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还是一国版权法中有关作品的概念,都是表现概念的种概念。版权理论中的可版权作品概念只有在满足了一国版权法规定的作品构成充要条件后才能成为该国版权法规定的版权作品,享有该国版权法的保护。在进行版权理论研究时应该严格区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思想”和“表现”与“内容”和“形式”都是版权理论的逻辑概念,不同的是“思想”和“表现”是版权理论中彼此独立的基本逻辑概念;“内容”和“形式”是在表现(或作品)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分解得到的概念,是相对具体的逻辑概念。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认为一件作品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人混淆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日前圆满结束,全市有四家单位荣获“组织工作奖”,有38件作品从参评的12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入选作品奖”,8部去年获江苏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的作品被授予荣誉奖。与上届相比,获奖作品在质量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推出了一批具有积极社会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和社科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影视剧作品是在观众的接受中最终完成其创作的。在对作品的接受中,接受者(观众)有时会出现某种错位,或者将创造形象的演员当作形象本身(“正串”),或者把形象还原为创造形象的演员(“逆串”),两种“串联”都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就作品本身而言,其不符合现实真实性的“穿帮”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作品本身既是有界限的,也是自足的,对影视剧作品的接受应当在作品本身的艺术时空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启蒙”与“革命”可以说是丁玲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对她而言,“启蒙”所代表的个性解放和独立自主与“革命”所代表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实践是她生命、思想中最重要、不可偏废的两个部分。建国之后,丁玲的作品大致可区分为“革命”系统、“个人自传”系统和旅外散文作品等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的作品中依然可看到“启蒙”与“革命”思想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6.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我国的文艺方针之一。但是,在当前的文艺实践中,人们对这一方针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影响到当前的文艺创作,特别是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本文作者对这一方针的涵义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多样化”是指“主旋律”作品本身,而非整个文艺创作。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方针作了进一步的对比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章衣萍论     
章衣萍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由“京派”转入“海派”的作家,文章以阐述其小说、散文的创作为主线,结合章氏其它作品的剖析,论述其“京”“海”两类作品中简劲婉约的一致风格,并从中发掘出章衣萍对新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阿谁 《北京纪事》2010,(4):56-59
孔炳彰,1981年3月出生,曹氏风筝艺术传承人,第四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获得者。风筝作品曾获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优秀新作品展”优秀奖。2003年风筝作品“比翼燕”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04年风筝作品“孙悟空”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山花奖”银奖。2005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俗之雅”风筝艺术展览,6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6年《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被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评为年度“世界最美的书”。  相似文献   

9.
东坡诗歌美学探幽(下)王文龙“天工与清新”:把握风格美的重要尺度鉴赏诗歌作品,东坡手中有自己的尺子。这尺子不是单一的,而在衡量作品的风格美方面最重要的只有两把:一是“天工”,一是“清新”。这样的审美标准的提出,最初见于《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相似文献   

10.
元人“乐府”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学 《南都学坛》2000,20(4):34-36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 ,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 :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 ,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 ;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涉及诸多方面 ,而语词必有文采 ,遵守一定格式 ,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 ,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写男女关系的能手6他自己说:“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它文章还相宜。”因而,他的作品有不少对女性心理,男女关系问题的出色勾画,作品也具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描写女性细腻的心理并不一定能使作品女性化,巴尔扎克、福楼拜、扎尔斯泰等都以写女性心理见长,却丝毫没有女性化倾向,为何沈从文有呢?这是因为前者大都是以男人的眼光来测度、揣摩女性心理,带有很浓烈的男性气息,作品中“隐含的作者”就是一个男人,一位社会解剖学家。而沈从文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女人味,“隐含的作者”也给人感觉是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改变主题的传统思维方式,认为《汉宫秋》具有一种“题旨结构”,即由众多的思想因子在特定的历史美学情境中瞬间交融而成,“题旨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作品思想内涵的丰富性,这也正是一部作品产生众多主题说的根本原因;同时,“题旨结构”理论也为探究其他类似戏剧作品之思想内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理智”和“情感”的关系是简·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为解读文本,指出作者更倾心于情感,揭示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理智未必战胜情感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真是艺术世界太奇妙.什么东西经“艺术家”一摆弄,就成了“艺术”。不久前,《我们的障碍》当代艺术展在南京举行,其中一件名为《会诊》的人体行为艺术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作品是一位裸女身上画满了盲文,几位盲人围坐在其旁为其会诊,诠释人类心理、  相似文献   

15.
“复调小说”的理论已经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的权威声调,它的发言者巴赫金也因此与陀氏问题相联系。“复调”的提出,的确是一种理论上崭新的创见,它解释了许多难以统一的矛盾和现象,但这种理论始终无法解释“复调”本身如何达成一种艺术上所必需的统一。巴赫金从“形式的独特性”入手来考察陀氏的作品,指出了作品“复调”存在的面目,但同时他却忘记了作者作为创作主体的统一性,从而割裂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整一性。所以,尽管“复调小说”的理论具有巨大的影响,“复调”现象被肯定为陀氏创作的基本特色,但其中仍然存在着根本…  相似文献   

16.
书评     
没有一幅作品比《清明上河图》更能直观详尽地展示北宋都城汴梁风光了。图中景物繁复,自城郊一直延伸到商业中心地带,人物也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一应俱全。“若非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家决计不可能将房屋、舟车、桥梁以及各式人物交代得这样清晰。”在摄影术尚未诞生的、图像相对苍白的年代,这幅作品更是弥足珍贵,堪称“一部宋代民生的百科全书”。并且,除去绘画作品独特的“写实又写意”的生动性,它的创作比摄影富有更深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作者已死”和“作者不死”就其各自的观点来说,在不同层面都有可取之处,在它们自身所处的语境中均有其积极意义,但若将两种立场推向极致,就都容易导致对文本阐释的偏颇。事实上,作者与作品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批评实践中都可被视为两个互为伴随关系的文本。作者与作品这两个文本,自生成以后便各自在周围形成了自身的解读和阐释的语境,作者与作品之间有一种既相互呼应又相互平行的关系。“作者已死”与“作者不死”看似不可调和,实际上反映了作者与作品这两个“文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一对互为伴随关系的文本,“作品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受到作者和其他伴随文本的影响,而“作者文本”自身的生成和评判则受到作品和文学史的制约。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安妮宝贝:在寂静中感觉心灵的喧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妮宝贝的作品是一种“情调小说”。颓废而阴郁,与其说是她的作品的一种个性特征,毋宁说是一部分花季少女所特有的精神症状———青春期忧郁症。她的作品的重要意象是“等待”和“伤口”,这些作品情绪的极端状态源于叙述者或主人公的极端自恋。  相似文献   

19.
这次作文,是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读后感或观后感的—般思路是:一、简述原文有关内容;二、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三、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四、应以所读作品或所观.看的节目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更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壮丽的长篇小说”,而其中的“宗教大法官”一章涵盖了作家最主要的创作思想和宗教意识,是他所有作品的内涵升华。因此,弄清“宗教大法官”的象征意义所在,就成为解读作家本人宗教思想矛盾的捷径。通过分析主人公伊万的精神信仰或许能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封笔之作中留给我们的问题与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