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尚风同志的《西藏宗教与人口》一文(原载《西藏研究》85年1期),我感到有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即如何看待西藏历史人口的减少,怎样评价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人口论”。关于历史上的西藏人口,目前一些文章中比较多的是引用牙含章先生《西藏喇嘛教浅说》一文中的推算:吐蕃时期西藏人口为一千万上下,到清朝雍正时代为二百多万,从唐朝到清朝,还不到一千年,人口就减少了八百万,减少了80%。我认为仅凭史料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编的《清内阁蒙古堂档》中选译了从康熙十年到三十一年间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档案目录。文书档案包括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喀尔喀部汗、台吉和喇嘛等与清朝往来的文书。原档案目录(蒙古文)只有发文和收文者,没有摘录事由,文章将其中与西藏历史相关的回鹘式蒙古、托忒文蒙古和满文档案文书摘编事由拟题,共编为196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有关西藏历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西藏喇嘛进京朝贡是清朝统治阶级对西藏僧俗上层所采取的爵赏、朝觐、厚往薄来优礼喇嘛的制度。并以此加强联系,绥服藏众,巩固清朝在西藏之统治,成为清代治理西藏地区的一种有效制度。因此研究喇嘛朝贡制度是藏族史不可忽视之内容。可是,至今却很少有人全面探讨这一课题。本文对西藏喇嘛遣使朝贡之内容以及对其所制定的各项规定之变化等方面作一浅述,兼评理查逊的所谓“西藏喇嘛朝贡为外交和贸易关系”的谬论。  相似文献   

4.
前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元、清两代,蒙古人顺从了藏族的宗教权威。面对这种权威,连清朝都稍逊一筹。当时,外界围绕西藏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例如,1642年以后,蒙古和硕特部都拥有西藏宗主权,然而他们也是在保护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名义下取得王位的。为了利用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北亚各部展开了激烈争夺。18世纪初,在西藏贵族、清朝、青海和硕特、准噶尔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达赖喇嘛的职位任人摆布。1705年,在清朝支持下,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废掉原达赖五世的摄政西藏贵族桑结嘉措所立达赖六世,而将自己的人选重新立为达赖六世。但这位活佛毫无人望。据当时在拉藏汗身边的噶举派喇嘛德济德利称:西藏最大教派格鲁派色拉、哲蚌、甘丹等三大寺喇嘛反应尤  相似文献   

5.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通过屡次交往,察罕喇嘛和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建立了信任关系。此外,他还作为商业贸易者在明清之间沟通货物。正因有以上种种劳绩,入关后清廷授予察罕喇嘛"达尔汉绰尔济"之名号。入关前,察罕喇嘛就创建过果忙库伦,开始管理在内八旗喇嘛诸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在北京的驻锡地是后黑寺和前黑寺(慈度寺),其寺庙和僧徒得到朝廷香火地和钱粮的供养。  相似文献   

6.
从教法传承来看,宁玛派是西藏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教派别,它的法统起始于“前弘期”。由于这个原因,宁玛派又被称为“旧派”。而关于旧派,西藏佛教界一直对其教法有“纯正”、“不纯正”、“不加评论”等论争,指责其不纯正的人与著作也较多,如“仁钦桑布译师的《辨法与法论》、拉喇嘛意协畏、希瓦畏(静  相似文献   

7.
《喇嘛转世办法》在民国时期西藏宗教法制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活佛的重要法规。文章阐述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孕育与产生过程,从政治制度设计的方向研究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制度性、规范性与程序性设计,总结了《喇嘛转世办法》的政治与法律考量,并揭示了这一办法对当今民族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9.
转世相沿多诡橘,除弊特命金瓶掣;决疑定众顺其情,鸿丈巍焕喇嘛说。此四句诗出自嘉庆皇帝所撰之《普陀宗乘之庙瞻礼纪事》。文中对其父皇乾隆所撰之《喇嘛说》颂扬有加,推崇备至。子颂乃父,自古多见,而乾隆之《喇嘛说》(又称《御制喇嘛说)})确实是一份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历史文献。《喇嘛说》撰写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原文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于碑,保存于雍和宫,迄今已历2O4年矣。《喇嘛说})的产生与18世纪下半叶的西藏社会有着直接关系。此时发生过几件大事:l、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1747年2月,主持西藏政务…  相似文献   

10.
看了《西藏佛教与人口》(载《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后,对其观点和提法不免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了他广大读者对西藏佛教给西藏社会带来的利弊有个大致的了解,本文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以为引玉之砖。吐蕃王朝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曾发生过几起“兴佛灭本”,“灭本兴佛”运动,但终归不能避免自己走向崩溃的绝境。其中崇佛达  相似文献   

11.
藏文文书翻译,关系到清朝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治理。文章即是对清前期藏文文书翻译实践、译员和译员培养等史实的钩沉和总结。后金至清康熙朝藏文文书的翻译,经历了从最初主要依靠蒙古前来的西藏僧人,到顺治朝开始同时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再到康熙朝驻京喇嘛和清朝培养的译员协作翻译这一转变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藏文文书的翻译工作。文章对康熙朝之前时段的研究,主要利用碑刻、理藩院题本,以及相关汉藏文史料来进行。康熙朝部分主要利用内阁蒙古堂档案中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周学军 《西藏研究》2000,(4):116-118
1913年 1月 11日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代表、俄籍布里亚特蒙古喇嘛阿旺·德尔智与外蒙古分裂集团签订了相互承认蒙古和西藏“独立”的《蒙藏条约》。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王远大先生《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一书对蒙古方面签字人职衔的译文是 :“1913年 1月 11日 (作者页注 :藏历水鼠年十二月四日 ,蒙历至尊二年十二月四日 ) ,《藏蒙协定》在库伦签字……蒙古方面在协定上签字的有副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尼塔比利克图达喇嘛拉布敦、曼赖卡图尔白楚达木定苏伦。”① 据此汉译文 ,达喇嘛拉布敦的职衔是“副总理大臣兼外务大臣”。事实并非如此。 …  相似文献   

13.
一、藏传佛教学者对汉地佛教的了解汉地佛教虽早在唐朝时就已传入西藏 ,但由于朗达玛灭佛 ,使大量史料被毁。因而有关藏传佛教学者对于汉地佛教了解的记录 ,并未留下很多的史料。元代以后的藏传佛教史书才对汉地佛教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如《红史》、《王统世系明鉴》、《雅隆尊者教法史》、《汉藏史集》等书都对佛教在汉地的传播、流变以及汉藏佛教关系作了解说。如《红史》中说 :周朝有三十六个王 ,执政 (八 )百年。此后有称为秦始皇的国王。从汉高祖开始传了十二代皇帝。在第十二个皇帝时 ,有一个叫王莽的大臣篡位 ,执政十八年。此后有个…  相似文献   

14.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一书由则武海源编著,于2004年在日本山喜房佛书林出版社出版(日文)。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西藏阿里地区佛教发展轨迹和它与周边地区关系的重要著作。从吐蕃的松赞干布开始,直到现存的古代遗迹,纵横双向地详细分析了整个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之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和在与周边地区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黎  刘辞涛 《民族学刊》2020,11(4):74-79, 136-137
古代西藏佛教藏书是伴随佛教的传入和译经活动的开展而萌芽,其藏书从产生到寺院佛教藏书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最终形成以藏文《大藏经》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佛教藏书体系。而佛教藏书的整理、编目、分类则是佛教藏书建设的具体体现。因此,古代西藏佛教藏书以其规模和贡献,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西藏研究》有文提出:“喇嘛教”之名不当,宜改为“藏传佛教”或“西藏佛教”。此后,陆续见报刊有文申此意见。我则以为大可不必。名称约定俗成。既已通行,众人皆知,何须更改?“中国”,今证明并不居世界之“中”,难道也要改?喇嘛教之“喇嘛”是藏语音译,内地流传已近千年,人们都知道是佛教一个宗派,源于藏,而传青、蒙各地,已经可以了。改为“西藏佛教”,又有何优越?表名称之名词,不可能将意义概全。“黄河”取“黄”义,长江取“长”义,但黄河也长,并有水清的河段;长江也有水黄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陈鹏辉 《中国藏学》2012,(2):129-134
1906年,张荫棠奉派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张荫棠到藏不久,就遭到以"有令喇嘛尽数还俗,改换洋装之事"的弹劾,这条弹劾见之于《清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己亥条,长期以来,人们每每援引此条对张荫棠劝导的藏俗改良做出了"强令"、"脱离西藏实际"等评判。张荫棠遭弹劾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笔者尝试做一些探究,以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四附论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时年代的分歧及其对吐蕃赞普生卒年代的影响 (一)西藏佛教后弘期和阿底峡尊者入藏据本文考证,公元841年(辛酉)赤祖德赞被弑,达磨继立。但《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等却载明是公元901年的辛酉。《青史》、《西藏王臣记》、《安多政教史》中亦有年代前后相矛盾的地方,历来影响着吐蕃赞普生、卒年代的确定。因此,考证吐蕃赞普生、卒年代。有必要找出这些分歧产生的根源,以求得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除了对松赞干布的享年、卒年的不同看法外,还有着对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时年代的分歧上,故本文附带加以初步探讨。为了叙述的方  相似文献   

19.
拉喇嘛与国王:早期古格王国政教合一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格王国早期诸王倡导的佛教复兴运动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主要动力,在复兴佛教的同时,古格的统治者也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政制改革。佛教史笔下的宗教家拉喇嘛益西沃事实上也是10世纪前后西藏最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努力下,古格政权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教治国、政教合作的二元一体式政教合一制的政治运行体制。在益西沃之后,拉喇嘛绛曲沃和拉喇嘛悉瓦沃将这一新制发扬光大,与国王沃德和泽德一起很好地践行了益西沃的这一政治设计,使古格的文治武功在11世纪中后期盛极一时。这一制度蕴含着藏族政治家的巨大智慧,虽然实行时间不长,却开了后世西藏政治中最具特色的政教合一制的先声,对西藏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央珍 《中国藏学》2006,(4):122-123
由著名学者、藏学家张羽新教授主编的《清朝治理新疆方略汇编》(以下简称《汇编》),2006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大型历史典籍汇编,共收录有关清朝治理新疆的典籍70种,逾2000万字,是第一次用文献汇编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总结清朝治理新疆的经验教训,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从学术角度来说,这套《汇编》对于清代西藏问题的研究,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