化。由此,不仅实现了工业与旅游的互济互惠,还生产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生共赢的地方经验。这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性呈现,更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缩影。  相似文献   

9.
景宁畲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景宁畲族自治县3个景区社区参与旅游的调查结果进行解读,分析了景宁畲族文化旅游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景宁畲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为景区管理模式提供了参照模板,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治理为景区管理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原则包括保护旅游景区所有者利益原则、保护旅游景区相关利益主体权利原则、信息公开化原则、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原则及社区参与原则。选择在旅游景区管理中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有利于旅游景区内部制衡和约束、有利于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形成有效保护,也有利于旅游区社会责任的实现。实现这一模式的途径包括界定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重构旅游景区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旅游景区管理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许双选 《新疆社科信息》2007,(4):34-40,F0003
六月 1日自治区森林公园协会近日在乌鲁木齐挂牌。该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研究探讨森林公园及旅游区(点)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提高森林公园的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应在分析比较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建设的资源导向观、市场导向观和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形成以游客体验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统筹兼顾为重点,以竞争导向为关键的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新理念,切实抓好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景区定位、开发内容和建设方式,统筹好旅游景区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内各类项目建设,以及旅游景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市场开拓、资源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促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水工程为依托发展水利风景旅游区,已经成为实践治水新理念的一个切入点。建设并管理好好水利风景区,发展水利风景区的意义,以及处理好水利生态景区、风景旅游区建设与水利工程主体功能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既要体现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外向型经济特质,又要兼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黄蓝国家战略”的要求,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两带四区,在空间布局上要相对集中.“两带”即山水圣人休闲文化旅游带和海滨文化旅游带;“四区”即齐文化民俗旅游区、鲁南山地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古运河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5.
黄山区谭家桥镇位于黄山东大门,205国道,103省道和建设中的合铜黄高速在此交汇。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黄帝源综合景区二期开发,普仁滩景区升级改造,石门峡景区的整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景区,东大门徒步登山,隋唐时期的歙州古官道开发和红色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此外,结合小流域治理,充分利用麻川河沿线水上资源,开发皮筏艇漂流,乡村旅游攀岩项目,扎实推进各类旅游景点开发,为尽快打开黄山东大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著名佛教文化旅游景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游客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了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景区开发应遵循的"十化"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景区开发中应遵循"十化"原则,即资源开发"特色化"、项目设置"市场化"、旅游氛围"生态化"、游览内容"知识化"、建筑设施"景观化"、景区服务"标准化"、投入产出"多元化"、旅游商品"本土化"、营销手段"多样化"和资源利用"持续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茅岗鹤林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三角国际旅游区为背景,结合省、市国土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分析论证了开发建设茅岗鹤林风景旅游区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风景旅游区的开发构想、功能分区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破窗效应”与旅游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庆军 《理论界》2014,(5):45-47
"破窗效应"理论揭示了环境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要想不让"破窗效应"毁了旅游质量,必须克服"破窗效应",摒弃传统旅游行为,倡导生态旅游,促进旅游者行为生态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全民生态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弘扬古代生态思想,塑造"天人合一"的整体氛围;开展生态道德建设,促进旅游者价值取向的转变;从心理学角度设计旅游产品,进行生态旅游环保宣传;重视当地居民利益,加强生态旅游区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20.
对草原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发了草原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希望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影响草原旅游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草原旅游景观质量、旅游客源市场、交通条件、空间集聚与竞争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组合条件、社会文化风情、生态环境条件、地理环境背景和决策者行为,等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对草原旅游开发选址和草原旅游发展特色产生影响来共同决定草原旅游发展的成功与否,只有充分认识到草原旅游发展中各影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扬长避短,合理进行草原旅游开发,制定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