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进入2009年12月以来,我国西药类产品对东盟、南亚、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出现大幅增长,东盟已成为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在西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中,欧美成熟市场的需求普遍下降,而新兴市场的需求日益旺盛。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大幅下降,并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出口的成本和贸易纠纷。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必须树立环保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强对产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国外反倾销与我国的出口策略黄进冲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日益增长,国外对我产品反倾销也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出口企业产品出口的严重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切实研究国外反倾销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出口策略,提高我国的出口工作水平,保证对外贸易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国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中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关企业出口合规的搭建标准从接受美国出口管制制度制约变为接受中美出口管制制度双重指引。现阶段,我国出口管制法律已逐步从单一指导性条款向拥有实体清单、阻断办法和反外国制裁法等配套制度的完整体系发展。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我国企业出口合规正面临着职能履行、成本投入和商业判断上的困境。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来细化标准、健全体系和落实效力,不仅对解决我国企业的合规困境、促进其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对我国出口管制立法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从2721.51百万吨(Mt)CO2增至6213.38Mt CO2。在国内影响因素方面,能源密集型部门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在整个研究期间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而国内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贸易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张大幅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而出口结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口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试论90年代前期我国出口加工贸易洪滢(上海市工商局上海240000)关键词出口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一、引言———我国出口贸易现状改革开放18年以来,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的增长迅速,领先于国民经济,按出口贸易额计算,已排到世界第11位。在...  相似文献   

7.
吴旭  刘旭 《今日南国》2014,(12):8-8
日本政府日前通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标志着维持40余年、体现日本和平宪法精神的武器出口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安倍政府此举不仅引发国际社会对解禁武器出口或将带来严重后果的警惕与担冼,也遭到日本民众强烈反感。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危机发生国的货币大幅 度贬值,购买力下降,而其产品出口 竞争力增强。又由于该地区以前是我国产品主要出口市 场和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所以对 我国产品出口产生不良影响。我国要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防止金融危机发生,必须研究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即: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经济 之间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改革投资体制;严防泡沫经济形成;加强金融监管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波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我国入世后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以此基础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onstant Market ShareAnalysis,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三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波动的成因。研究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因此,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另外转变对逆差的认知,这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16日欧盟解除我国部分动物资源性食品进口禁令以来,养兔大省山东就着手兔肉出口各项准备工作。从山东省政府8月20日在临沂市召开的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工作会议获悉,山东兔肉将打响我国对欧盟恢复出口“第一枪”。我国获欧盟卫生注册的免肉加工企业共13家,山东省占11家,2002年以来,外省兔肉生产基本停滞。  相似文献   

11.
7月份,中国进出口增长2.7%。其中,出口1769.4亿美元,增长1%,大幅低于预期。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同步减速的共同影响,全球贸易持续疲软,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整个亚洲供应链同时感受到来自于欧债危机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亚洲区内贸易变得比以往时候更加急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实行新政的第一年。从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来看,生产型出口企业共实现出口销售收入11.7亿元,其中有23家出口销售额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17户出口销售额出现下滑;当年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累计达1.42亿元,同比下降9.57%。造成企业出口销售额有升有降以及出口免抵退税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肖华 《中南论坛》2007,2(2):63-65
本文拟通过分析我国船舶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船舶出口面临的汇率风险特点,探讨应对船舶出口汇率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我国经济呈见底回稳走势。前3季度,受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中国经济运行指数降至34,比2011年4季度降低16.5个点。4季度,货币政策放松和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等举措的效果显现,我国经济逐渐企稳,中国经济运行指数小幅回升。全年通胀水平走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年均上涨2.6%,降至较低水平。2013年,经济下滑动能已经基本耗尽,出口、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增速均持续回落,已处于很低位置,我国经济已具备较好的回升基础,但调控政策仍会比较谨慎,推动经济回升的动力较弱,因此回升幅度将比较有限;通胀水平将会轻微反弹,但仍可保持在相对低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进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外贸出口秩序出现乱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府职能受限的情况下,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行业协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使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自律他律并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米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大米出口量呈现的逐渐下滑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以及出口价格不断波动的综合态势,并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大米出口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价格的分析框架,以中国1988—2003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和价格的变动对大米出口量的综合影响占81%,其他因素如政府出口政策、进口国的经济状况、贸易壁垒、出口退税率等对出口量的共同作用仅占19%。因此导致近年来我国大米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竞争力的减弱和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最后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提出了增加大米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两岸必然 “要打一场经济战”? 前不久,台湾“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的幅度跃居各地区之冠。统计还显示,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今年来呈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累计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4.2%。台“经济部”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大陆已从去年11月起取代美国,以23%的比重超过台出口美国的21%,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台湾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均呈现大幅衰退,惟独对大陆出口呈现正增长。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技术整体水平落后,出口商品结构层次较低,“入世”后出口形势严峻。文章就我国科技进步的宏观环境,科技水平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技术创新与优化我国商品结构的基本思路,采取官、研、工、贸等部门联合技术攻关的策略,把基础研究、高科技研究、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科技竞争力,促进出口。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是煤炭资源的消耗大户。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用煤效率,通过主要技术指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等)的国内外比较,找出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外,本文还指出钢铁工业的出口间接导致我国煤炭能源大量出口,最后提出钢铁工业改进用煤效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贸易数据,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7—2012年期间新西兰向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是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增长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商品效应和整体竞争效应贡献率有所回升,表明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新西兰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且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新西兰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增长的因素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