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球扫描     
《新天地》2007,(3)
德国出书披露希特勒家族多白痴德国著名家谱专家拉尔夫·扬近日出书披露希特勒家族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扬博士大量走访,找到了与希特勒有密切血缘关系的3300人,最后成功编制出  相似文献   

2.
希特勒的战略原料采购及其全球策略之需要是德方对华友好与合作的根本原因。德国为了扩军备战之需要,同中国交往甚密,而为了其全球战略,德国又牺牲了对华关系.希特勒从实利主义出发,对华采取投机主义.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名犹太人从小在德国慕尼黑长大,而他的邻居就是后来成为犹太人屠夫的纳粹头子希特勒。近日,这名犹太人新出了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他与希特勒为邻的那些日子。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大战开始,希特勒德国先后突击波兰,进攻北欧,闪击西欧,入侵东南欧,到1941年4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希特勒共侵占了14个国家,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大战初期处处得手,进展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军事的角度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党派林立的政治势力中,华尔街需要寻找到自己的代言人。为什么是希特勒呢?他那时不过是一个政变未遂的小头目。在德国上流社会眼中,希特勒是个粗俗的流浪汉,估摸连帝国银行的门朝哪边开都没弄明白。那些在华尔街手握经济命脉的绅士们,怎么唯独对希特勒如此青睐?这得感谢德国的"老朋友"——法国的帮忙。  相似文献   

6.
希特勒是臭名昭著的德国纳粹党魁、战争贩子、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忠实走狗,这样一个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家伙,在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爬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不是偶然的。希特勒的上台,是同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紧密相联的,可以说他的上台是德国政治、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希特勒自身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德国反动势力的扶助和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1920—1923)、危机阶段(1924—1928)、发展阶段(1929—1933)。产生阶段虽然希特勒发动啤酒店暴动失败了,纳粹党被取缔,希特勒被捕入狱,但它奠定了法西斯兴起的基础,不可忽视。发展阶段是法西斯迅速崛起,希特勒通过议会道路夺取政权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希特勒自身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德国反动势力的扶助和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1920—1923)、危机阶段(1924—1928)、发展阶段(1929—1933)。产生阶段虽然希特勒发动啤酒店暴动失败了,纳粹党被取缔,希特勒被捕入狱,但它奠定了法西斯兴起的基础,不可忽视。发展阶段是法西斯迅速崛起,希特勒通过议会道路夺取政权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海耶事件"与希特勒改变德国远东政策的首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3月-1935年2月,德国商人海耶在纳粹党领导人的支持下,以开拓远东贸易名义,演出了一场企图承认伪满洲国的闹剧.海耶事件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它反映了希特勒企图通过发展和改善德国与伪满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德国与日本政治上接近的真实目的.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领导阶层所表现出来的亲日倾向,给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基本特征打上了深刻烙印,并且成为1938年德国最终采取对日一边倒的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量事实表明,希特勒能够在三十年代的德国攫取政权,这是德国垄断资本为了洗雪一次大战败迹、摆脱经济危机、争夺世界霸权,一手扶植和精心策划的结果。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德国垄断资本围绕希特勒上台发生的内部争斗比较忽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希特勒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残酷迫害犹太人的悲惨事件,使纳粹之后的西德(联邦德国)与幸存犹太人的代表以色列围绕着“索赔与赎罪”演绎了一段特殊的两国关系。西德在《卢森堡条约》的框架下对以色列边进行物质赔偿边进行秘密武器交易,而后西德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与以色列建交。西德奉行的道义外交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与国家利益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但从客观上讲,它有利于战后德国反省纳粹暴行、恢复民族经济和尊严的,是值得肯定和同情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敦刻尔克事件中,希特勒对坦克师团的停止前进令,让英法联军在悲剧性的情况下撤往英国,许多史学家认为这是希特勒自二战以来的首次重大失误,其实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德国的战略意图,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不难看出这是希特勒尽可能地争取到英国在苏德战争中的中立又一外交伎俩,只是后来的形势发展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才使他这一外交"妙笔"成为了"败笔"。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 ,美国对德政策经历了由分割、肢解德国到分区占领政策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国务院所坚持的多边主义外交思想经过与总统、陆军部、财政部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并对美国对德政策的制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萨尔问题是二战后德法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 ,牵涉到德法和解和西欧早期一体化的各个环节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本着德法和解的原则 ,充分利用冷战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开展灵活的外交 ,圆满解决了萨尔问题 ,并大大促进了西欧早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纲要》对邓小平外交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通过对《纲要》的学习 ,本文从国际格局、国家目标、外交政策等三个方面 ,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着重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对毛泽东领导时期国际战略的肯定与调整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德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在国际社会仍有"政治侏儒"之虞。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随之调整外交政策,实施"新东方政策"。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始终把欧洲联合与实施新东方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缓和了东西方紧张局势,而且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为新东方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外贸政策发生了从保护主义向自由主义的历史性变化。从独立到1933年美国坚持的是保护主义传统。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1947年,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政策制定权的分配和多边协定的签订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自由贸易的性质。变化的原因是保护主义政策的消极后果,国际经济结构的变迁以及美国工业竞争力的增强和贸易自由主义者的不断奋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复杂的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法、德两个欧陆强邻曾长期处于严重敌对状态。二战后,两国从各自的根本利益和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成功地实现了和解与合作,进而建立起密切的盟友关系,创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迹。法、德两国通过推动区域一体化搭建和解平台;从密切经济关系入手,全面改善双边关系;成功运用妥协策略跨越外交障碍;通过建立多层次沟通机制巩固双边关系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人们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二战初期,随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摒弃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绥靖政策,战时的现实主义外交逐步展开。在英国的重要盟国法国沦陷的形势下,丘吉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推动美国援英抗德,并逐步放弃了孤立主义。丘吉尔对英美联盟的构筑,是二战初期英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了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外交实践中,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逐步形成、完善。他明确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准确地阐述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正确地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外交策略和工作方法。今天,毛泽东的外交思想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