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媒览要     
戈尔借奥斯卡重选总统吗英国《经济学家》2月24日随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关注全球变暖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夺得第七十九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7年前以微弱劣势败给布什,从而无缘总统宝座的戈尔将卷土重来的呼声正越来越高。舆论认为,戈尔参选将对民主党候选人提名战带来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1972年3月,世界知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来到北京。这位被称作"纪录片之父"的荷兰人,是应周恩来之邀来拍摄一部反映文革的纪录片。74岁的伊文思与中共一直保持良好交情。早在1938年,他来中国拍摄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时,就结识了周恩来。离开中国前,他秘密将一台摄影机和两千尺的胶片送至延安,中共  相似文献   

3.
追求真实影像的叙事性、生活性和暧昧性是"真实电影"这类纪录片最显著的特征。这是否违背了纪录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真实原则,成为所有关于纪录片的语汇中争议最多的问题。本文将以在"真实电影"创作方式下诞生的纪录片《平衡》为例,说明纪录片同时追求纪实叙事并不矛盾,相反它们能够在纪录片这一类型片中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之于中国,一直以来是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随着近年来优秀纪录片作品的不断涌现,纪录片话题成为媒介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回望历史,探究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再立足当今,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以及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环保已经成为了全球新宗教,教主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前总统戈尔.在全球马不停蹄宣扬“环保教“之际,他那部声讨全球暖化的纪录片已经成为“新圣经“——在你下榻美国加州峡谷市的该娅纳帕谷饭店,床头小几子上摆的不是常见的基督教圣经,而是“不愿面对的真相“DVD.……  相似文献   

6.
选择一部有教学价值的纪录片在民族学专业教学的课堂中应用,必须注重教师本身对纪录片的阐释和提炼。以纪录片《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为例,可以在播放前设计"文化差异与文化相对论""苗族文化体系"等专业知识的介绍与陈述,并在播放结束后组织就"苗族文化在法国的传播"及"‘他者’与‘当地人’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等后续教学活动,如此方能使纪录片的播放成功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对于纪录片政策的支持,中国的纪录片产业迎来了自己一个新的春天。但是,随着纪录片生产运作的逐步市场化、观众变成影片的消费者,他们对于纪录片的可看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保持纪录片格调的同时提高纪录片的可看性并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纪录片人的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镜头表现力"这个概念进行拆解细分,在此基础上结合例证,浅析了当下如何在镜头上改善纪录片的镜头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正巅峰之上记录"高山向导"萧寒原名崔涌,是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副教授。他曾经做过10年的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尽管生活很稳定,但萧寒总觉得还少点什么。他渴望去做一些能诠释生活和自我表达的创作。2010年,他去了丽江。他在那里拍了一部小型的独立纪录片《丽江拉夫斯基》,片中记录了七个生活在丽江的年轻人,七种人生,七段故事,不同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此碰撞……那是萧寒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内容却直击人心,在  相似文献   

9.
乐诗薇,一个来自法国的女记者,用自备的摄像机,历经5年时间记录了一个即将拆迁的上海家庭的生活。这部名为《等待天堂的日子》的纪录片历时92分钟,它反映了城市化带来的一些主要变化,以及普通中国人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关于中国的一些纪录片为乐诗薇在海外赢来很多奖项,她也被称为用"第三只眼看中国"的人。最近本刊记者对乐诗薇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10.
她5次闯入非洲腹地,成年累月在黑人部落里生活。惊险刺激的经历,令西方探险家为之瞠目;她到东京举办个人摄影展,一下就轰动整个日本;她拍摄的《房东先生》获得中国电视学会年度最佳电视纪录片大奖和韩国EBS国际纪录片金奖;她被网友誉为"中国最勇敢的旅行作家",她在腾讯的博客没作任何推广,点击率却突破千万……她究竟是谁?这位传奇女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9月9日凌晨,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蜚声国际的山西导演贾樟柯再次被世人瞩目,继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凭借《三峡好人》夺得"金狮"大奖后,今年他再次以《无用》捧得电影节纪录片的最高奖项——"地平线"单元纪录片最佳影片奖。一时间,他与这次以《色·戒》获得"金狮"大奖并也是两度捧回"金  相似文献   

12.
世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足踏月面时说过: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欧阳自远,"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探月之路的"领路人",几十年来他"跳"出地球,站在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地球,矢志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13.
靠近,让他成为纪录片"名导"陈晓卿196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父亲是一所高中的校长。高考时因成绩不错,他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学习摄影专业。后来,读完研究生的他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他在《地方台30分》栏目组工作两年后,才有机会摸到摄像机。一次,他把海南某个地区的十几个县拍了个遍,可拍出来的东西却让台里的剪辑弄得面目全非。从那时起,陈晓卿下决心自己做编导。1991年南方发大水的时候,他拍的与洪水抗战的片子《孤岛纪事》,获得  相似文献   

14.
陈晓卿导演的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在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旋风,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反应中国美食文化的非黄金档纪录片能有如此成功。一时间,各大网站、论坛上都在讨论这部片子,甚至有人模仿他的创作方式拍了各种版本的"舌尖上的大学"、"舌尖上的宿舍"等等网络视频作品,大街上的各种广告标语都纷纷效仿"舌尖体"。可见,《舌尖》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已经取得了稳稳的地位,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舌尖》为什么会受到大家如此的追捧呢?本文将对它的成功因素做一分析,希望能对后来同类作品的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说得很清楚,我们虐囚。"美军三星上军、驻伊美军前最高指挥官桑切斯,在纪录片《虐囚——美国制造》中,首次面对镜头,向世界承认。这部85分钟的纪录片出自法国女导演玛丽—莫妮克·罗宾(Marie-Monique Robin),下面我们来看她是如何说服桑切斯将军承认虐囚——  相似文献   

16.
《山里的日子》是2000年诞生的一部长篇纪录片,在当时可谓是国产纪录片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四川纪录片蜚声国内外的肇始之作。该片独特的叙事手法即使放在当今的纪录片潮流中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叙事方法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对该片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独到之处,与纪录片研究者共享。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言必及气候,气候问题已成为后现代语境下的热门话题。布什邀曾经的对手戈尔进白宫谈气候,萨科奇在清华的演讲台上讲气候,巴厘岛的全球气候大会比它的漪丽风光更吸引全世界的眼球。无论激进的或保守的政治家各自持什么立场,无论对环境乐观或悲观的科学家们各自拿出什么样的论据,都承认这个地球正在变热,可见,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极地的冰盖面积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8.
她是2006年"中国新锐导演计划"的获奖者;2008年她的第一部纪录片《登天一线》在全球145个国家拥有超过1亿个家庭订户的美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探索"频道播出;她参与拍摄的纪录片《女性·艾滋病》于2008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隆重首映……所有的这些成就都出自于一位25岁的新疆女孩,她的名字叫袁博。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创业的好处是你没有时间去抱怨,没有时间去依赖。9年前,她凭借一己之力将"纪录片界奥斯卡"——班夫山地电影节引入中国。创业伊始困难重重,她不得不卖房以度过危机;如今,班夫山地电影节已在业界打响名号。一路走来,她从不抱怨,想  相似文献   

20.
正十多年前,歌手陈红以一曲《常回家看看》唱红大江南北,这首歌同她一道成为历届春晚观众心中最难忘的回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这位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却突然"神秘消失"。2012年春天,中国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央视6个频道和地方台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谁能想到,该片的总制片人、总编导竟是隐退很久的陈红。为拍片她在海上漂泊5年,去过很多国家,台风中多次遇险甚至被海警用枪直接顶住后背。从甜美可爱的女歌手到气场宏大的纪录片掌门人,其间她到底经历了怎样令人惊叹的人生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