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精神》一书中,作者通过三种方式证明“中国哲学”有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这三种方式为:在与“他者”的对比中彰显“哲学的中国特征”,在对精神的体悟中理解“生命的天人合一”,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展现“变迁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俄语广告文本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其符号化过程亦即信息诉求和信息传递过程。本文探讨了俄语广告文本赖以依存的信息诉求心理机制和潜在消费者反应的心理模式。根据认知、感觉和行动三个不同变量的变化阶梯,分析了俄语广告文本中以不同诉求点为中心的情感诉求方式、理性诉求方式和情理诉求方式,以及俄语广告文本信息诉求的四种匹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重写情节型本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重写行为是一种强有力的创作方式。就重写文本中的作用与表现看来,所谓情节型本事指的是在重写文本中,主要用来丰富重写文本,或构成重写文本主要情节的那一部分内容。情节型本事以据事敷衍、情节缀合与情节化用三种基本模式进入重写文本。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对家族的批判叙事,现代家族小说也以回忆和想像的方式讲述家族祖先的事迹,表现其精神风采、道德操守,以此来比照当下现实的精神苍白和孱弱血性.传奇性的文本和神话叙事契合着怀旧寻根思潮,表现了一种现代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观上运用了两种人脑掌握人类世界的方式,一种是科学认知掌握方式,一种是人本评价掌握方式。这两种掌握方式重叠交错,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世界观中,于是在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表述上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话语,一是科学认知话语,二是人本评价话语。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几种代表性的哲学性文本的解读,讨论两种话语表述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蒙小说是一种生活化小说,他的小说创作,既看重"艺术直觉"、艺术联想,同时又强调生活,这是王蒙小说生成的前提,这种小说生成的思维方式又影响了他的文本形式,也促成了王蒙小说文体的多样化,从而使其小说从文本形式到精神内质都向生活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旅行,是文本从主方文化去往作为他者的客方文化的跨语际旅行.以旅行理论为参照,以进入历史的方式面对翻译这一文本旅行的过程,对美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史记》英译过程展开基于历史语境的个案对比分析,有助于在历史状态中认识差异性,获得对翻译与文化语境之互动关系的更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叙事的角度分析了《黄金时代》采用的二重奏的多角度叙事视角以及从半知叙述模式突然转向全知叙述模式,故意营造的叙事“破绽”。以小说文本为例,论述了回忆视角和经验视角交替所形成的文本间的张力,使叙事话语有了自身的权力,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透过文本叙事的缝隙,陈清扬企图用自己的身体从荒谬时代和男权社会中突围,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是被设置的身份。《黄金时代》独特的叙事方式凸显的是一种叙述的乐趣和文本之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次精神漫游,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对其文本内容,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作一简要论述,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坟墓意象),情感历程(层进之生死观),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研究几乎穷尽了西方各种理论,从理性与非理性之关系观望卡夫卡的思想视阈和文本世界无疑又是一种新的尝试。卡夫卡在创作中呈现出的是一个无底的棋盘: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感觉、表象与精神、梦境与真实在不确定性中显示出可调和性。此外,面对卡夫卡充满空位与悖谬的文本,纯粹的文化批判将远离他创作的本质内涵与精神诗意。  相似文献   

11.
张炜的小说以浪漫主义的叙事表现了自己文本的一种贵族气质。他的小说在表现这种浪漫主义时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审美的无奈,在表达拯救和逍遥这种骑士精神的同时,他的小说实际言说了一种精神高原沦丧的悲哀。其作品浪漫主义气质背后是一种精神的空洞,使之小说话语带有了虚幻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次精神漫游 ,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 ,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 ,对其文本内容 ,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 ,作一简要论述 ,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 (坟墓意象 ) ,情感历程 (层进之生死观 ) ,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3.
序跋作为《红楼梦》流传的重要“副文本”,促使序跋者承担起文本生产与读者身份的双重角色时形成了一种熟知《红楼梦》创作原委的阅读特权,并予以多角度的文本意义建构,进而对版本、流传及创作倾向进行主动式阅读推介。同时,序跋者试图从自身的经历与处境品悟《红楼梦》文本,以便从中获取一种“主体间性”式精神体验与心境解脱。序跋者突显《红楼梦》意义建构的普遍性诉求,乃至尝试代入文本而凸显品评主体精神活动的能动性行为,构成了清代中后期《红楼梦》阅读史迹的一种独特演进路径。因此,基于阅读史视域探讨《红楼梦》的接受,有助于深化其流布的诸多细节,进而在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选择中挖掘不同读者群体的心理认知,合理定位其“文学感受力”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潜在语义分析采用自动的电脑方式来构建以高层次语义空间为形式的知识表征,是一种基于文本研究的有效方法.文章从三个方面描述了潜在语义分析在文本中的使用:原文和概要、对文本进行分类以及测量文本的连贯程度.侧重点是第三个方面的使用.潜在语义分析能够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衡量文本的连贯程度,并已经被证实是一种自动、快速、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月光斩》以戏谑化的叙述语言和打破常规的"邮件体"小说的文本形式,突显出其文本所包含的意义内核——"月光斩"是一种无意义的精神物质。这种精神物质反映出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主体的行动由于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制度层面的干扰,形成毫无意义的劳动成果。从而导致人类主体对于自身形成一种巨大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与主体行动的荒诞性二者交相辉印,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悲剧形态。  相似文献   

16.
拒绝阅读的文本——对现代视觉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视、电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化艺术形态正经历着全面视觉化的转变。由于文化艺术文本的作用、价值的实现必须在人类的阅读观照行为中展开实现,所以,从人类阅读行为的角度审视现代视觉文化艺术的特征和实质,可以更加直接地把握视觉文化艺术对现代社会及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由此我们发现,基于视觉文本的阅读,不仅阅读方式迥异于传统阅读,而且消解了传统阅读行为的阅读动机、阅读性质、阅读效应、阅读价值。所以,从传统阅读行为的坐标体系看,现代视觉文化艺术严重遏制了传统阅读行为的多向度展开,是一种拒绝用传统方式阅读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现代湘籍作家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进行文学创作,其话语改造及文本出场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方言话语的原生态直接出场,独特的地域声音、别样的方言词汇和古朴的方言语法在文本中登场亮相;二是方言话语的间接性再现,有注释、加引号以及同义复现等多种出场方式;三是方言话语本身成为文本的表现对象。这些方式实现了方言话语的文本审美化再现,是现代湘籍作家在方言写作形式上的开拓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摘要]互文性理论将话语置于隐性的文化系统中,主体以一种知性的存在方式能动地去解读显性的文本存在。文化、主体、文本在互文性理论中得以很好地结合。这样的结合也正是新闻改革追求的方向。社会类新闻作为一种非规定性新闻报道类型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其特殊性、功能性与互文性理论内在统一。本文立足于文本理论,一方面,通过分析社会类新闻与社会、受众的互文关系,透析社会类新闻互文性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解析互文性在社会类新闻报道中的显性存在方式,揭示文本互文是社会类新闻报道的一种叙事方式,从而指出互文性理论对新闻改革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运用了散点透视的叙述方式 ,选用了具有独特的概括和指向意义的语词。在词语的拼贴和游移之间还原了生活的本原逻辑 ,同时也赋予了文本以极大的开放性和随机性。这种非公共化、非主流的叙述方式在具有很大的文本实验意义的同时 ,也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集中体现着美国制宪者的精神,其文本的高度简明性为满足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灵活解释空间。对第一修正案的理论阐释主要存在三种方式,即传统主义、修正主义和渐进主义。不同的阐释方式代表了社会及政府对媒体管制的不同态度。这对我国的媒体管制及其改革提供了一种观察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