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治国 《晋阳学刊》2006,(3):102-105
市场语境下的中国大众文学优缺互见。一方面它凭借独具的艺术魅力,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赢得了受众青睐,获得了商业成功;同时,它又存在着“玩”文学、夸张地表现物欲、无节制地展示性爱等为媚俗而流于粗鄙化的缺陷,解构了文学的神圣性。对大众文学粗鄙化倾向的批判以及为其寻求去粗鄙化的有效途径,既是大众文学自身健康品格培养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张治国 《学术界》2006,(1):91-97
市场语境下的中国大众文学凭借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它的走红和商业成功,为高雅文化的生产与流通,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它也存在明显缺陷,这就是愈演愈烈的鄙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通过“玩文学”,嘲弄、亵渎和消解高尚的文学精神、严肃的社会道德和神圣的人生理想;将人的形而下欲望大面积、高频率地引入文本,迎合受众的低级欣赏趣味,侵害道德伦理,污染社会风气。欲使大众文学走出鄙俗化的泥淖,获得可亲、脱俗、健康的审美品格,需要文化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批评家的批评规约、作家的“积极的写作”、受众高品位的审美选择和对鄙俗化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3.
"精英文学"作为对应于主流文学、大众文学的文学概念,在文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也存在着被误解、误用的现象,有损于学术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而,准确把握其概念内涵,并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现象作表态归属辨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面对大众文学的野蛮推进和严肃文学的日趋衰落,吁求"精英文学"的振兴,将有利于形成健康、合理的文学格局.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转型,导致了多元化掩盖下文学本质的单一化、世俗化,也造成了精英文学的边缘化及其悲壮的衰落.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张承志的创作就成了"挽狂澜于既倒"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对人文理想的高扬,对世俗化的抵制、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人们被鄙俗化的大众文学污染的心灵,也为严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价值支撑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主性文学场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布迪厄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但在今天的现代传媒文化语境下审视,其研究并非完美无缺。专职化文学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审美现代性原则的确立,是自主性文学场形成的基础和两个必备条件。这两个必备条件又是与以机械印刷为依托的书籍、报纸、期刊等现代印刷传媒的出现和发展紧密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机械印刷瓦解了前现代文学生产格局,为现代专职化文学生产开辟了道路;传媒场的自觉、大众报刊及其带动的大众文学和社会新闻话语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催生了精英文学对文学自主性生产原则——审美现代性原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大众文学的兴起,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合法化运作与文化市场的转型;此外,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导致了文学书写由乡村到城市的空间转移;最后,1990年代以来新意识形态所导致的世俗化倾向,使得大众文学强化了自己的美学特征,生产出一系列文化热点以及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边缘化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如何加强文学教育尤其是大众文学教育,对于摆脱当代文学的困境是迫切和重要的。缺乏现实针对性是当前大众文学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明确大众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普及知识基础上的文学理论教育以及文学批评的价值引导应该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当然,文学教育的最终实现需要的还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严肃文学的逐渐萎缩与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学迅速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分析网络语境下文学的变化,探讨了文学的泛化、文学创作方式的转变、文学本源意义的回归等问题,指明了网络文学所展现出来的广阔前景,并提出了网络语境下文学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导致了文学生产系列病症,也使得文学的边界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热点.文学边界纠缠于文学门类的含混化之中,文学主体性被褫夺而病态化.为此,回归文学生产程序,在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各个程序关键点厘清文学与传媒的关系,发现文学生产主体多元化和传媒建构中心论、文学传播与文学存在方式的被媒介化、文学消费的杂糅与传媒意志本体性等辩证一体.以此为依据重塑文学主体性,才能问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从而回答文学主体性即文学边界的论题.  相似文献   

10.
陈尚荣 《学术界》2007,(4):93-97
文艺消费在90年代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使得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在80年代建构的文学"共享"空间发生了裂变,文学艺术消费的"分众化"就是这种裂变现象之一.当代文学期刊的改版和文学图书的策划以及"新新人类"写作和80后"青春写作"等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分众化"消费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大众文艺精神取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发生重大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随之急剧裂变,呈现多元化走向,形成精英文艺、大众文艺、主流文艺三板块交叉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大众文艺迅猛发展,成为学界瞩目的文学艺术潮流。因此,学界加强了对大众文艺的研究并提出众多的评判标准。从精神取向角度来看,1990年代大众文艺起于消闲娱乐,于中暗含“意义”与“精神”以及某种乌托邦因素,具有世俗关怀意识、灵与肉的变奏、寻找精神家园、表述现代人精神痛苦等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俗文学长期以来被当作“亚文化”而不受学界的重视,但通俗文学和纯文学却是同源所生,渊远流传。进入20世纪以来,通俗文学更因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等一系列独特的审美特征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迎合了文学市场的消费需求,使通俗文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市场繁荣期。  相似文献   

13.
1940年代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年代的俗文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学术自觉品格。这表现为研究队伍的学院化,研究方式的立体化,研究态势的学科化,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分流性,研究与建设的融合性。此一阶段的俗文学研究为中国俗文学学科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夏秀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2):119-122
在20世纪最后20年涌入我国的众多西方文论中,原型批评理论是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无论是对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文论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还存在机械化、忽视对作家作品心理层面的关注等不足之处,需要研究者深入、充分挖掘原型理论的相关价值,促进文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视在农村已经非常普及,广大农民能够收看到或多或少的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电视在农民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却极为有限——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都发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较低。具体表现在涉农节目少且内容杂,传播硬环境不尽人意,科技信息传播的思路与技巧上错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电视科技信息传播应该在传播机制、策略、内容、定位、技巧等方面采取符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永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09,30(1):120-122
美国西部文学描绘的是早期美国开发西部的历史场景以及在这种场景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国精神,是反映美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性格特征形成的一种大众文学。西部文学中的灵魂人物——牛仔,成为世界范围的偶像。美国充分利用西部文学效应对西部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成功地打造“西部风情”和“牛仔”城镇,使得美国西部旅游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旅游的热点。我国西部文学与美国西部文学、西藏与美国西部具有相似性,这种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因此,研究美国西部文学对西部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对西藏旅游品牌提升和西藏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鑫  肖莹 《阴山学刊》2010,23(3):62-66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生产一开始就与现代传媒的运作结合在一起,在现代传媒特质制约下,鸳鸯蝴蝶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机制,都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这种机制最终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作品特征,并奠定了中国通俗文学生产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的产生、蔓延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产业迅猛崛起的产物,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以及它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使当代都市人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和都市文艺形成了强有力的互动。在张欣的小说中,她所捕捉的一切,都显示出现代都市的魅力;充满着飞快的速度,富有生机勃勃的活力,洋溢着无尽的激情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鸳鸯蝴蝶派文人将电影作为素材写进哀情小说,使电影在浪漫化、美学化的叙述中进入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典情感空间,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又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电影有关的场所、人物都成为不少通俗小说表现的题材,影院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重要环境。以《紫罗兰电影号》中的哀情小说为例,研究认为:一是上世纪20年代俗文学从电影处获得的创作滋养,为30年代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是电影壮大了俗文学的创作力量,影响了俗文学的创作套路;三是电影不但成为小说的素材与题材,也影响了小说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正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