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在他一生创造性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与图书资料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图书资料成了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一、图书资料为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精神养料  毛泽东信仰的确立,是从阅读各种思想理论著作,对各种主义、学说作比较中逐渐形成 的。毛泽东曾回忆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早期的读书生活及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他信仰的确立有很大影响,在他日后的修养和领袖品格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成商 《家庭科技》2014,(10):10-11
生活就是揭去伪装的过程——这可能是张云明和吴佩结婚5年里唯一达成的高度共识。他们之间充满了细小而频繁的冲突,听听他们对彼此的"控诉"——他总是不掀起马桶圈小便;她老到处乱放自己的钱包;他总躲到厨房里抽烟;她总是不停地煲电话粥;他还在啃手指甲,多大的人了呀;那张报纸我还没看呢她就给扔了;他总是从中间挤牙膏,弄得牙膏难看死了;她老跟我抢频道不让我看球;他老是不清理水槽里刮下的胡子碴儿……这个单子列不完。  相似文献   

3.
孩子开学了,他妈给他下了“禁令”:从今天起,把你假期的那些课外读物都给我收起来,专心上好你的课,别再看那些闲书了。孩子不情愿地照办了。而我却不以为然,便劝孩子他妈为孩子“开禁”。 因为,并非只有课本知识才是基础知识,才是重要的。多读点课外图书,各种各样色彩缤纷的报纸、杂志,对开阔儿童的眼界,丰富孩子的想像力十分有益。孩子头脑里充满形形色色的问号,有些光在课堂上、光靠啃课本是解答不了的。当然,学校  相似文献   

4.
为张磊同志从业40周年感言段云章张磊从业40周年,也是作为我的良师益友的40年。读大学时,我就喜读他的文章。1960年后,我作为陈锡祺教授的研究生、中山大学的教师与孙中山研究工作者,更与他一直交往频繁,诸多合作共事。从1961年参加在武昌举行的纪念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关注现实文艺现象的批评家,熊元义是相当出色的。而今我读到他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回到中国悲剧》(华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又为他缜密的学理探索和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执著追求所折服。他的这部著作无疑超越了时文的浮躁和经验性观察判断层面,同时又避免了学院派高头讲章式的空泛与自我封闭。从这里,我似乎又看到了,通常对两种理论批评家的划分,不能说没有事实根据,但是身处于这两种不同文化处境的理论批评家自己不应当划地为牢,作茧自缚。熊元义的《回到中国悲剧》发挥了两种理论批评家的优长,而超越了各自的…  相似文献   

6.
《反美学》:从世界到境界齐红伟(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210093)第一遍读潘知常先生的《反美学》的那段时期,也正好是我同时选修他的“美学概论”和“中国美学精神”两门课的时期。读他的书和上他的课,在我同是要加以控制情绪的乐事,我像读诗歌一样读完了《反美学...  相似文献   

7.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当东来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我仍然不免异常震惊和悲痛。我和东来相识是在1987年。我当时在南开跟杨生茂先生读研究生一年级,东来则跟杨先生读博士,有一天他从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回来,我和几位美国史专业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我的学术     
刘恪 《云梦学刊》2014,(2):105-110
学术二字是非常神圣的。中国古代的学术必须是童子功.研究透小学。把十三经弄得滚瓜烂熟,有编古代词典和类书的本领。仅就我们小时候背诵了一点唐宋诗文的人是无权登堂入室的。虽然30岁以前读了不少古书,均是不求甚解,从量上说远不如我的农民兄弟王与渫,他基本上把二十四史过了一遍。我后来则把视线转向西方,如痴如醉地读西方经典.可是我不懂外文,注定了无法深入,仅学得了一点皮毛,所以我的学术注定了是三脚猫的功夫。  相似文献   

9.
我的读书法     
<正> 我从五岁发蒙读《三字经》,到现在已读书五十年了,略晓读书之法,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也还在不断走弯路中继续探索。我的粗浅体会是:读书必须得法,但无一定之法;前辈的经验必须吸取,但又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读书之法法无穷,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所以,这里讲的读书法,不可能是万灵的。古人认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是他们的读书法,虽然不无道理,却流弊不小。  相似文献   

10.
有些书要重读,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读,联系现在的实际来读,才能逐渐加深体会。《燕山夜话》从前我是读过的,也颇感兴趣,觉得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杂文集。不过当时我也有一点偏见,认为根据邓拓同志的学问、文采和研究精神,应当多写一些学术理论文章,而对他的杂文却不大重视。同时又听到从康生那里吹来一股冷风,说《燕山夜话》是“乱七八糟”……所以我曾经以友谊的口吻劝过邓拓同志,少写一点《夜话》式的杂文,多写点学术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11.
人学世界观的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而世界就是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是反省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的理论,它要获得对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总体理解。所以,哲学是“人学”,是一种表达人文基础的世界观理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人学世界观的哲学出发点,由实践的视角出发,才能理解人和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但实践的视角必须由人文学基础来充实。  相似文献   

12.
章荣君博士在南京大学读硕士时与我是同门.导师把他介绍给我时特别强调了他的家庭出身:农民的儿子,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后来同他在一起时间长了,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和我一样都是师范毕业,在老家的农村中学教了两年书,实在看不到什么前途和希望,就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考研确实是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他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人又很聪明,考研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我考入南京大学后和章荣君能够朝夕相处,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学业上的,还包括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13.
初论刘章     
读刘章的诗,已经三十年了。我喜欢他的诗,几乎读过他的全部诗集。从初登诗坛时一个青年农民荷锄吟唱的山村新民歌,到一个专业诗人向高峰攀登的艰难行程中尝试运用的各种诗体,他的诗的确写得越来越好。刘章自谦是诗苑的小草,我却认为在满园春光的诗坛,他创造了一束束鲜花。尽管他两鬓添霜,从艺术生命看,风华正茂。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无容置疑。但是,怎样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这是需要认真反思的现实课题。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就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科学论断,有必要对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现状作些反思。  相似文献   

15.
“认识”,需要再认识──读《超前认识论》札记赵离在有关认识论的研究上,或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现实的认识现象到理论,这无疑是两种研究法。《超前认识论》(作者刘泽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超》)属于后一种。其间洋溢着新意,给人诸多启迪。对...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研究的创新脱离不了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律.史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努力去不断发掘新史料,有了新史料,才能有新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中共党史在内的史学研究创新,主要表现在史料创新和理论观点创新这两方面.近读曾成贵新著<中共党史论谈>,我感到,该著在史料创新和理论观点创新这两方面都有建树,很值得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广大教学和研究人员一读.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开端一九五四年春天,我因负伤从部队转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疗养。到了那里,自然要读一读毛主席写的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这就是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开端。我第一遍读这篇文章,就被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白求恩同志的光辉形象感动了,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当时,我伤痛很厉害。又想到今后自己的健康问题、工作问题、前途问题,心里很沉闷。读了这篇文章,心里觉得一亮。我一口气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感动。毛主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沙底拾贝     
郁达夫与安庆学校 我自幼喜爱文学,当然知道郁达夫。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总要大讲特讲郁达夫。也要求学生必须读他的作品。因为他是同鲁迅一起编杂志的文学青年。他是受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他是日本人杀害的中国烈士(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追认)。可是我却实在只知其名,而不大知其实。  相似文献   

19.
近来,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已开始向理论深层发展。我认为,认真地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真哲学思路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为此,本文仅就毛泽东的哲学认知理论与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辟研究的另一个历史性视角。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在理论结构,这个逻辑框架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从现实历史实际出发的科学的实践性。而在毛泽东的全部哲学中,又尤以他的哲学认识论突出表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通过对毛泽东哲学文本的深入研究,我认为,这种以现实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为哲学基石的理论倾向,实际上贯穿于毛泽东整个哲学思想演进过程。这也正是他哲学认知理论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从青年时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后,一生中从未动摇过。但是,这种信仰并不是盲从,他既着重理论,又重视客观实际和革命实践。同其他人相比,他读马列的书虽然不算最多,但却深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写于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经明确地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因此,当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又要不拘泥于它的具体结论这一历史使命时,毛泽东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