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李华的卒年问題,我国学术界向来有不同意见,而且各有各的资料根据。寻根溯源,最早记叙有关李华卒年问題的,是唐代著名古文家梁肃的《为常州独孤使君祭李员外文》。该文见于《唐文粹》、《文苑英华》和《全唐文》等古籍。《唐文粹》(卷三三下)所收这篇梁文的开端处有如下一段文字: “维大历九年五月日,朝散大夫守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某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尚书吏部郎,赵郡李遐叔三兄之灵”。  相似文献   

2.
洛阳师范学院收录的《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守寿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柱国赐紫金鱼袋孟公墓志铭》,记述了正史中不见传载的孟珏一生经历。结合已经出土的孟氏家族其他人的墓志可以看出,唐末以科举起家的家族在仕宦方面通常由地方幕府辟用,再转任中央或地方官直至州刺史的途径;在婚姻方面,虽然联姻对象多为名门望族,但其并未真正进入社会最上层。  相似文献   

3.
司马贞《史记索隐》声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新旧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卅(今江苏镇江)别驾,可见江南也曾留下过他的踪迹。司马贞撰《史记索隐》30卷,今三家注合刻本通行于世。本文音切一依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1972)。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审慎精密,足为原书增色,然千虑一失,疏忽之处,亦偶有所见。今就标点之有疑问者,贡献数条,以供再版时参考。一、《宋书、明帝纪》(泰始五年)八月己丑,以右将军行豫州刺史刘勔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165页)按:“右将军行豫州刺史”乃二职,即右将军与行豫州刺史(代理豫州刺史),六朝时“兼”、“行”有代理义,刘勔原因资望不及而行豫州刺史,时积年资而为刺史也。(参见拙作《试论“兼”、“行”的代理义》,载《中华文史论丛》84年1辑)今标点既于“平西将军”后作顿号,则“右将军”后亦应以顿号隔。  相似文献   

5.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卷50《梁节王畅传》载:“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其点为:“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畅不道”(以下简称之为“首句”)。视“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加诸人名号。《后汉书集节》标点亦然。考之有关史载,知此种点法可商,兹分三点辨下。 第一、《后汉书》卷42《东海恭王强传》:“豫州刺史鲁相奏请诛(东海王)政。”此句与“首句”之结构基本相同,但中华书局点校本于此处未视“鲁相”为豫州刺史之名,而是在“豫州刺史”、“鲁相”之间加了顿号,此种点法得之。又《后汉书》卷50《乐成靖王党传》:“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乐成王)葨罪至不道”。此句与“首句”之结构亦基本相同,惟此句在“冀州刺史”,“国相”之间有一连词“与”字,而“首句”在“豫州刺史”、“梁相”之间未有连词。  相似文献   

7.
《缁衣》为郑大夫美郑武公以好贤而立国之作,作于郑武公三年(前768年)之后;《遵大路》为周平王公卿欲留郑庄公之作,作于郑庄公元年(前743年);《将仲子》为郑大夫刺庄公之作,作于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叔于田》、《大叔于田》皆为郑人刺庄公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公叔段出奔共之前;《女曰鸡鸣》为郑大夫美贤夫妇相劝勉之作,当作于郑武公元年至庄公二十二年(前770年—前722年)之间;《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皆为郑大夫刺太子忽(昭公)之作,此三诗皆当作于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太子忽出奔卫而厉公窃位之后。  相似文献   

8.
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的官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十五府小史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以往学者把“朝大夫”释作朝廷上的列大夫 ,把“侍中郎”释作“侍中” ,把“专城居”释为刺史、郡守 ,然而这三个解释全部都是错误的。作者认为 ,“朝大夫”是指郡府大吏 ,“侍中郎”是郎官 ,而“专城居”是指县级长官 ,即县令长相。这样方与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一般仕历相合。  相似文献   

9.
《终南》为秦大夫戒襄公之作,《车邻》为秦襄公宫女美襄公命为诸侯之作,《小戎》为秦女思念远征丈夫之作,《蒹葭》为秦人美襄公求贤尚德之作,此四诗皆当作于秦襄公八年(前770年)周平王命襄公为诸侯之后,即秦襄公八年(前770年)至十二年(前766年)之间;《驷驖》为秦大夫美襄公命为诸侯之作,当作于秦襄公八年(前770年)顷。  相似文献   

10.
关于岑参出任嘉州刺史,自长安至嘉州所经历的时事情况似乎较为纷乱,令人迷惑。迄今对岑参这段时事的考订,多以闻一多先生之说为主,近年出版的《岑参集校注》亦从此说。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中考订为:永泰元年(765)十一月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行至梁州而还;大历元年(766)二月,杜鸿渐入蜀平乱,表公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列于幕府,同行入蜀。自春徂夏,留滞梁州,七月抵成都。对岑参赴嘉州的时间问题,《考证》定为大历二年(767)七月始赴嘉州任。但闻先生于《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又谓岑参大历元年为嘉州刺史,以杜甫《寄岑惠州》诗作于是年为证。故又出现牴牾。就细详当时史实和岑参入蜀诗作,似觉其历年行事并非完全如此,杜甫《寄岑嘉州》诗系年亦有不确之处,故此略陈管见。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1.
公元939年(后晋天福四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战,士愁败,割溪、锦、奖三州请降。在此情势下,马希范踌躇满志,认为“五溪初宁,群帅内附”,可谓功烈垂成,应该仿效其先祖昭灵王伏波将军马援“平征侧于龙编,树铜柱于象浦”之例,拟在溪州树立铜往,记下自己的赫赫战功。于是他召见天策府学士李弘皋,要李根据《左传》中鲁大夫臧武仲论铭时所说“天子铭德,诸侯记功,大夫称伐”的精神,在行将竖立的铜柱上“为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先生《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陈铁明、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并谓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这是正确的。但他出刺嘉州的缘由,二文却未予揭示。现据有关诗文及史料,对其原因作一探索,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是唐代刺史史料的总括式研究,偶有一些不甚妥帖之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所存唐代刺史史料,对《唐刺史考全编》考订结论中刺史名、州名、时间等讹误及不确者多有订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全唐文》卷403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以下简称《碑记》),记录唐朝著名人物杨贵妃的出身,因而有杨贵妃籍贯为广西容县之说。但是略为考辨之,便可定其为伪托之作。适值目前重修《全唐文》,笔者为了提供一点意见,谨将一得之见叙录于次。《碑记》出自《永乐大典》卷2344梧字的《梧州府志》所引的《元一统志》。《元一统志》已佚亡,赵万里先生从史籍中辑录出一部分,其卷十收录了这篇《碑记》。为了考论的方便,先抄录《碑记》在此。杨妃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唐天宝四载四门助教许子贞记曰: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  相似文献   

15.
《通鉴》卷151《梁纪》大通元年(即北魏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正月记事云: 萧宝夤出兵累年,将士疲弊,秦贼击之,宝夤大败于泾州,收散兵万余人,屯逍遥园。东秦州刺史潘义渊以汧城降贼。莫折念生进逼岐州,城人执刺史魏兰根应之。豳州刺史毕祖晖战没,行台辛琛弃城走。北海王颢军亦败。贼帅胡引祖据北华州叱干骐麟据豳州以应天生,关中大扰。雍州刺史杨椿募兵得七千余人,帅以拒守。诏加椿侍中兼尚书右仆射,为行台,节度关西诸将。北地功曹毛鸿宾引贼抄掠渭  相似文献   

16.
《通鉴》卷151《梁纪》大通元年(即北魏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正月记事云: 萧宝夤出兵累年,将士疲弊,秦贼击之,宝夤大败于泾州,收散兵万余人,屯逍遥园。东秦州刺史潘义渊以汧城降贼。莫折念生进逼岐州,城人执刺史魏兰根应之。豳州刺史毕祖晖战没,行台辛琛弃城走。北海王颢军亦败。贼帅胡引祖据北华州叱干骐麟据豳州以应天生,关中大扰。雍州刺史杨椿募兵得七千余人,帅以拒守。诏加椿侍中兼尚书右仆射,为行台,节度关西诸将。北地功曹毛鸿宾引贼抄掠渭  相似文献   

17.
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乙酉一岁是年癸未月丙寅日(夏历六月十二日)乙酉壬辰时生。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摩围阁老人、八桂老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高城乡双井人。祖父湜,以进士赠朝散大夫。父庶,字亚夫,庆历丙戌进士,知康州,赠中大夫,有诗名,句律奇崛,世谓山魈水怪著薛荔之作。母李氏,南康郡人。庭坚有兄弟六人:兄大临,弟仲熊、叔达、叔献、苍舒。妻孙氏、继室谢氏。子相、女睦。  相似文献   

18.
甲,谭其骧与顾颉刚书颉刚师: 先生《尚书研究讲义》中所列之十三部,非西汉之十三部(不但非武帝时之制,亦且非平帝时之制),兹已证实。(一) 西汉司隶校尉部不在十三部之列。十三部刺史之初置,在元封五年(《武帝纪》《百官公卿表》),而司隶校尉之初置则在其后之十七年——征和四年(《百官公卿表》)。是知十三部云者,其中并无司隶校尉一部也。(二) 西汉有朔方刺史一部。《汉书·地理志》:“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虽未明言十三部之名为何,但以文意推之,则朔方亦一部也。且朔方为一部,故可曰“朔方之州”;若朔方但为一郡,则州郡为截然不同之物,断不能作如是云也。此言  相似文献   

19.
《安禄山事迹》卷上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九日,加特进。时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利贞规朝,盛称禄山之美,遂授营州都督,充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水利、陆运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顺化州刺史”。《旧唐书》卷9《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九年七月,“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为营州刺史,充平卢军节度副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这类记载看起来似无疑问,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0.
国内发现的记载有日本国号的最早实物资料为《徐州刺史杜嗣先墓志》,早于记载日本国号的《井真成墓志》二十一年。《徐州刺史杜嗣先墓志》所载日本遣唐使赴唐朝贡之事与中日两国的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日本国号诞生于八世纪初,而非七世纪六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