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个国家离不开健康的国民心态,健康的国民心态离不开千万理性的公民,理性国民心态是现代公民精神的基础要素。本文以网络文化环境和理性国民心态的内涵为起点,从网络文化环境下国民心态趋向及特点着手,分析了我国国民心态的现状及凸显的问题,主要从核心价值、情理关系、利益平衡、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五个角度对网络文化环境下理性国民心态的培育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探讨了理性国民心态引导的四个维度。以期对网络文化理论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和国民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 ,禁书类型多样 ,其中 ,道学图书之禁是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禁书类型之一。宋代禁止道学图书主要在北宋末、南宋初和南宋后期三个时期。考察其背景、原因和始末 ,可以明显看出宋代禁道学书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因党争而引起党禁 ,因党禁而引发书禁 ,禁书与禁学合而为一 ,这是宋代道学图书之禁最显著的特点。此外禁道学书与道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也密切相关。不过就禁书的最终结果而言 ,禁书并未被彻底禁绝 ,但它确实对道学在宋代的发展和传播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理性是人类生活的中心话语 ,但近代以来理性在科学维度上的充分发展使理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危机表现在理性不仅不能成为人类发展的条件 ,反而成为人类发展的桎梏。我们必须深入剖析理性危机这一症候 ,重新开掘理性的深厚意蕴 ,不仅要看到理性的科学之维 ,还应该看到理性的人文维度 ,从人的生存结构透视理性的本质 ,将理性的科学之维与人文之维两者整合起来 ,构建新的理性形态 ,实现理性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生存理性及其更替——两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结合文献分析,认为第一代农民工的进城务工心态主要是生存理性,而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心态转变为以发展理性为主;发展理性在社会需求、实现自我层次上高于生存理性,而在贫富分化、社会排斥的容忍度上低于生存理性;由此两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变化,亟需国家与社会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心态正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学界也从多种视角对之展开研究,但在基本概念上还是失之含糊。通过拈出意义与情感的维度,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对社会心态予以诊断,特别是对"心态秩序危机"展开分析。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在于基本共识、集体情感及道义调节的缺失,但更为深层的缘由,则是终极现实塌陷和社会结构紧张。化解社会心态问题的出路,还在结构正义,即各类资源分配的正义和利益冲突解决的正义。而在此基础上,社会学应当如何研究一般的精神世界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明之时,道学成为儒学之代称,心性之学(或性理之学)又成为道学之代称.儒者所关怀、追问的问题渐渐由外在之理归趋于内在之心.于是,心性之辨、涵泳工夫、孔颜乐处、惺惺戒惧等人格境界与存养手段成为道学家们时刻萦怀之事.至此,儒学真正成为一种“为己之学”了.就思维水平与理论深度而言,道学的确臻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境界.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学的理论观念并不容易梳理清楚,其难度主要在于其一系列重要概念在内涵及使用上的复杂性.实际上支撑整个道学理论构架的也只是十数个核心范畴而已.如果能将这些范畴的演变过程、基本含义弄清楚,则道学的理论体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在社会危机和民族矛盾交错发展的情况下,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分化。政治上的革新与守旧之争,伦理上的“理欲”“义利”之辩,哲学上的唯心主义道学和唯物主义思潮的对抗,莫不针锋相对,壁垒分明。文艺领域也各举旗鼓。有以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也有人在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反  相似文献   

8.
闵一得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融儒释道于一体,创建了自成一体的修炼理论和修炼实践,在该理论中,"真一、真元"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闵一得提出"三教同修"、"性命双修"等理论,为道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闵一得强调内明与济世之学为一体,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气,先治以身,次治以心,最终修真珔果,达到治世宁之目的,体现了道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之思想,折射出闵一得之道学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文明危机本质上是人的生命意义危机,知性科学把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割裂开来,以否定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去寻求超感觉世界的普遍规律,以单一程式化的知性思维去规定感性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风险辩证法是人类洞察风险社会文明危机本质的哲学智慧,对当代人类科学理性及其文明发展悖论的反思成为它的主要任务。风险辩证法破译支撑知性科学的现代形而上学基因密码,揭示科学理性、风险知识与话语权力的内在关联机制,剖析现代性意识形态与知识样式的现实生活前提,消解知性科学对个人生活选择的独断,澄明科学理性的感性存在论基础,赋予科学理性以人的感性光辉,将感性、知性和理性统一于人类的历史性的科学和社会活动中,在科学理性与社会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通达风险社会现实、彰显生命意义与自由精神的思想桥梁。风险辩证法面向风险社会现实生活本身,在感性的现实生活冲突与矛盾运动中把握风险社会时代脉搏、历史走势和人类命运,从本质上奠定破解时代问题之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新知识类型与理论创新的学术定向。  相似文献   

10.
反思和批判启蒙理性是启蒙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现代人制衡启蒙神话及现代性危机的重要力量,是全球化时代政治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主题。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需要从外在的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及内在的思想史视域来加以把握、检审,在充分肯定启蒙理性及现代性成就的同时,正视其自身的内在矛盾,揭示其所导致的社会危机,并梳理、反思和借鉴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性的否定性批判,以此为启蒙理性及现代性危机提供更有深度与广度的解决路径。马克思把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性的批判转化为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重构,把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性种种弊端的克服转化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超越,将启蒙理性批判主题推向制高点,为现代社会向更高形态的发展找寻到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1.
陈来 《河北学刊》2008,28(1):32-35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国荣 《河北学刊》2008,28(1):35-38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令宏 《河北学刊》2008,28(1):40-42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敦颐是借鉴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道德哲学的宋明理学的先行者,王阳明则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心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对理学所起的开山作用有:汲取道家道教的本源论,建构无极(太极)的生成论以证明儒家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借鉴佛道的本体论思维,构建诚的价值本体论;含纳诚、乐、仁、静等儒佛道的气象;提倡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无欲主静等修养工夫.王阳明对周敦颐的继承和发展在于:改造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源论思维,使之成为本体论;承继周敦颐的诚的内涵,并使之从价值本体上升为宇宙本体;统摄儒佛道包括周教颐之诚、乐、仁、静的境界;承袭周敦颐之立志、无欲主静和迁善改过等工夫论.  相似文献   

15.
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成中英 《文史哲》2002,(5):5-11
儒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首先是儒学发展的原初阶段 ,第二阶段为从古典儒学到汉代儒学 ,第三阶段为宋明新儒家 ,清代可视为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为当代新儒家。第五阶段中新新儒学的兴起在面对当代新儒家的盲点与弊执而进行再启蒙并回归原点再出发。此有两重点 :重点之一在掌握自我以掌握宇宙本体 ,掌握宇宙本体以掌握自我 ;重点之二在掌握天人一体的整体以面对现实 ,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学末流为“虛学”,实学作为儒学特殊理论形态成为社会主要思潮。实学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观等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明清实学与宋明理学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实学,具有泛化与定位不准确倾向,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国巍  杨经华 《殷都学刊》2007,(2):87-90,127
集句诗是勃兴于宋代的一种杂体诗,是盛行于当时文人士大夫间的一种诗学游戏。然而这种诗学游戏在明清时代,却大量越界进入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创作。这种现象曾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但从整个中国戏曲文学发展的进程来看,集句诗与戏曲的全面融合,提升了戏曲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学品位,标志着民间戏曲迈向雅化、案头化的进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宋前儒佛道三教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传入中国,就在与儒、道不断的冲突、论争与交流中发生并实现着三教的融会。佛教初传时期的经籍翻译中就融会、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特别是其中的儒化、道化倾向非常明显。两晋时期的玄佛合流,实际上已初具三教融会的意义。南北朝时期,三教融会的趋势又有所发展。当时的很多名士、佛徒和道士,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三教一致、三教融合的观点。但该时期三教之间特别是佛、道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趋激烈。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与制衡,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行三教并用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三教鼎立的局面。三教真正的融会、合一是在宋元明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刘晓虹 《文史哲》2002,3(4):112-119
群己关系是任何一种文化价值体系都环绕着的中心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儒家学派基于对合群性意义的认识及对群体秩序的关注 ,更多地强调了群体原则。汉代以后 ,随着儒学被体制化 ,特别是发展到宋明理学 ,先秦儒家的群体原则已被引向了整体主义 ,这种整体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个体对群体特别是作为群体秩序代表的专制君主的服从 ,贬斥和抹煞个体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整体主义的兴盛与流行 ,导致和强化了中国人的人格依附性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被拉长 ,中国文化迟迟不能进入近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罗璇 《阴山学刊》2014,(2):42-49
杨万里的诗歌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其深厚的理学内涵是其自成一体的重要原因.程颢所提出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理学命题与杨万里诗歌有着密切联系.杨万里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盎然生意、仁者情怀和“乐”意都是由对“与物同体”这一理学境界的体察中延展出来,从杨万里诗歌的这三个层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出杨万里诗歌内在的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